APP下载

论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

2023-08-25周国强

求知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

摘 要:加强自我教育,是弥补各类培训活动在内容、强度、时长等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补足自我的短板,更好地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自我认识,回归发展的原点;自我超越,激发发展的动力;自觉学习,储蓄发展的能源;自主研究,步入发展的快道;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文章旨在为加强教师自我教育、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超越;发展自我

作者简介:周国强(1970—),男,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规范的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而完善自我的社会实践活动[1]。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自我教育。基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自我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自我认识,回归教师发展的原点

教师的自我认识,即教师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教师应全面分析自身的能力、兴趣等,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点和短板,一方面找到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和方向,另一方面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的具体程度,从而明确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教师清醒地认识自己,就是回归发展的原点。

原点具有起点和终点的双重性,作为起点,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起点,是事物具有生命力的核心基本要素[2]。教师的原点也就是教师发展的起点,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之前已经拥有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自我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是自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将之作用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自己得到改造和充实,对新的知识与经验形成更为全面与透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被动接受,也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教师在自我引导下的质疑与解疑、经历与体验、激活与生成,是教师构建知识、自我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自我教育中应回归自身发展的原点,这不是指教师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精神的简单化处理,强调自我教育回归原点主要是纠正严重脱离教师自我身心素质和自身专业发展实际的偏差,校正不尊重自身原有基础和现实状态的误区。教师应在不断回归真实、尊重起点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有效地、持续地发展。

二、自我超越,激发教师发展的动力

教师只有拥有非常强烈的发展意识,才会有推动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才能拥有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强化职业认同、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不断自我超越,增强发展意识,不断更新自我,这样才能拥有专业发展的动力。

一是强化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个体在知晓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并稳定地投入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职业发展要求与自我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成为自我身份定位的重要部分[3]。对于教师来说,职业认同指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可。教师是在职业经历中逐步了解、认识、确认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教师如果能够发展出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就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热情,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有更高的期待,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自主学习,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反之就会消减教师的职业热情、职业投入、发展动力。

二是树立职业理想。对于教师来说,职业理想就是自我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既包含了高远的职业目标,也涉及日常的职业状态,甚至与教师的生活联系紧密。树立职业理想对于教师非常重要,有了高远的职业理想,教师才能主动克服工作中的难题,才能超越琐碎的日常去努力探索,从而取得优异的职业成就。

三是坚定职业信念。所谓信念是指自我支配的能力。在事业发展中,信念起着特殊的作用,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教師的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在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师劳动价值的坚韧、积极的态度和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行为、工作热情和动力[4]。教师的职业信念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坚定的信念会持续、稳定地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激励他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奋斗。

三、自觉学习,储蓄发展的能源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教师这“一桶水”,应该不断地有活水注入。当前,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若脱离了专业学习,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与知识储备就会滞后,就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新兴学科,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更新着,因此教师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一是通过读书促进自身发展。读书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应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长期坚持读书学习、潜心思索、体验感悟,及时总结和整合所获得的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成就。教师应舍得在读书上花时间、花气力,具备“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挤”就是挤出时间,“钻”就是静下心来,深入学习。

二是通过在线学习促进自身发展。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随时随用、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在线学习有很多优势:首先,在线学习平台拥有无限的资源,以前被地域、时间、语言所限制的素材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取得优秀素材;其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最后,很多网站有免费的学习资源,这可以降低教师的学习成本。总之,在线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思路。比如,学习强国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涵盖了精选的资源、前沿的思想、权威的内容,教师可通过线上学习,享受顶级高校的资源,聆听国家级专家教授的讲课。

三是通过写作促进自身发展。教师若要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就需要对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探讨,写作就是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进行梳理和书面化呈现的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通过写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将在专业阅读中捕获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从而转化为自我专业知识系统的元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来分析新问题、新矛盾,如此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就能极大地提高专业阅读的产出率。对于处在教学实践一线的教师而言,其往往实践经验多于理论建构,而写作可以将鲜活的实践经验及时整理记录为典型的案例,经过过滤、提纯,将其升华为方法、规律、原理等理论知识。这些有代表性的,具有借鉴、移植、推广价值的新知识又引领着教师继续实践,增长教师的智慧。

四、自主研究,步入发展的快道

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同时应该是研究者,其应多开展自主研究,提升科研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对专业和课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以一名研究者的眼光,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深入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育研究是新时代教师立身的根本、发展的快道。

一是在备课研究中成长。备课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基本能力,备课活动也是教师的成长之桥,是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一个载体。特级教师于漪“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指明了教师成长的捷径。对于一篇课文,教师需要进行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可以完全跟着感觉走,凭借个人的思考和自我经验来准备;第二次备课则需要去广泛搜集和参考各种资料、案例与文献,并进行分类处理;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这样,教师就进入了自觉的研究状态。这种关注自我、关注文献、关注现实的不断反思及“在教学中学教学”的实战训练,会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二是在叙事研究中发展。教师通过讲自己的故事、诉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的感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可纠正错误,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要通过记叙故事,使自己进入自我建构的状态,通过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发掘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与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唤醒、激活、提升存在于心灵深处的理性智慧,并实现理性智慧、实践智慧共生共通。

三是在案例研究中提升。案例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案例研究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紧密相连。教师可通过对课堂教学与育人实践的设计、尝试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下一步的教学行为和实践来检验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达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其次,案例研究与教学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通过案例研究,教师能够开阔思路、打开眼界、更新观念,还能提升自己的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探索中得到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内在职业信念和职业热情。最后,案例研究还能强化伙伴互助,让教师更有团队归属感。案例研究需要教师个人积极思考和探索,但也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协作、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更多的专业引领和提携,也能在团队合作中获得快速成长和进步。

五、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合作,教师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好的效果。合作可以让教师避免陷入单打独斗的孤独局面,从而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合作也可以让教师共同面对遇到的问题,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从而产生更多的灵感,更好地解决问题;合作还能为学生提供一种示范,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意义。

从发展途径来划分的话,当前教育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价值取向包括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重视理论知识和教育知识的获得与学习,轻视实践操作;实践-反思取向重视教师个体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的总结、反思;生态取向则更进一步,在关注教师个体的实践与反思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教师自然合作的文化与生态。基于生态取向理论可见,交流与合作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于教师在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眼界视野、思维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即使是教授同样的内容,不同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所做的教学设计也会不同。这种差异能够为教学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教师在交流与观摩中,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让彼此突破单一思维的藩篱而实现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我提高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汲取營养,而教师本人也应把自己的思考结果、疑难问题提交给集体来研究[5]。具体来说,这种交流与碰撞可以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以及各种形式的同伴交流来实现,促使教师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认知互补中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首先是在听课评课中学习。听课评课是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的非常便捷与有效的一种方式。评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修正、教学视野的扩大和反思精神的增长。教师既可通过单一对话,也可以通过教研室、教学小组等集体诊断,还可以采取全校教师参与、各抒己见等方式交流讨论。

其次是在集体备课中学习。集体备课同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团队分工合作,就某一个内容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要发挥好集体备课的作用,就要明确集体备课的思维导向是求异而非求同,功能是解决问题而非形成教案,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是重视平等交流和沟通而非个人主导,其最大的任务是促进教学研究而非促成教案设计。

最后是在多种形式的同伴交流中学习。这种同伴交流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会被情境所限定。一旦遇到疑问,教师随时都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请教、讨论、辨析,在高度网络化的今天,这一切的发生几乎是随时随地的,而且同伴的类型也完全超越了单位、地域,任何从事相似工作的人之间都可以通过微信、QQ、邮箱、论坛等方式展开讨论,成本低廉而方便,非常值得提倡。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勤于自我教育、善于自我教育、乐于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教育的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自我教育即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就是为了发展自我,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王成,薛红燕.大学生理想信念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及实现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3):102-104,111.

孙德芳.回到课堂教学之原点: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新进展[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9-13.

安秋玲,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39-47.

王宁.小学优秀教师职业信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冯辉梅.强化自我教育 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0):89-91.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
自组织视阈下的研究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职校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网络维度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我教育机制研究
初中学生互动式德育工作探究
作为班主任,去坚持做一件事情
略谈新常态下中学生自我思想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