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需要”为本位,家园合力做好入学准备
2023-08-25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魏善庄园张晨晖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魏善庄园 张晨晖
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入学准备中,儿童的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参与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倡导构建以“儿童需要”为本位,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
以科学理念为先导,达成合理共识。家园要形成统一的衔接教育理念:其一,幼小衔接应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入学做准备;其二,幼小衔接要以幼儿的需求为导向,成人应关注幼儿的话语权,倾听他们的期待、不安与压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建构幼小衔接经验;其三,要构建积极稳定的家园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给幼儿以安全感,让幼儿能更从容地适应新环境。
以幼儿园为中心,探寻教育方法。其一,幼儿园要定期征集家长的困惑和问题,分年龄段构建家园研究共同体,教师和家长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剖析现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探寻策略。其二,幼儿园要定期开放教育现场,邀请家长观摩,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瞬间,并组织家长围绕“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探究式活动与入学准备”等主题进行研讨,引导家长感受幼儿在园活动和状态,对幼小衔接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需求和建议。
以协同实践为载体,引领家长行动。其一,邀请家长参与课程活动,通过亲子调查、家庭体验、实地考察等推动课程开展。在“我要上小学”主题中,家长的经历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我们鼓励家长与幼儿深度谈话,倾听孩子的期待与不安,并与孩子分享自己上小学时的心情与经历,与孩子达成心灵共振。在此过程中,家长的经历也能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小学操场是200 米还是2000 米?”“能不能睡午觉?”“小学都要学什么?”,从而为后续参访小学、实地考察等做好准备。此外,家园要共同推进幼儿物品整理、绘制姓名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汉字等实践内容,以此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其二,注重日常生活渗透,在家园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通过“担当值日生”“家务劳动清单”“整理小书包”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游戏计划”“周末计划”“生活日记”等,培养幼儿的计划意识、任务意识及执行任务的能力;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帮助幼儿构建积极情绪,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去小学化”本质上就是把幼儿看作幼儿,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需求出发来思考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家园要通过有效共育,形成对儿童学习和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发展自理能力及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