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的创新应用

2023-08-23胡婧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漆艺宇宙数字化

胡婧娴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视觉艺术系,安徽 芜湖 241000)

漆艺主要指以漆为媒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漆艺术扎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其蕴含着深刻的中国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工艺制作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让漆艺更具生机和活力,如何使漆艺在当下市场经济中不断前行,是一项需要深度研究的课题。漆艺设计中的数字技术应用为漆艺的发展和创作提供新契机,也赋予了漆艺创作一种全新的审美和文化内涵,这种数字化技术和漆艺的完美结合,也非常有助于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的创新应用与发展。

一、元宇宙概述

(一)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弗诺·文奇在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之中。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颠覆性地构思出借助电脑技术进入人体,据此来感知感官虚拟世界的情节。

1992年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他的作品《雪崩》一书中首次向公众解析了元宇宙的概念:人们戴上特定耳机和目镜,便可以找到“特殊”的终端,且可以自如地进入到经由专业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三维世界之中,并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之中拥有自己的身份,这个虚拟空间便被认定是“元宇宙”。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董浩宇博士则认为元宇宙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链接与创造的可以和现实世界互相映射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化生活空间。

(二)元宇宙属性特征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对于元宇宙属性特征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最具代表的研究成果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公司提出的八大要素: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不同认知对于元宇宙属性特征的解析也有所差异。董浩宇认为元宇宙要素更为偏向商业与游戏。2021年11月18日,董浩宇和陈刚教授联名刊发了元宇宙特征和属性START图谱,认为元宇宙有几大属性,即:社会和空间属性科技赋能的超越延伸,人、机与人工智能共创,真实感与现实映射性以及交易与流通。这个图谱业已完成即传即确权,是国内首次关于元宇宙特性学术成果的展示,该学术研究充分地利用了元宇宙的特征,借助元宇宙平台发布元宇宙属性特征研究成果的确权探索性实践。

(三)元宇宙的特质要素

首先,从时空维度来分析元宇宙具有时间真实同步且空间虚拟创造的特征,这使得通过元宇宙平台可以实现现实社会和虚拟空间的一种交流与互通。在元宇宙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完成的价值需要,使得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能够互相平行、互相影响。

其次,在整个社交网络模型的搭建之中,元宇宙完全能够提供全面立体的线上社交情景。因此现实社交关系链在虚拟世界里进行重置和转移,不再是难事,人们可以在元宇宙境遇下寻求同好。在元宇宙的环境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可以拥有一个“数字化的身份”,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沉浸式社交体验,而通过交流协作来搭建起社交连接,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元宇宙的社交属性。

再次,从心流体验的角度来解析,元宇宙可以借助5G/6G、VR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来实现所需的虚拟场景的展现,据此给用户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体验。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首次提出了心流这个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时,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达到一种心灵充盈、愉悦的心理状态。在元宇宙的情景之下,用户要完成既定的交互行为,务必需要以高科技为支撑。这种沉浸式虚实共生界面、高度进化的通用人工智能与去中心化而产生的互信生产关系会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宇宙矩阵所带来的这种独特沉浸式的体验。

最后,从元宇宙这个角度来解析,元宇宙在未来应用最广的领域或许是在教育领域。朱嘉明教授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指出:当下的人类生活已经进入“学习就是生活”的阶段,学习业已逐渐成为人类终身内容。大学建立的初衷本身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健康全面的教育,元宇宙的适时出现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由此可知元宇宙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传统漆艺艺术形式的元素分析

在中国,漆艺的发展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下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漆艺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探索。然而,由于各种新材料的出现,漆艺产品使用场景越来越少的问题逐渐加剧,漆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一时间,漆艺工厂大量停工,漆艺工人纷纷下岗。然而,我们依然无法否认传统漆艺本身所富有的艺术魅力以及丰富的设计元素。传统漆艺艺术形式的设计元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作工艺元素

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漆艺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也就是说一件完整的漆艺作品的制作需要历经封底、裱布、刮灰、锈蚀、抛光等诸多环节,且不同地区的漆艺作品制作流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流程之间的各个环节又具有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代漆艺在制作上最大化地将大漆涂抹到器物之上,这样可以达到防潮、耐腐蚀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漆艺制作技法也开始与日俱新,剔红、描漆、填漆、犀皮漆等多种不同创作技术被广泛运用其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漆艺装饰艺术效果。

(二)绘画元素

漆艺制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绘画创作,但完成初步的大漆涂抹工作之后,便需要在物体的表面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进而进行再次刷漆,为此绘画元素自然而然地成为漆艺作品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漆艺作品创作中,绘画元素主要涉及图案、色彩、造型这几大元素。事实上,漆艺作品创作中图案类型较为立体丰富。从早期抽象的几何图案到后期具象的花鸟、植物,从早期平面的二维图案的运用到后期立体化的绘画表达,都构成了漆艺作品的图案元素。

早期漆艺的色彩运用较为简单,主要以黑、红、白这三种颜色为主。后期,随着各种各样的漆艺装饰手法出现,漆艺色彩元素运用日益丰富,尤其是当一些五彩螺钿装饰物件的出现,使得漆艺作品的装饰色彩变得更为丰富。

(三)材料元素

漆艺作品创作对材料的选用要求很高,早期的漆艺主要是以麻布和木材为原料。随着人们对材料挖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后期漆艺材料的选择种类也变得愈发丰富,宝石、蛋壳、螺钿、犀牛皮、金银器等材料都被运用到漆艺的创作之中。材料的多样性使漆艺作品外观造型的表达更为丰富。

从当前漆艺作品创作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的材料元素提取已成为漆艺作品创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在现有漆艺制作材料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更为丰富并能用以绘制、装饰的新材质是推动漆艺作品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创作的特点

数字化时代到来使得漆艺作品创作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元宇宙应用未来逐步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有必要基于这个大背景对漆艺作品进行大胆的创新,以赋予漆艺作品全新的魅力,下文便从便捷性、直观性、综合性这三个方面对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创作的特点进行逐一分析。

(一)便捷性

毫不夸张地讲,数字技术运用逐渐成为漆艺作品创作的主流,数字技术所具有的互交性、虚拟性的特征使得漆艺作品创作在画面、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都可以获得精准的数据。与此同时,PS、3D等辅助软件设备具有丰富的功能,可以更为全面地满足当下漆艺作品设计的需要,极大地提升漆艺作品创作的便捷性。

传统漆艺术创作十分依赖手工制图,仅仅进行作品效果图的绘画就需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特别在一些细节设计和描绘上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可以选择和提供的备选方案也有限,且在整个绘图过程中,一旦出现设计师不太满意的地方也难以进行相应修改。但经由数字化技术进行漆艺作品创作,设计师可以相对较为轻松自如地对先前设计的效果图进行修改和完善,这种设计步骤的可逆性,使得在整个漆艺作品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修改,完善后的效果图也更为逼真、美观。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的立体动态图更是具有手工制图无从可比的优势,这种便捷性帮助设计者和客户开展更为顺畅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作品的设计者可以较好地遵从客户的意见,对作品设计进行反复修改,据此满足客户修改意愿。

(二)直观性

除了具有便捷性之外,直观性也是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首先是图像展现的直观性,数字技术运用到漆艺作品的创作之中,其所展现出来的图像既可以是二维画面,也可以是三维和动态效果的立体模型。与此同时,通过利用数字技巧还可以对漆艺作品所呈现的空间环境进行模拟,对于展厅布置和光照条件等方面都可以做到完美的仿真展现。

此外,数字化技术对漆艺作品设计的直观性也从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中可见一斑。固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得漆艺作品具有便捷性,但这需要设计者呕心沥血的努力和投入。实事求是地用数字技术设计出来的漆艺产品不仅包含了创作者的丰富情感,也是其设计思想和理念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优秀的数字化漆艺产品设计能较为清晰地体现出设计者的理念和创作意图。

(三)综合性

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可以获得更为宽广的素材和资源,这使得数字化漆艺作品创作和传统漆艺作品制作相较具有更强的综合性。综合性设计是数字化漆艺作品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这种综合性特征,在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设计通常需要从宽广的网络信息中来遴选相应设计素材与元素,且对其进行相应的整合,借以来表达创作者的创意和思维。

四、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的创新应用

上文对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创作的特点进行回顾,下文主要从大数据采集下进行漆艺作品的数字化转化、使用数字化创设虚拟漆艺使用场景、数字化和传统漆艺创作共同发展这三个方面对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索。

(一)大数据采集下进行漆艺作品的数字化转化

漆艺是传统中华文化土壤下培养出来的艺术瑰宝,为此漆艺作品在设计和创作之中务必要体现出华夏民族独有的审美理念,背离这个创作思路,漆艺作品创作会失去固有的艺术精神和底蕴,也会失去广袤的销售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华美学思想的悠远绵长是漆艺作品设计的灵魂,没有这个作为积淀,便难以展现出漆艺的民族魅力。实事求是地讲,进入新时代,漆艺作品创作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在传统漆艺工艺应用性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作为非物质传统文化工艺技法,漆艺创作所体现出来的肌理效果独具魅力。一般来说漆艺制作技术主要有霖涂、描彩、描金、罩明、蓬莱涂等,通过上述诸多技法在表面运用可以体现出漆艺作品不同的艺术效果,借以增添漆艺作品的多元性。由于不同制作技法的使用,必然导致漆艺肌理效果也有所差异,这使得漆艺文创品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多样性。在过往,漆艺作品的图案设计主要来源于一些既往的作品和书籍记载。在信息化时代,图形信息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数字化的转化,才可以更好地对漆艺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

漆艺数字化一般需要通过如下步骤来进行:(1)对相关漆艺文化和制作技法数据进行广泛地收集,之后对这些数据进行遴选和分析,据此提炼出符合当下漆艺作品创作特征的新技法,最后根据这些技法所体现出来的图形、色彩的特征进行图形的数字化采集。(2)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语义分类技术对漆艺技法词汇的内涵进行梳理,经由大数据使这些词汇与漆艺视觉特征的规律更为精准地进行匹配。同时,积极组建大数据漆艺技法数据库,不仅可以为漆艺作品数字化保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提升计算机语义与图形匹配的精准度。

翁纪军就很好地在基于大数据采集下进行漆艺作品的数字化转化与梳理,力图把传统和当代技法在他的作品中予以同时展现,其在2010-2015 年之间所创作的漆艺作品《山水》系列已具备了某种抽象雕塑的属性。在上述作品中,他首先把平面化的山体切割成块状,再进行相应的立体空间的组合,所构成的几何体给人感觉似山非山,具有一种空间结构的特征。在《山水》作品系列中,翁纪军运用抽象的表现方法对几何空间体每个侧面进行抽象化,并对两个切面进行拼贴或者并置,所呈作品远观宛如被髹漆过的岩石块状,近观每个面依然具有细腻温润的特点。

视觉上看,脱胎漆艺这种材料可以让几何体更具有视觉上的重量感,这是漆艺不同于其他材料的重要特征之一:实质不重但看上去较为沉稳,具有绘画或雕塑无从达到的视觉力量,与此同时该作品也表达出翁纪军对于中国人文精神和山水的再理解,颇具文化底蕴(图1)。

图1

(二)使用数字化创设虚拟漆艺使用场景

用户体验是当前漆艺作品设计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形成的原因也极为关注,迫切希望通过某种深入体验的方式对传统漆艺的制作过程有切身的认知,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使用和学习的条件。

设计人员可以把制作漆艺作品的流程录制成视频素材,整个录制过程务必保证该录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要紧紧地围绕录制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来进行优化设计,要最大化地保证录制内容的原始性和趣味性。完成录制工作之后,设计人员还要密切围绕数字化技术对当下视频进行优化,积极地借助数字化设备将视频资料转化为3D或虚拟视频场景。当设计好相应的数字化虚拟漆艺使用场景之后,观者在参观漆艺使用场之际时只需要佩戴VR眼镜便可以在某个模拟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到漆艺制作场景,借以更好地提升人们对于漆艺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度。

VR技术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观者观赏方式的改变,也逐渐深入到艺术创作者的日常创作工作中,为此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选用VR来进行绘画或者雕塑创作,其可以更为清晰地体验到在三维立体空间里进行创作的滋味。借助VR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也有助于创作者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漆艺进行设计,这无疑对于提升漆艺知名度和推动漆艺艺术在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图2)。

图2

(三)数字化和传统漆艺创作共同发展

虽然我国的漆艺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不可否认,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漆艺作品创作遭遇到发展瓶颈期。从当前我国漆艺作品设计现状上来看在设计内容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即便是专业从事漆艺创作的工作者,也存在着创新精神不足、不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对漆艺作品进行创作的情况。客观地讲,漆艺作品要创新和发展务必要和市场相融合,这要求设计师在创作上要有革新精神,要利用科技技术的发展漆艺创作中。

随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漆艺设计师在进行相关漆艺创作时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材料,应改变思维、改变理念,多尝试用新材料来创作新时代的作品;设计师在艺术理念和审美能力上也应该革新自己,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迅速,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如果设计师没有与时代气息相符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能力,就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的作品。没有抓住时代气息和社会脉搏的作品无法与市场经济融合,更不可能被大众接受。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传统脱胎漆艺的创作工艺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例如3D打印铸模技术与传统木工技术、髹漆技术等人工技术的结合为漆艺作品创作的日常化与普及化提供了契机。从平面图案到立体装置的自如转换,也使得当下的漆艺创作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福建漆艺传承人王本鑫认为,让漆艺作品创作回归生活有助于传统漆艺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将漆艺融汇到酒店空间设计之中,也可以将其运用到车的内饰之中,要多在传统漆艺和当代技艺转化中来探索发现传统漆艺在技法、色彩、表达方式的可能性。在其看来传统手工艺人在和前辈进行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多和现代设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设计师与传统艺人在漆艺作品的设计思路上是有所不同的,传统手工艺人往往把漆艺设计当做“毕生之作”,而设计师仅仅将漆艺当成一种材料。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手工艺在解决设计师提出的诸多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在漆艺作品技术创新上产生新颖的想法。因此需要用数字化设备制作漆艺电子效果图,模拟出漆艺基本属性,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提升漆艺作品的设计水平。

不可否认当前漆艺作品的设计中对漆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了更为宽广的范围,但不应忽视基本的材料因素应用。作为设计师,在运用数据化设备进行日常漆艺作品创作时,可以暂时性地舍弃漆艺本身材料的约束,以便展开更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漆艺作品的创意性与趣味性。

在对传统漆艺元素进行提取之后,就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这些元素进行艺术组合,对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借以最大化地提升组合后诸多元素之间的融合度,继而展开更具创新性的设计活动。

例如甘而可用了20多年的时间来恢复徽州特有的犀皮漆制作工艺,且颇具创新之举。其在尊重传统徽州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将金箔、绿松等名贵的材料加入漆艺制作,使得犀皮漆给人一种流光溢彩之感,且这些创新材料的运用,使得该漆艺作品纹理天然灵动,充满时代感。甘而可在漆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在制胎骨上多选择木性稳定的老房料,将古砖瓦灰用作漆灰,缠帛为纻麻织成的夏布,颜料选自天然矿物,采用不加任何调料的土漆,这使得甘而可的漆艺作品具有一种形不变、性不燥、色不杂的特点,成为当下漆艺创作的代表(图3)。

图3

五、结语

元宇宙视域下漆艺作品要发展和进步,务必要在创新设计上下功夫,要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借助大数据还原漆艺绘画基本的信息、使用数字化创设虚拟漆艺使用场景等技术手段开展设计实践研究,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我国漆艺作品的创作和发展。客观地讲,中国漆艺作品创作的前景最终取决于公众需求、文化审美和功能设计,但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漆艺作品创新技术和理念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如此,中国漆艺作品创作和研发才可以做到有序地进步和发展,最大化地展现出中国漆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漆艺宇宙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宇宙第一群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这宇宙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