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氏家训》中实学教育理念在日本近代的传播与影响

2023-03-15莫文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福泽谕吉实学私教

莫文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1万日元纸币上的头像人物,其论文集《劝学》(1卷17编)于明治5年至9年(1872-1876)陆续刊出,初编正版20万部,加上各种盗印版合计22万部,按当时日本全国人口3500万计算,人均160人一册《劝学》。第二编以后没有确切的发行部数,但据《全集绪言》中所说“每编凡20万部,17编合计在国中流布340万册”[]177-178。“尽管这只是略算,实际数字即使不及这个数字,可无可非议的是,《劝学》的发行量可谓‘古来稀有’,这足以证明,这部名著多大程度地感动了当时明治开化的人心。”[1]177-178

福泽谕吉作为明治维新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代表性的著作为《劝学》《西洋事情》和《文明论之概略》,其主要思想主张为“脱亚入欧”“天赋个人独立、自由、平等”“用实学代替儒学”等。

然而,福泽谕吉思想理论的教育哲学基础,却受到中国《颜氏家训》的深刻影响。

一、《劝学》和《勉学》

福泽谕吉在《劝学》中写道:

《实语教》云:“人不学不智,不智者即愚人。”也就是说,贤人和愚人之区别,乃取决于是否学习与不学习。还有,世上有重要艰难的工作,也有一般简易的工作。从事前者的人名之曰身分重要者,从事后者的人即身分轻微者。所有费心劳神的工作都艰难,而抬脚动手的体力工作却容易。因此,医生、学者和政府公务员,还有从事大型商务的巨商和拥有众多雇工的豪农等,理所当然地被称作身分重要地位尊贵者。身分重要地位尊贵者自然就家业富裕,是身分轻微地位低下者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若寻根问底,皆取决于前者有学问而后者没有学问这一点,并非是上天所约定。谚云“天不与人富贵,富贵只能靠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就是说,只要勤于学问而知晓物事,就能成为贵人富人,而无学无术者也就成了穷人下人。①

《劝学》中这段话,实际上是以下《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序言》的明治版: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2]47-48

《颜氏家训·勉学》从古今人才成长的经验中总结出“勤学”这一教育哲学,告诫人们从“明王圣帝”到“士大夫子弟”都“须勤学”,如若“堕慢便为凡人”。

福泽谕吉曾就学于适适斋塾,以上所引《劝学》中曾言及江户时代寺子屋使用的汉文修身教材《实语教》②,而《实语教》其实是传统的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童蒙课本。

《颜氏家训》在日本奈良时代(710-784)吉备真备著《私教类聚》(约768年写成)这一“以子孙为对象的道德教训书”[3]397中就被作为金玉良言反复引证。平安时代(794-1185)源顺编纂的汉和辞典《倭名类聚抄》(约931-938年成书)中,收入《颜氏家训》词汇9条。江户时代(1603-1867)先是有日语训读的和刻本《颜氏家训》(1662年刊行),接着有《官板颜氏家训》(1832年刊行)。到了福泽谕吉撰写《劝学》的明治初年,《颜氏家训》在日本这一千多年的传播中,可以说已是深入人心。尽管福泽谕吉要“脱亚入欧”、以西学代替儒学,但《颜氏家训》的语言文化影响却根深蒂固,如同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对西欧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产生深远影响一样,《颜氏家训》中“勉学”伦理思想和哲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福泽谕吉撰写《劝学》,在《劝学》中专辟《学问的必要》一节,如前所述其中引用《实语教》云“人不学不智,不智者即愚人”③这句话,实际上是前述《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序言》中“勤学成才”、相反“不学习即为凡人”这一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童蒙课本的通俗表述。

二、实学论

福泽谕吉在《劝学》中有如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实学论”:

所谓学问,不是指识难字、读难懂的古文、鉴赏和歌、创作汉诗等世上与实学相对的文学。尽管这些文学也能愉悦人心,也是非常珍贵的,但并非古来世间儒者和学者们所说的那么贵重。古来汉学者缺少长于养家糊口的本领,也罕有既长于写作和歌又是经商能手那样的市民人才。因此,有心的市民百姓,看到汉学者的子弟励精于学问,出于父母之心,不由得担忧这样的汉学问能维持生计吗?这一担忧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事实证明那些学问远离实际,于实际生活无用。如此说来,如今需要的是,先把那些无实际效用的学问放在第二位,而专心精励于与人们的普通实际生活相关的实学。如学习扫盲的五十音图日语文字,掌握书信文言、出纳会计账目、打算盘、秤的斤两等知识技能。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进一步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如地理学,不用说日本全国,可通晓世界各国的风土交通。如物理学,乃是分析天地万物的性质而通晓其作用的学问。如历史学,是依据详实的记年而诠释各国历史面貌的学问。如经济学,是阐释个人家庭经济及天下经济的学问。如修身学,是教导修身交际、顺畅生活的天然道理。掌握这些学问,都要查阅翻译的西洋书籍即译著,用日语假名记笔记,或从少年时培养文才而让读横排新书(与传统汉籍竖排文字相对),每个学科每门学问把握实事,就事随物,尽可能追求事物的道理,从而以为今用。以上人间普通实学,人不分贵贱上下皆可根据各自的爱好而习得。在各自掌握的实学基础上,士农工商各尽其职,经营各自的家业,从而可个人独立、家庭独立、天下国家也得以独立。④

福泽谕吉以上的论述可概括为:视传统汉学为脱离实际生活和经济的无用之学,而明治维新以来的新潮西学乃使个人独立、家庭独立、国家独立的实学。尽管如此,福泽谕吉立论的实学方法论,依然受到《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序言》中实学论的影响: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计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谓为足,安能自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2]48-49

福泽谕吉《劝学》中的“士农工商各尽其职”,明显是《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序言》中“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即“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计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等实学思想的明治版诠释。

明治版诠释的核心是,抛弃与实学格格不入的儒学而就西洋的现代实学,但其革新的土壤则是有上千年传统的儒学文化。这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正相反,后者的革新是要复兴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而福泽谕吉的西洋现代实学论则是要清算传统的儒学文化。然而,复兴也好清算也罢,古典文化的哲理如同一颗宝石,其光辉是抹不去遮不住的。

其实《颜氏家训》中的实学思想早已通过前文提及的吉备真备著《私教类聚》,在日本古代社会得以传播:

吉备大臣私教类聚云、可勤学文事。

右颜氏家训曰、士大夫子弟数岁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因兹惰慢、便为凡人。人生存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々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绪余得一阶半级、便谓为足、安能自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䜩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4]

原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所长桃裕行教授认定“吉备真备著《私教类聚》是以子孙为对象的道德教训书”[3]397,是奈良时代(710-784)“日本人撰述的教科书”[3]397。之所以强调是日本人撰述的教科书,因为在奈良时代,从中央教育机构大学寮到民间,都采用汉籍如易、诗、三史等为教科书。

吉备真备养老元年(717)来唐长安留学,天平6年(734)归国;天平胜宝3年(751)作为遣唐使团副使再次入唐,天平胜宝5年(753)归国;后出任日本朝廷右大臣(仅次于左大臣的最高行政职务)。其著作《私教类聚》第三十七《可勤学文事》中引述《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序言》中实学思想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一实学思想在中国正史《汉书·食货志》中就已定型: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5]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第八中的“会当有业”这一实学思想乃来源于《汉书·食货志》中“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只不过用家训形式而家常化了。吉备真备著《私教类聚》直接引用《颜氏家训》而加以发挥,使这一实学思想更加通俗易懂以启蒙教育子孙后代。

同吉备真备著《私教类聚》相得益彰,到了江户时代的宽文二年(1662),和刻本《颜氏家训》刊行,这一有日语训读的《颜氏家训》,标志着自吉备真备撰《私教类聚》引述阐释《颜氏家训》中的实学思想,到了江户时代宽文年间,因训读翻译而更加日语本土化了。

三、结论

福泽谕吉(1835-1901)作为脚跨江户时代和明治初年的知识分子,少年及成年前期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学文化,1858年24岁时开始学习兰学,从此转向西方新学,1872年38岁时写作《劝学》时,可以说是一位成熟的“脱亚入欧”的启蒙学者。但从《劝学》中所受《颜氏家训》的影响可以看出,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后者是在西方哲学思想的传统中革新,而福泽谕吉则是背负着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儒学文化的革新。打个比方,就如同在传统的儒学文化之树上嫁接西方新学,其根柢依然是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儒学文化。

福泽谕吉《劝学》中的“勤学”和“实学”主张,前者是以《颜氏家训》勉学中的“勤学”成才这一儒学传统的教育哲学为基础,而后者则是以《颜氏家训》勉学为媒介的儒学传统实学哲学理论为基石。

福泽谕吉的《劝学》刊行至今已近一个半世纪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现代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昭示,东方的现代化有其自身的特色,这就是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和滋养,有厚重的人文关怀和东方伦理道德情感。毋庸讳言,福泽谕吉《劝学》中的“勤学”和“实学”有其明治时代的鲜明内核,但其教育哲学和实学哲学理论基础却是以《颜氏家训》勉学为媒介的传统的儒学文化。当然,福泽谕吉《劝学》等著作中的脱亚入欧、非难儒学有矫枉过正之嫌,但其鲜明的东方儒学传统根柢却是不容抹煞的客观存在。

注释:

①拙译自福泽谕吉著:《劝学》,东京:岩波书店,1994年,第11-12页。原文如下:実語教に、人学ばざれば智なし、智なき者は愚人なりとあり。されば賢人と愚人との別は、学ぶと学ばざるとに由って出来るものなり。また世の中にむつかしき仕事もあり、やすき仕事もあり。そのむつかしき仕事をする者を身分重き人と名づけ、やすき仕事をする者を身分軽き人という。すべて心を用い心配する仕事はむつかしくして、手足を用いる力役はやすし。故に、医者、学者、政府の役人、または大なる商売をする町人、夥多の奉公人を召使う大百姓などは、身分重くして貴き者というべし。身分重くして貴ければ自ずからその家も富んで、下々の者より見れば及ぶべからざるようなれども、その本を尋ぬればただその人に学問の力あるとなきとに由ってその相違も出来たるのみにて、天より定めたる約束にあらず。諺に云く、天は富貴を人に与えずしてこれをその人の働きに与うるものなりと。されば前にも言える通り、人は生れながらにして貴賤貧富の別なし。ただ学問を勤めて物事をよく知る者は貴人となり富人となり、無学なる者は貧人となり下人となるなり。

②参考福泽谕吉著,伊藤正雄校注:《劝学》,东京:讲谈社,2006年,第19页注(1)。

《实语教》成书于平安时代后期。(参见石川松太郎监修:序言《关于“教训科往来”》,载《往来物大系》第31卷,东京:大空社,1993年。)

③《实语教》的原句为:“人不学无智,无智为愚人”。(见山田俊雄校注:《实语教童子教谚解》,载山田俊雄、入矢義高、早苗憲生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52《庭训往来 句双纸》,东京:岩波书店,1996年,第307页。)

④拙译自福泽谕吉著:《劝学》,东京:岩波书店,1994年,第12-13页。原文如下:学問とは、ただむつかしき字を知り、解し難き古文を読み、和歌を楽しみ、詩を作るなど、世上に実のなき文学を言うにあらず。これらの文学も自ずから人の心を悦ばしめ随分調法なるものなれども、古来世間の儒者和学者などの申すよう、さまであがめ貴むべきものにあらず。古来漢学者に世帯持の上手なる者も少なく、和歌をよくして商売に巧者なる町人も稀なり。これがため心ある町人百姓は、その子の学問に出精するを見て、やがて身代を持ち崩すならんとて親心に心配する者あり。無理ならぬことなり。畢竟その学問の実に遠くして日用の間に合わぬ証拠なり。されば今かかる実なき学問は先ず次にし、専ら勤むべきは人間普通日用に近き実学なり。譬えば、いろは四十七文字を習い、手紙の文言、帳合の仕方、算盤の稽古、天秤の取扱い等を心得、なおまた進んで学ぶべき箇条は甚だ多し。地理学とは日本国中は勿論世界万国の風土道案内なり。究理学とは天地万物の性質を見てその働きを知る学問なり。歴史とは年代記のくわしきものにて万国古今の有様を詮索する書物なり。経済学とは一身一家の世帯より天下の世帯を説きたるものなり。修身学とは身の行いを修め人に交わりこの世を渡るべき天然の道理を述べたるものなり。これらの学問をするに、いずれも西洋の翻訳書を取調べ、大抵の事は日本の仮名にて用を便じ、或いは年少にして文才ある者へは横文字をも読ませ、一科一学も実事を押え、その事に就きその物に従い、近く物事の道理を求めて今日の用を達すべきなり。右は人間普通の実学にて、人たる者は貴賤上下の区別なく皆悉くたしなむべき心得なれば、この心得ありて後に士農工商各々その分を尽し銘々の家業を営み、身も独立し家も独立し天下国家も独立すべきなり。

猜你喜欢

福泽谕吉实学私教
南开区健身俱乐部私教课后追踪服务调查研究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福泽谕吉:一个国家的启蒙老师
健身私教工作室的现状浅析
驻马店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现状调查研究①
以点及面,从人物解析谈日本发展史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知识阶层的“天职论”
莫让“私教”偷走健康
“新实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