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方法及人物塑造

2023-08-23陈蔚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徐志摩林徽因歌剧

陈蔚

二十大以来,关于行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在业内广泛探讨。对于民族歌剧这一中国歌剧舞台的支柱,近年来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纵观近些年原创民族歌剧,当代现实主义题材、红色题材以及历史题材占据主位。笔者以导演的视角,阐述新时代民族歌剧创作者应如何切准主题,演员应如何塑造好其中的人物等问题。

一、中国民族歌剧高度契合时代性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是大家熟知的作品,笔者在2010—2011年于国家大剧院曾执导过一版《小二黑结婚》,这一版本由著名歌唱家王宏伟、吴碧霞主演,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

这部民族歌剧创作于1952年,马可作曲,田川、杨兰春编剧,1953年在笔者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由歌剧系师生首演于北京实验剧场(郭兰英主演)。时隔70年,这部剧目依旧长演不衰。《小二黑结婚》这样的民族歌剧代表性作品的创作背景是配合宣传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为破除封建包办婚姻和新中国社会制度与法律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其艺术高度也被广泛认可。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照 王宏伟 饰 小二黑、吴碧霞 饰 小芹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的编剧田川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这个班上很多人都是抗战时期不同根据地的文艺骨干,作曲家马可是我们的系主任。他一直琢磨怎样通过创作民族歌剧,来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歌剧理论。”

经过一番思考、定夺,“山药蛋派”文学代表作——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成为“试验品”。一来,这部小说1943年出版后影响很大,除了太行山区,还在晋冀鲁豫边区、山东解放区出版发行,甚至流传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敌占区。二来,其内容、主题是通过小二黑与小芹的故事,倡导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这与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社会背景非常契合。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照

当代创作的民族歌剧同样如此,随着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热点紧密相关,中国民族歌剧起到传播时代之声,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笔者于2021年执导的原创歌剧《鸾峰桥》就是一部紧扣“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的歌剧。该剧以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三下下党乡为题材,以当地群众在地委书记扶贫思想指导以及乡党委书记带动下自强不息、摆脱贫困的当代民族歌剧。下党乡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大计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这一题材的现实意义赋予了这部歌剧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价值。

该作品于2021年12月在福建大剧院首演,荣获第八届福建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名,并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3年2月底,受邀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以修改提升后的全新面貌成功演出。

二、中国民族歌剧舞台呈现的当代审美价值

原创歌剧《鸾峰桥》自身题材具备的现实意义赋予其时代性,而作为一位导演、一位演员及其他舞台艺术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将优秀题材转化为高质量的舞台艺术精品?我们团队的作答是:寻找舞台呈现的当代审美价值。

笔者与主创主演团队多次前往下党乡实地采风,仔细调查、研究历史事实,亲身感受事件发生地的环境、历史、人文。笔者也经常和演员们说:“和你所饰演的人物原型交朋友”。这部歌剧的女一号,著名歌唱家吕薇在采风过程中,就与她所饰演的“翠红”原型成为挚友,这是一位从贵州山村出嫁到当地的女性,吕薇从她的身上真切地感受到在贫困山村中生存的女性之坚韧与柔情,以及她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都被吕薇化作角色塑造所需的宝贵财富,从一位生活中落落大方、温润典雅的江南女性,摇身一变,演活了这个坚韧的新时代农民女性形象。

青年歌唱家吕薇在采风时与人物原型合影

吕薇所饰演的女一号翠红的定妆照

作为导演,在采风中获得的灵感与感悟转化成二度创作中的导演创作理念。笔者将其提炼为三句话:

讴歌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一心为民。

讴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共同富裕。

讴歌时代精神、民族复兴。

二度创作方面,舞美设计申奥精确提炼出鸾峰桥的视觉形象,用两座山石车台和假台口的山石造型打造出视觉空间外,将舞台主体形象分为8个车台以及一座桥的拱顶。申奥在他的设计阐述中写到:“通过这两种结构的组合变化,灵活地展现出鸾峰桥内、外的不同环境,同时也方便处理以鸾峰桥为精神外化的其他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它将展现下党乡达州书记居住的简陋民宅,在洪水的一场还可以通过鸾峰桥结构的变化动态地展现鸾峰桥和下党乡的抢险救灾。这就符合了导演构思中的核心逻辑——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下党乡村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精神层面共筑起一座崭新的鸾峰桥。”

歌剧《鸾峰桥》第二幕第二场舞台效果图 舞美设计:申奥

歌剧《鸾峰桥》二幕二场剧照

笔者是一个学院派的歌剧导演,每一部作品都会要求二度创作团队撰写设计阐述,并组织演员与主创们一起听取所有部门的方案,这不仅是设计者们自我梳理、优化自身方案的过程,其他部门以及演员也能通过文字阐述更加深刻地理解剧目的全貌。透过其他艺术家的视角,演员也能够提取对塑造人物有助益的信息。

歌剧《鸾峰桥》的灯光设计王琦在阐述中写到:“‘桥’是人类战胜自然、沟通地理壕堑的重要发明,每一种桥都凝聚着自古代先民承继而来的智慧结晶。同时,桥也是人类聚居、融汇文化、发展经济的重要建筑。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思想和精神,在桥上相遇、相交、相融。‘鸾峰桥’就是这样一座桥,她是铺平天堑的生命桥,也是党和群众心坎上的民心桥。”

歌剧《鸾峰桥》四幕一场剧照 高鹏 饰 大周

歌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一部作品当代审美价值的创造需要各部门用高度科学、统一的审美导向与创作理念进行综合性创作。笔者所执导的作品中,编剧、作曲和导演从剧本创作开始共同工作,为每一处情节设置和剧本结构展开讨论,最终形成统一的创作意识。作曲家下笔谱曲之前,画面感和人物感就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对于民族歌剧演员来说,同样建议大家要全面地了解编剧、作曲和二度创作团队的所有成果,你的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编剧、作曲家与导演的创作构思?能否在舞台上掌握设计团队对画面和时代的诠释?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导演与主创团队的工作内容和设计方案,能够让演员在舞台表演和人物塑造上顺风而行,事半功倍。真正让歌剧在舞台呈现中形成一个有机的、仿佛会说话、会歌唱、会呼吸的整体,让观众感受到这种综合性舞台艺术的当代审美价值。

三、吸纳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民族歌剧不仅有当下火热的当代题材,还有历史题材、红色题材等,它包罗万象,凝练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民族歌剧演员想要唱好不同题材的作品,演好迥然不同的角色人物,就需向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汲取营养。

前不久,笔者再度回到自己的家乡武汉复排一部心血之作——歌剧《楚庄王》。初创时,这部作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紧密结合;经历疫情之后,楚庄王振兴荆楚的故事,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武汉这座城市,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境产生共鸣。这部作品和武汉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契合,广受赞誉。艺术评论家与媒体对这部歌剧展现荆楚风貌、厚重典雅的历史感称赞有加,演员们在舞台上塑造的古代人物深入人心。像《楚庄王》这样的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歌剧,就需要演员们掌握更多的舞台表演技能与方法。

中国民族歌剧的舞台表演方法与西洋歌剧有所不同,而不同的题材也需要塑造迥然不同的人物。军旅题材的作品中,需要演员接受军训,把军人的气质、行走坐卧的神态与人民军队的精神呈现出来。在历史题材中,则需要通过表演塑造古代人物。笔者一向建议民族歌剧的演员们要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表演方法,并借鉴古典舞的形体表现,琢磨其身段与形式感,并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表演和形体训练。歌剧《楚庄王》的表演就充分展现了其古典、富有传统美学的舞台效果。

笔者在创作《楚庄王》导演方案的时候就决定,这部歌剧中的演员们要像戏曲那样在演唱当中完成身段与舞蹈的动作。为此,剧组组织演员进行古典礼仪和戏曲基功集训,如走台步、拉山膀、投水袖、舞剑等人物塑造的基本动作都是经过了数月艰苦集训学习而来。笔者也将歌剧演员可以从戏曲中借鉴的民族歌剧表演方法总结为六大手段。

手势:学习戏曲和古典舞中的常用手位与手势,并填满乐句,手势的出势和收势都在乐句当中完成。

眼神:结合曲目唱词内容找准视像,为演唱和调度的过程设计出清晰的眼神路线图。

身段:有限空间、无限变化;了解和运用戏曲功架。

步伐:根据导演调度和情绪情感、音乐节奏与走向找到合理的步伐;步伐的快慢、节奏、变化也是刻画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

呼吸:演唱的呼吸、表演的呼吸、身体的呼吸三者相统一,在舞台上,表演与身体的呼吸往往需要更大的幅度展现人物情感状态与情感变化。

风格:这里包含演唱的风格(字正腔圆、分清尖团字、字清腔稳并富于变化等)与表演的风格,对作品和人物多分析、多掌握、多提炼,从而在实践中找到准确的风格。

歌剧《楚庄王》剧照 秦德松 饰 庄王 马娅琴 饰 樊姬

歌剧《楚庄王》剧照 马娅琴 饰 樊姬

在歌剧《楚庄王》中,女一号樊姬的饰演者原先是一位汉剧演员,在了解到她扎实的身段和戏曲功底后,我们特意为她量体裁衣,设计了一场樊姬击鼓鸣金唤醒被蛊惑的庄王这样一个场面。她身上扎实的戏曲功底为导演组的调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可能性,最终的呈现恢弘大气,擂鼓、身段、演唱一气呵成,成为全剧的一个高潮点。

歌剧《楚庄王》剧照

剧中还有一场佳丽四重唱与众宫女的舞蹈场面,这段戏当然可以设计为声乐演员只做基本舞蹈动作和调度配合舞蹈演员展现舞蹈场面,但我们希望挑战演员的极限。能成为楚庄王妃子的女性必然是身怀多艺、如花似玉又不失荆楚风骨。为了让四位声乐演员能够融入舞蹈场面中,剧组为她们组织了数月的古典舞集训,从基本的舞蹈动作学起,再与专业舞蹈演员共同排练舞段,同时还要承担演唱的重担。她们每日挥汗如雨,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与角色塑造上,最终呈现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这首四重唱《佳丽献礼》,演出时的风采丝毫不逊于身后的舞蹈演员,让这段戏歌舞结合、浑然一体,提高了剧目整体的呈现效果与审美价值,也向观众们展现了她们作为当代民族歌剧演员的综合素质。

四、歌剧演员塑造人物之全流程

在当今的歌剧舞台上,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民族歌剧演员,首先要掌握好最核心的声乐基础与演唱能力。在此之上,笔者以专业歌剧导演的角度建议大家掌握歌剧演出的全流程,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能够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有更好的掌握能力。

塑造人物的全流程包括:搜集研究背景资料、采风、进行人物分析并撰写人物小传、建立人物关系并分析人物关系的变化、通读剧本、音乐作业坐排、戏剧排练、试装定装、合乐、合成、演出等。对此,笔者将逐条分析,以梳理歌剧演员塑造人物的全流程。

(一)搜集研究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搜集是演员了解剧目时代与环境背景、深入了解角色的必经之路。以笔者编剧、导演的歌剧《再别康桥》为例,饰演女一号林徽因的演员需要阅读《林徽因传》《林徽因文集》《林徽因诗集》《林徽因建筑文集》。阅读人物传记是较为全面地了解人物事迹的最有效途径,而其他书籍的选择主要针对个人作品,透过林徽因的文章与诗,全面了解林徽因——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诗人,更是一位著名建筑学家,如果不能够理解她在建筑学领域的造诣以及与爱人梁思成对中国建筑学的贡献与付出,我们很可能仅塑造了这一学者“浪漫”与“感性”的一面。饰演男一号徐志摩的演员需要阅读《徐志摩诗集》《徐志摩散文集》《爱眉小札》等作品。徐志摩是一位诗人,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才能够感受到他作为诗人的宽广而细腻的内心以及语言习惯。在剧中,徐志摩的谈吐之间都透露着文采与诗性,他的台词也多是以诗结尾。对于文献资料的选择,笔者的建议:寻找相对权威和严肃的学术作品以及历史、人物传记书籍,若以文学作品改编的作品则要阅读小说的原著及创作背景相关的其他书籍,才能以客观、全面的视角了解、分析人物与时代背景。

(二)采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背景资料搜集和阅读之后,主创、演员都需要亲身体验,实地走访,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人交朋友,找到更加直观的创作素材与情感。在导演《再别康桥》时,笔者与学生,也是这部歌剧的主演雷佳、薛皓垠、张海庆等(如今均已是中国歌剧界中流砥柱型歌唱家),先后前往林徽因养病时居住的香山双清别墅、林徽因墓及她与梁思成定下情缘的天坛回音壁。我们就在实地朗读剧本、演唱剧中曲目,诵读林徽因、徐志摩的作品。

2001年主演雷佳、张海庆在北京天坛采风并排演二重唱段落

在笔者执导的红色音乐剧《血色湘江》中,全剧主创、演员重走红军长征路,与当地老乡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我们在南方的绵雨中祭拜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墓冢,全剧组伫立在桂北湘江边,默哀肃立。创作的灵感在无数的感动,实地与史诗带给我们的触动中涌现而出,就是在湘江边,我们确定了全剧的开场与结尾——那些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们如同一座座石像从湘江涛涛江水中浮现;舞美设计刘科栋找到了全剧主体的舞台形象与意向——当地百姓为工农红军顺利渡江而捐出的门板与绳索联结而成的生死之桥;演员们找到了自己所饰演的红军战士们的精神内核——在锋锐般嶙峋的桂北山林中,在数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包围下,用生命和最后一滴血践行他们“誓死保卫党中央”的誓言。

广袤的祖国大地与深厚的文明历史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土壤,我们要走到实地,走进人民群众之中,从泥土中获得艺术的文化滋养。

(三)人物分析与人物小传的撰写

在背景资料阅读与采风后,演员们对时空、环境、人物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要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与感受,透过文字进行创作思绪的梳理。这一环节是演员对角色的剖析,对人物进行“艺术构思”,即“设想”,把深入了解到的关于角色人物“前世今生”都书写下来,在心目中形成角色人物的“形象的种子”。

在进行人物分析时,我们要注重如何刻画人物性格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外化设计——即外部特征和内心性格特点的外化。在歌剧、音乐剧里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是依靠演唱和表演,演唱更为重要,并将其落实在人物各个场次的核心唱段中。人物小传的建立,最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演员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分析人物性格来具体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创作、刻画人物性格。

关于人物性格刻画的具体方法,笔者的建议是:

1.寻找“形象的种子”

形象的种子是为方便我们理解和创作人物的一种概括性总结,大家可以把角色人物形象比喻成一个具象的概念或一个物体,人物形象种子寻找得当,可以帮助演员捕捉和创造人物形象。比如:梅花般的林徽因、瘦竹般的徐志摩、雨露般的梁思成。

2.全方位运用人物性格刻画的手段

人物的一举一动、坐卧行走的基本状态、人物关系之间的情绪变化都是可以具象化操作的性格特征的外化。演员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分析人物性格来具体地从以上三个方面创作、刻画人物性格。

3.把握人物性格刻画的三个层面

人物的精神层面,你的角色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他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他信奉怎样的人生价值?这些都将是“合理化”人物动机的思考层面。

人物的内心世界层面是怎样的,在具体的事件面前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情绪,带着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剧中的不同事件?

人物的外部特征层面是怎样的,他在形体表现上有什么习惯性动作,他的体态是健壮的,还是温文尔雅的,还是病态羸弱的?结合服装设计、造型设计、道具设计等部门的创作成果去思考和运用人物的服装、造型、道具,展现恰当合理的神态、身段、体态、神态、语言习惯(如语速、语调,是否有方言的痕迹等),抓住同一人物不同年龄的特点、职业等。

要做到合格的三个层面的人物性格刻画,首先要“真听、真看、真感受”。因此在阅读剧本和视唱乐谱时,不仅要关注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要将视野放在戏剧的整体上,你所处的环境和事件是怎样的,对手是怎样的角色,对方做出了哪些行为,你的角色该如何反应?演员完成以上工作,为你的角色找到这些答案后,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你所塑造的人物自然就会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地活在戏中。

在这里,笔者建议演员们每天为自身的角色做一件事,如歌剧《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练脚步、林徽因练朗诵,歌剧《红河谷》中格桑练握枪、抬枪,音乐剧《血色湘江》中凤鸣的体态及民族特色的舞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你作为一个歌剧演员全面掌握塑造角色的方法,并全身心投入到角色创作中后,你的角色一定能够成功地塑造出来。

(四)人物关系的建立和变化

角色人物间的“人物关系”是表演中的重要环节,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必须通过人物关系,在表演过程的对比中才能鲜明体现。“演戏就是演人物关系”,人物关系决定了演员的舞台行动。

人物关系的建立和变化在剧中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演员在一部剧中如何塑造人物非常重要的依据。一个人物在一部戏中也许会有多个唱段,那么这些唱段是根据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建立与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因此,在塑造人物时,需要依据剧情中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调整表演和演唱过程中,情绪情感及戏剧动作变化,从而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剧中人物。

以《再别康桥》中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人物关系变化为例,林徽因和徐志摩一开始的人物关系是互相倾心的,徐志摩也是林徽因在文学上的“导师”和引路人;后来他们分开了,再重逢的时候,二人都已经结婚了,徐志摩娶了陆小曼,林徽因成为了梁思成的太太。二人的人物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经没有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却成了知己和朋友,并在精神上是有共鸣的。人物关系是在不停的建立和变化中展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演变过程。

再以剧中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人物关系变化为例,陆小曼和徐志摩的人物关系也一直在发生变化,二人从一见钟情到结婚,婚后的人物关系又发生了改变,当陆小曼发现徐志摩一直想回北平,心里依然放不下林徽因,所以陆小曼百般刁难徐志摩,使得徐志摩一度意志消沉。在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后,陆小曼和徐志摩的人物关系开始转变,当这个人真的走了以后,陆小曼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于是陆小曼开始整理徐志摩的书稿,成为了徐志摩的传承人。

(五)通读剧本并做剧本分析

在通读剧本时,演员应对剧本的结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人物及人物关系、创作类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的剧本分析可以帮助演员准确、形象地表演,理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演员支配感性的戏剧舞台角色。

1.时代背景:查阅剧目时代背景,对该故事产生的年代、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对该剧的剧作家和作曲家的生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有所研究。这一切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对一部歌剧进行初步了解的。

2.中心思想:了解剧目的中心思想,如果相关的资料不够全面,我们还可以尝试自己提炼。

3.了解人物:着重了解剧中的人物,从主角到配角,甚至是旁白的人物性格、生活环境、过去的经历。

4.人物关系:一部剧的剧情扑朔迷离、跌宕起伏,除了剧本故事本身丰富有趣外,剧中的人物关系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也是左右剧情的关键因素,要分析剧中的人物关系及人物关系的变化。

5.创作类型:每一部戏都有创作的特点,比如轻歌剧《蝙蝠》是喜歌剧,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是诗歌剧,《小二黑结婚》则是民族歌剧。这些都决定了剧目所需要的表演方法与人物特征建立的方法。在喜剧中,我们可能通过夸张的表演增加喜剧效果;在现当代题材的民族歌剧中可能需要演员在演唱和台词上更加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演唱和发声方法也会因此与西洋歌剧有所不同;在历史题材的民族歌剧中,我们需要汲取戏曲这样的传统文化,用其中的技巧塑造历史人物。

笔者为大家推荐一个读剧本与视唱的技巧——找准并标注出动词、形容词。比如:我爱你,我打你。“爱”与“打”就有明显的主观情绪与意图的区别。又如“磐石般坚硬”“多情的顾盼”,这些动词、形容词内含动机,视像等演员需要找准的元素,抓住这些可以让演员在分析和处理自己的台词和演唱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六)音乐作业坐排

歌剧的核心呈现方式之一就是演员的演唱,音乐作业就是细致的处理和打磨演员演唱的重要阶段,是导演与台词指导协助演员准确把握台词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歌剧导演进行导演方案创作的重要基础。

在指挥和钢琴艺术指导的带领下,演员要把握全剧的音乐风格、音乐情感以及演唱风格,加强唱段的渲染力度;准确理解歌剧作品的风格、结构、和声、节奏、织体等特点,帮助演员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把握人物的音乐形象,将丰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能弥补演唱者声音上的不足。

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对白、合唱、重唱等都是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及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结合前文提到的工作与方法,处理好这些唱段,你的人物塑造基本上就成功了,这些都是在音乐作业时应着重处理并得到解决的。

(七)戏剧排练、试装、合乐及合成演出

我们已经进入到歌剧创作排演的最后一个阶段,演员已基本掌握所有积累、分析、打磨的成果。在导演的调度下,全剧将分幕次呈现出它的基本样貌。笔者个人的工作方法是要求演员将大量工作做在前面,作为导演的精力也大量投入到一度创作、二度创作及音乐作业的全过程中,当演员已经能够完整地脱谱演唱被交予的全部曲目时,戏剧排练将会是非常科学、严谨、高效的。在戏剧排练中,演员对角色的创作与刻画将接受导演的检验,并以全剧连排的形式向剧组的其他部门进行呈现。

试装、定装是演员所塑造角色最终定型的时刻。当演员穿上正式服装,由化装造型师定好面妆与头饰,使用上道具师制作的正式道具后,要面对镜头和摄影师的“考验”。拍摄定装照时,你会透过镜头和成片看到你所塑造角色的最终形象,服化道也会为你的表演提供支点。在这之后就是经过舞台合成,完成剧目的最终创作,并在正式演出中向观众展示你作为演员所塑造的角色和歌剧的风采。

结 语

歌剧被誉为舞台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涵盖了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等各个艺术门类的精髓,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种类。要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国歌剧演员,需要下定决心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总结一下作为歌剧导演在歌剧创作一线积累下来的经验与寄语。

1.作为歌剧演员,在日常排练与演出时要做到三规——讲规矩、有规范、高规格。通过讲规矩、有规范才能创作出高规格的作品。

2.在舞台上,要做到三真——真听、真看、真感受。这是表演最基本的核心,因为表演来源于生活,所有的舞台调度行动、动作和歌唱都要遵守“三真”,这样的表演都是有据可依的,同时注意表演是内心情感的外化。

3.在塑造人物时抓住三感——戏剧感、时代感、人物感。根据不同的作品题材、作品风格,找到合理的表演风格与方法,广泛学习和积累,塑造出不同时代可信的鲜活人物。

4.在表演时要记住三度——温度、幅度、强度。

首先,表演的温度要够,演员身上没有戏,是凉的,观众看到的就是不饱满的舞台呈现;演员过分投入,戏演得太过会丢失掉歌剧的规格并可能因此错过舞台上发生的其他情况。歌剧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自序开始每个人物全部高点运行。

其次,表演的幅度要大,这里的“大”不是动作做很大,是内心的幅度大,演员不做动作也可以扩大表演的幅度,一次大幅度的呼吸、一个充满感情的造型都可以让你的表演具有空间感。空间感足了,就能占满舞台,让表演达到高点。

再次,演员的内心强度要强,内心强度是表演强度的根本。

5.在表演时做到三统一——人物内心节奏、调度表演节奏、音乐演唱节奏。

首先,人物内心节奏,剧中大部分节奏是紧凑、紧张甚至是极致的,同时要注意内心节奏外化。

其次,调度表演节奏,在音乐中完成调度,人物内心节奏影响调度表演节奏,注意感受人物内心节奏和音乐节奏。

再次,音乐演唱节奏,在演唱中完成表演,所以首先要背歌词,做音乐作业时要学会音乐演唱节奏。

6.要走上职业歌剧演员的道路,要牢记三专——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演员只有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成功塑造人物。表演时切忌表现自我,要注重塑造人物,专心才能使人物有光彩。

专注,音乐作业和排练都要非常专注,专注才能听进去,理解、消化后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专业,只有做到专心、专注才能成为专业演员。

以上是笔者作为歌剧导演总结的歌剧表演方法与要领。歌剧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奏响,大幕拉起,没有重来的机会。这种“不可控性”对台前幕后的每一位从业者都提出了高要求,“零失误”是每一位舞台艺术家的追求与自我要求。这种高强度和对舞台信念有着极大挑战的现场演出,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歌剧事业是残酷的,演员要暴露在聚光灯下,面对镜头,面对观众,完成作品的最终呈现。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歌剧演员必须经历严格科学的声乐训练,严谨的歌剧表演训练,严酷的舞台历练。歌剧事业是美好的,值得骄傲的,当演员做到了对作曲家负责,对人物负责,对歌剧事业负责,每时每刻的付出与努力将化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精湛的演唱征服观众,获得掌声与喝彩,在中国民族歌剧蓬勃发展的时代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猜你喜欢

徐志摩林徽因歌剧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花牛歌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偏 见
小评《徐志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