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坑塘的复兴研究

2023-08-23王道位刘申黄向球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复兴

王道位 刘申 黄向球

摘要:针对乡村地区坑塘逐渐衰退这一现象,首先从坑塘与村庄的位置关系、平面形状、空间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然后从作为公共空间的坑塘与水功能体系中的坑塘两个视角出发对坑塘与村庄的关系展开阐述,得出乡村地区坑塘不仅和村庄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是村庄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根据坑塘目前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数量减少、功能退化和空间地位边缘化,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应当对坑塘进行复兴保护、功能修复使其作为村庄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发挥作用,充分发掘坑塘的自身价值以更好地契合村庄的发展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乡村坑塘;村庄公共空间体系;村庄人居环境;复兴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施以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乡村地区的河塘沟渠以及黑臭水体被列为重点任务。

在古代,村庄在进行选址和布局时尤其注重水环境,很多滨水型村落的出现,就是考虑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古代由于缺少防护措施,村落既要考虑雨季洪水的威胁,还要预防干旱时缺水的隐患,在这种旱涝交织的复杂地域环境当中,古人提出了改造水系的智慧——蓄水筑塘。

对于坑塘二字的解释最早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坑,门也。从亢声。塘,堤也。从土唐声。可见在汉代“坑”和“塘”的观念已经形成;《国际湿地公约》中对坑塘的定义为:面积小于8hm2的小型水体。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般认为坑塘是指自然形成或后期开挖的小型水体,地势低洼,干旱时为土坑,蓄水时为塘,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生态系统,主要依靠雨水、人为补水的方式存蓄水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往被遗弃的乡村坑塘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同时,坑塘所表达的含义与自身的价值体现也在与时俱进,坑塘不仅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更是构建美好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坑塘作为一种空间载体不仅具有一定的非物质文化形态,更是乡村地区聚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坑塘的研究大多从单一视角出发进行讨论,主要集中在坑塘的景观化改造、生态功能的恢复、经济价值的实现、管理机制、文化属性等方面,缺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统筹考虑坑塘在村庄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因此对坑塘与村庄的整体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乡村地区坑塘的分类及与村庄的关系

(一)乡村地区坑塘的分类

形态各异的坑塘与村庄相伴分布是我国比较典型的乡村地域环境特征。乡村地区坑塘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数量多,同时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受自然条件、历史变迁、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坑塘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1. 根据坑塘与村庄的位置关系分类

根據坑塘与村落的位置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和外围型。

2. 根据坑塘的平面形状分类

坑塘的平面形态多种多样,以坑塘的平面形状为分类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规则式和不规则式。大部分坑塘呈现不规则式形状,其中以带状形坑塘居多;规则式以半月形、扁圆形等形状居多,除人工开挖的养殖塘外,较少呈现规则方形和圆形。从美学视角出发,不规则坑塘所表现出来的曲折岸线更具观赏性,也更具有自然之美。

3. 根据坑塘的空间形态分类

在地形地貌以及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坑塘具有多种多样的空间形态,多样的空间形态往往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坑塘的排列方式也有多种组合形式。基于此可以将坑塘分为集聚型、游离型和象征型,集聚型又可以分为并列式、带式、串联式,游离型又可以分为多点式和单点式。坑塘的空间形态不仅以实体空间的形式存在,同时兼具精神属性。

(二)乡村地区坑塘与村庄的关系

基于上述对坑塘的分类研究,并对其进行梳理可以归纳总结出坑塘与村庄之间存在的两大关系:1. 作为公共空间的坑塘,2. 水功能体系中的坑塘。

1. 作为公共空间的坑塘

在村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村庄整体形态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与水系、农田、建筑、道路、地形五大因素密切相关,而对于村庄内部空间体系影响较大的当属水系与建筑两大因素,这主要与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信仰有关。

在古代,出于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村落大多滨水而建、引水入村或是开挖坑塘,和自然水系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水系的走向、流量、形态等都直接影响着村落的形态与空间格局,甚至一些坑塘沟渠等已经成为村庄空间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建聚落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

以郴州市宜章县白沙圩乡腊元村为例,该村由明代在此镇守的千户侯陈闻中所建,村庄西侧背靠山体,东侧有乐水河流经,较好的契合了风水学中“枕山面水”的观念,同时村内散布有多个坑塘,且大多与祠堂、广场等空间接连分布,与周围的农田相呼应,村落内部空间协调有序。村内共分布有三处祠堂,陈氏宗祠是村落的主要祠堂,位于内外明塘之前,广场分布周围,以祠堂-广场-坑塘为核心形成了密集的建筑区,是村落的组团中心,其他两个祠堂同样坐落在坑塘一侧。在风水学中,村庄内部尤其是重要建筑前设坑塘有聚财聚气之用,祠堂-广场-坑塘三者聚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体系是村庄内部重要的精神空间,亦是整个村落的核心公共空间(图1)。

古代先民们在与河流水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因此,古人在进行村落选址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观察水文地貌、自然气候等来避免自然灾害的干扰,营造和谐宜居的村庄居住环境。在聚落内部,一些重要建筑的布置常结合广场等开放性空间环绕在坑塘水系四周,这类坑塘被认为有聚财聚气之用。同时,宗族聚会、村民议事,包括一些重大活动的举办等也会在此展开,这种坑塘不仅是村民日常交往、集会、进行自发性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空间场所。以坑塘为中心所形成的公共空间体系不仅是聚落的中心空间,而且具有很强的空间等级地位,亦是村庄最神圣的中心场所,如诸葛村(图2)、芝堰村(图3)、板梁村(图4)等。

简而言之,传统以坑塘为中心连同周围的祠堂、广场等所形成的聚落内部核心的公共空间不是偶然或者随机出现的,而是在共同的认可、共同的价值判断、共同的文化承认的基础之上才形成的,并逐步发展成为村民共治、共享、共同维护甚至自发性地管理和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格局。这也是古代聚落能够生生不息,并且很好的存续下来的基础。也正因此,坑塘的治理和管护成本在古代也相对较低。

2. 水功能体系中的坑塘

坑塘在村庄中所发挥的各项作用以及坑塘自身所具有的调节气候、保持生态稳定等功能主要体现在抵御自然灾害、资源利用、文化价值以及生态环境四大方面,抵御自然灾害主要是指坑塘可以在村庄发生洪涝灾害时起到防洪、排涝以及蓄水的作用;资源型坑塘主要是在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发挥作用,可以细分为生活用水供给型坑塘、灌溉型坑塘、养殖型坑塘、取土坑等;坑塘的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祠堂、庙宇等重要建筑前多设有坑塘以及坑塘的形状、数量上,主要是受宗族思想、礼制观念、自然崇拜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人居观念等的影响;坑塘的生态环境功能包括景观观赏作用、调节当地小气候、净化水质、消防等作用。

在与河流水系长期共存的漫长历史进程当中,人们对生产生活、生态、宗教信仰、文化等的多元诉求与聚落的军事防御、防洪除涝等多种复合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地域鲜明的聚落形态。

二、乡村坑塘面临的问题

当前乡村地区坑塘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量减少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的不断繁衍,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建造房屋,人地关系变得愈发紧张,在空间约束与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废弃的坑塘空间首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导致目前坑塘大量被私填乱占、乱挖乱采的主要原因。以菏泽市为例,据统计该地区现存坑塘数量目前已减少到原有坑塘的1/3左右。

(二)功能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利用水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方式从古代的完全依赖自然水系向现代化的自来水管道转变;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污水量、垃圾量都大幅增加;传统以利用坑塘水系为主的低成本灌溉方式向现代化的灌溉方式转变......以坑塘为代表的水系资源已经不再是村庄内部重要的生产生活性水源,坑塘水系的传统功能和地位被大幅弱化,导致坑塘成为了消纳废弃物的空间:“生活垃圾天然聚集地”“生活污水排放地”此外,随着人们对交通需求的提升,现在农村地区道路大面积硬化,给村民带来交通上便利的同时也阻断了雨水的正常下渗。再加上坑塘的大面积消减,导致村庄内部缺乏足够的蓄水空间,在雨季容易引发村庄内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图5)。

(三)空间地位边缘化

长期以来,坑塘都在村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乡村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坑塘原有的功能体系大多被替代或是遗弃,人们对于坑塘水系的依赖逐渐降低,导致坑塘传统的价值认可被大幅削弱。聚落内部以坑塘水系为核心形成的公共空间体系因此消失殆尽,坑塘原有的空间特征因而发生改变,构成村庄完整、美好人居环境的空间次序也逐渐被消解掉。对于坑塘水系来说,功能和空间次序上的弱化以及价值认可的丧失使得坑塘的空间地位边缘化,因此坑塘越来越游离于村庄的发展规划之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继而出现环境恶化,私填乱占等一系列问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坑塘复兴策略

(一)保护乡村地区坑塘

乡村坑塘是村庄特有的宝贵财富,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对目前仍存在的坑塘进行数量保护防止其数量继续下降,此外对于乡村地区已经废弃的坑塘应结合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保护。以马堡村为例,该村对于现有废弃坑塘进行改造提升设计,清除塘内杂物,对坑塘进行疏通,运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并设计出三级碎石床对污水进行分层净化,与植被相联系,营造生态净化系统(图6)。

(二)恢复坑塘的功能作用

传统村落的坑塘沟渠等水系空间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依靠坑塘等水系资源来维持日常生产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这并不意味着坑塘一无是处。近年来气候异常,暴雨灾害频发,坑塘作为村庄重要的蓄水池、生态宝地,在防洪除涝、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村庄安全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作为村落中重要的造景元素,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坑塘的观赏作用。如对于驳岸等的绿化景观设计应以恢复其自然形态为佳,与周围景色相协调,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格局。

以长垣市蒲东徐楼村例,该村通过聚焦改善村庄内部的水环境,将坑塘改造为湿地,恢复坑塘的生态功能,对于防洪排涝、污水净化、小气候的改善等方面将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设计过程中,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对废弃坑塘在原生态地貌的基础上保留原有植物种类,同时结合道路、岸线走向、地形地势等来考虑两岸植物配置,搭配种植乔、灌、草形成垂直绿色生态体系,恢复坑塘的生态功能与观赏功能,从而更好地契合村庄美好的人居环境的主题(图7)。

(三)恢复坑塘在村庄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地位

坑塘的衰败标志着以坑塘为代表的村庄内部传统的核心公共空间体系的瓦解以及村民集会场所的消失。由此带来的是人际关系因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而变得疏离;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也开始减少,村庄也因此缺乏凝聚力、向心性。因此,我们应对坑塘地貌等因势利导进行整治提升:改善坑塘的水生态环境,提升坑塘的整体观赏性,将坑塘与村庄其他开敞空间相结合,重塑以坑塘为核心的村庄公共空间体系和精神场所,增强村庄凝聚力。

以长垣市蒲东八里张村例,该村通过对现有坑塘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修建环水景观慢跑道及亲水设施,将其打造为乡村旅游配套区。改造后的坑塘空间连同周边其他公共建筑、服务设施、广场等将构成整个村庄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体系(图8)。

四、结语

农村坑塘水系如同河湖之细胞亦是村庄之血脉,更是村庄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通过对坑塘等水系资源的利用,营造出美好的聚落人居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坑塘的功能和地位正在被削弱,以坑塘为载体的聚落文化逐渐消失。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坑塘的价值内涵,对其进行保护与复兴,使坑塘获得新生从而营造和谐、美丽、自然的乡村人居环境,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05):23-28.

[3]潘远珍.乡村水塘景观生态及优化调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1.

[4]宁泰.冀南平原地区村庄闲置坑塘利用规划设计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0.

[5]李爱娟.湘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21.

[6]张东.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7]杨贵庆,夏小懿.传统村落水塘空间的文化价值辨识——以浙江省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1(06):43-50.

[8]李红桥,王沛,蔡振国.菏泽市保护治理农村坑塘调查[J].山东水利,2016(07):49-50.

[9]高瑞宏,寧泰.村庄闲置坑塘利用改造设计方法探究——以马堡村生态净化池改造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20,35(01):169-172.

[10]陈永忠,续衍雪,李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坑塘治理分析研究——以河南睢县实地调查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03):13-16+22.

[11]吴庆洲.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J].灾害学,2012,27(03):111-115+121.

*基金项目:河南沿黄流域文化景观高质量发展适应性研究项目(212400410023);2022年河南省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河南村落发展史研究”(项目号:2022XWH036)。

(作者单位:王道位,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刘申、黄向球,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黄向球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复兴
坚持自我本真 坚守中国道路
论古典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复兴
关于实体书店“复兴”的冷思考
从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汉绣复兴与传统文化回归
温州模式复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
儒学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