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企业内审监督效果的途径

2023-08-23王冰悦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增强内部审计途径

王冰悦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对整个企业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在企业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许多企业重视外部审计,而内部审计的效果却不明显,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有效性差,对企业成长以及财务状况而言存在巨大隐患,需要重点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效果。增强企业内审的监督有效性对企业自身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对企业财务的透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增强企业内审监督效果的途径为写作对象介绍了内部审计的概念以及监督的概念,分析了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监督意识,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信息化滞后,审计环境缺乏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强企业内审监督效果的途径,主要包括:增强监督意识;提升独立性;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关键词:增强;企业;内部审计;效果;途径

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以经济监督为立足点,对主要业务树立和增强责任意识,依法合规进行经营,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在顺应市场经济大趋势的前提下,还需要聚焦自身,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不断强化自身监督意识,提升监督质量和效果,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企业以外的外部力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各项业务等进行的审计。而内部审计则是由企业内部专职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相关业务和管理情况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各个部门,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全面、真实地掌握企业内部的基本情况,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多管理的相关资料,避免企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已经被纳入到审计监督体系之中。对企业健康运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监督

在汉语当中,监督指的是通过对流程环节或者现场的监视,来督促行为人或者企业,使得事件或者管理能够达成预期目标。

审计制度在我国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监督方面的制度而存在。国家行政部门在组织内部,依法设置相应的专门机制,对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财务活动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财务基本活动情况、透明程度以及各项活动对法律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其中,对各级政府机关经济计划以及决算编制与执法情况、财务收支的监督成为审查监督最为重要的内容。企业在经营与运营中一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或者发生违法违规活动,就会被科学的审计监督机制检查出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督促、监督与相应的管理功能。

内部审计监督通过企业内部的力量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防范企业发生财务和运营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内部组织更完善,业务运行更流畅,促进企业发展更健康。

二、企业实施内审监督的效果

(一)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覆盖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业务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优化审计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理论,这都充分说明了内部审计的价值。

首先,企业之所以实施内审,其根源在于内审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发现风险因素、化解风险有着很大的帮助。内部审计站在第三方立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从而审视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发生的风险。经过审计出具具体的审计意见,提出具体的审计建议,帮助企业修正发展方向,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的第三道防线,所以要保持内部独立性。内部审计化解风险的价值体现在内部审计人员掌握问题的事实确认书和相关的报告中。经 过对审计问题的整改,能够及时防范化解风险。

其次,企业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开支的降低,而企业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收益通过内部审计化解风险,减少经济支出,实现企业管理者的“节流”目的。通过减少风险损失,及时止损,变相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最后,内部审计还能够助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内部审计是依托于企业发现战略存在的,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修正与完善提供坚强的动力。内部审计能够发展各种风险隐患,这也是发展战略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累积而成的。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起到了修正行为,促进企业发展战略最终目的的实现。

(二)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能够完善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权力的制约机制,应该充分保证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和相关工作严格依法执行。同时还能够督促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规范管理,规范运行,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这对企业依法运行,规范运行,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和实际价值。

三、企业实施内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监督意识

企业在实施内审监督中存在缺乏监督意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审监督意识淡薄、内审监督重视程度不高、内审监督自觉性和主动性差、管理和内审监督相混淆。

首先,在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方面缺乏换位思考意识,尤其在企业当中一些领导干部,将自己放在监督者的位置,缺乏被监督意识,而一些企业当中的监督部门对普通职员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不强,导致内部审计监督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当中,主要存在领导干部对经济业务重视而对审计监督缺乏重视,职能部门重视业务而缺乏监督关口的把控,导致企业存在的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其次,企业当中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以及普通员工普遍缺乏对内部审计监督的正确认识,个别企业的领导干部混淆了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企业当中的人员对审计监督自觉主动接受的意识不足,缺乏积极主动的配合意识,对监督关口的把控不够严格或者对监督关口存在精神上的麻痹,监督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不佳。

其次,职能部门自我监督意识缺乏,监督和管理职能存在混淆。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对自己工作业务的管理相对重视,但是缺乏自我监督,导致管理监督“两张皮”。导致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缺乏自我省察,工作质量不高,导致浪费时间和资源。而有些职能部门则出现过度依赖审计监督的情况,以监督代替某些管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闭目塞听,不及时主动纠正,直到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才进行反思和整改,事实上监督仅仅是一种手段,无法取代管理。更可怕的是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积极主动的监督意识缺乏,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能围绕企业重点工作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所在,也不能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导致一些漏洞存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

(二)审计独立性不足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审计程序不能严格进行执行,用人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审计客观性与权威性不足,审计独立性不足。企业内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审计工作浮于表面,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受到领导层以及其他部门限制与制约,内部机构的设置存在问题。内部审计本应属于企业审计部门,但是,一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不明确,甚至有的由公司的经理层进行管理,有的则由主管领导和审计机构协同办理业务,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实质性的沟通不畅,责任划分不清晰,内审无法独立开展,导致存在诸多隐患,内部审计的开展干预因素较多,内审机构独立性缺失。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但利于企业发展,还对企业平稳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然而,在一些企业当中刻意规避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内审缺乏有效性,审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无法行使应有的权利。企业内部审计受制于领导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内审机构独立性不足、业务缺乏独立和明确性。亟须明确内审机构的隶属,通过设置和制度,保障审计独立性,否则,必然影响企业内审监督的效果。

(三)审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第一,领导缺乏重视。企业业务活动与运营中,管理层内审信息化认知不够,致使信息化的建设停滞不前,落后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管理者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审计信息化与企业运营的关系,内审信息化构建意识不足。在信息化和数据化氛围下,各行各业引入了先进技术,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更多价值,而内部审计看似无法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所以,许多管理者人为忽视了此方面的信息化,并没有将审计管理和相关操作纳入信息化范围,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率大打折扣,导致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性审计平台,在审计信息化的道路上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

第二,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支撑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不完善,有些企业由于业务和思想意识上的原因,导致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足,其整体信息化建设不能有效支撑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够实施信息化、数据化。并且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体系模式,审计管理没有及时改善,企业内审评价系统不科学或者缺乏量化标准,内部审计无法及时有效监督。

第三,人才匮乏,导致一些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受到阻碍。一些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内部审计管理混乱,职能部门存在职能混乱的现象,内部审计虽然有人员设置,但是,一些人员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的能力或者确认与监督的职能发挥不充分,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高。

(四)审计环境有效性差

当前,企业内审虽然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内容存在,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佳,企业缺乏有效的审计环境。主要体现在审计地位在企业当中独立性与威慑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从上到下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企业缺乏良好内审环境,对内部审计监督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制度上的变革,内审条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的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包括领导管理者的不重视、部门的不重视以及主动配合性不足等。在企业当中,审计部门的职权需要领导层赋予,制度化和规范性不足,导致内部审计人员职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阻碍和影响。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公允性、客观性受到威胁,从上到下,没有良好的审计监督环境。在企业当中审计监督和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结合,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良好的审计环境,获得的数据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滞后,导致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不合时宜,阻碍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增强企业内审监督效果,应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通过职能的发挥,能够使得组织的价值有效增加,内审也是企业责任的重要体现。当前,企业开展内审,需要营造良好审计环境,加强思想重视,实施制度革新,动态更新企业管理业务信息,使得内审的条件不断优化,便于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职能有效发挥,为内审工作高质量提供基础。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内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建立完善的审核标准,以保证内审监督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内审人员,需要围绕企业战略与发展目标,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角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制度流程和相关工作的执行进行把握,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审人员应明确企业发展情况与运营模式,从而做好审计管理与控制,开展前瞻性的工作,建立全面性工作的意識,注重内控工作与风险评估,规避风险,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提高运营时效性,落实审计措施,为企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专业化帮助。

四、企业提升内审监督效果的对策

(一)增强监督意识

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意识,妥善处理监督和被监督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应该意识到自身是监督者的同时也是被监督的对象,自觉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将自己的工作纳入到监督之下,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向相关审计小组及时提供准确和完整的材料和资料,做好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解释和说明,履行监督方面的责任,在自己工作范围内或者分管领域一定要把好监督关口,强化监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

监督无法取代管理,监督仅仅是手段,有关专业部门的职能监督应该担起主要责任,而审计监督是在职能监督基础上开展的,专业的职能部门应该及时自我审查,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做好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纠正专业部门对审计监督过度依赖的错误意识,从职能部门的管理着手,从实际工作业务当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强调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审计部门需要围绕企业重点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建立制度和相关的规章,发现漏洞及时封堵,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二)提升独立性

确保内审的权威性。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配备、配齐专业审计人员,企业的审计需要单独设置部门,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赋权,使审计部门可以独立运行,保障审计行使职权并有效运行。企业应该明确其审计部门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进行全过程参与和全程监督,夯实基础,牢守底线,避免因内部审计监督不独立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赋予审计部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监督权,审计人员能查询所有涉及信息,不设置任何禁区,并在制度上规定严格杜绝人为干预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工作,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为了能够更为客观和公正地评价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性,必须使得内部审计独立,内審部门的地位也必须独立于其他的管理部门之外,充分行使其权利,确保内审的有效性。直接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对内审部门进行领导,使得内审部门在管理地位上高于其他内部组织,确保其具有强有力的权力与完整的独立性。企业内审部门能直接向领导汇报工作,也能站在发展全局高度给企业提出战略性的建议或意见,有效监督管理企业涉及审计内容的相关活动。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当前,网络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广泛性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推广和使用也使得信息化具有的优势更加明显,面对效率的提高以及内部审计监督的需要,建立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能够联动、共享的审计平台是企业所需,大势所趋,因此,增强企业内审监督效果,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将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两方面纳入审计信息化建设范畴。

首先,应该打牢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实施审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内审评价系统,妥善改善审计管理,重视内部审计对整个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只有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体系模式,才能够更为客观和公正,有效增强可靠性和即时性,从而有利于信息管理,有利于审计的信息化和体系化建设,只有这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够信任审计部门的信息,为企业重大决策提供质量保障。

其次,引入信息化系统,建立基于内部审计的数据模式,能够让审计人员更高效地查阅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信息化系统能完成数据收集、整理以及转换和分析的全过程,使得在审计方式上可以让审计人员使用审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到信息数据并形成可直接使用的资料,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开发辅助审计工具,便于高效使用数据,对审计需要的信息进行动态掌握,使得信息录入与输出、审计项目、审计流程、审计进度、问题以及整改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记录与跟踪之下,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第三,企业应通过招聘渠道以及人才培养等渠道,在企业使用专业的审计人员担任内部审计方面的职务、负责相应的工作,并引入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革新用人理念,提高企业的工作时效性,确保顺应审计信息化趋势,打造专业完善的人才队伍,切实有效加强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

(四)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增强企业内审监督效果,应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通过职能的发挥,能够使得组织的价值有效增加,内审也是企业责任的重要体现。当前,企业开展内审,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革新制度,动态化更新企业管理业务信息,使得内审的条件不断优化,便于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职能有效发挥,为内审工作高质量提供基础。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建立完善的审核标准,以保证内审监督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内审人员,需要围绕企业战略与发展目标,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角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制度流程和相关工作的执行进行把握,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职能。

内审人员应明确企业发展情况与运营模式,从而做好审计管理与控制,开展前瞻性的工作,建立全面性工作的意识,注重内控工作与风险评估,规避风险,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提高运营时效性,落实审计措施,为企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专业化帮助。同时,注重对外聘用审计专家团队,顺应国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剔除不符合营造良好审计环境的因素。

五、结语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重大决策乃至于风险防范,内部审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效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及时规避风险。有效增强审计监督意识,从领导管理者到普通员工、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都应该树立审计监督意识,加强自我监督和主动接受审计监督。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健全各种制度规范和制度标准。夯实企业信息化基础,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支撑。注重思想意识的转换,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企业应重视审计人才建设,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效果,审计人员更需要严于律己,充分履行职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素养,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监督等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03):80-82.

[2]刘彦华,吴春雷.国有企业纪委、监事会与内部审计的协同问题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23,38(01):25-28.

[3]汪晓丹,靳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探索[J].财政监督,2023(02):92-97.

[4]陆淡宁.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财务监督协同的实现路径探讨[J].财会学习,2023(02):110-112.

[5]郑杨.新时期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思考[J].广西电业,2022(12):23-26.

[6]张帆.关于加强境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投资与创业,2022,33(24):118-120.

(作者单位:贵州黔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增强内部审计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