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律动的应用研究

2023-08-2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律动舞蹈动作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曹 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教师的培养目标,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律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针对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一、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律动,能为课堂注入活力与生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互动中。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如果音乐课堂活动非常丰富,学生会主动加入其中,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相反,若整个流程比较单调,学生便不会对音乐充满兴趣。由此可见,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首要任务,舞蹈律动成为有效途径之一。将舞蹈律动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乐理知识的多样性,知道歌曲并非单一演唱的形式,舞蹈律动能够在肢体动作的配合下彰显音乐内涵。此外,舞蹈律动符合小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既能解决学生爱动的问题,又在无形中调动学习热情,为提高音乐素养作铺垫。

(二)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部分学生无法充分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时多数时候凭借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缺乏理论支撑,难以理解较为专业的乐理知识,无法领悟其中内涵;二是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针对性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展开深度学习;三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教师没有针对音乐学科设立专门的评价制度,使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将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改善当前现状,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音乐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肢体动作将歌曲内涵展现出来,无形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舞蹈律动是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可帮助教师将丰富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打造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在介绍歌曲时加入舞蹈设计,使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仅能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一定冲击,调动参与热情,还能与歌曲的节拍更加贴合,锻炼学生的乐感。比如,音乐剧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人物进行扮演,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舞蹈动作,在伴奏的配合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融入人物情感,利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完成思想意识上的升华。可见,舞蹈律动丰富了课堂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学习路径,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还有待完善,以从中总结宝贵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打造更具针对性的课堂。舞蹈律动可以解决当前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现有的教学经验下,舞蹈律动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为教学设计提供全新的思路,知道如何完善教学流程、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与此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活动越来越丰富教学内容便越有针对性,能在分层教学下、在能力范围内学习舞蹈,对音乐形成深层次的理解,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律动的应用研究

(一)通过舞蹈律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思考问题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透彻地理解抽象的内容。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无法全面掌握乐理知识和歌曲内涵,在课堂中享受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易对音乐课程产生排斥心理,认为学习音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影响日后长远的学习,不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律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将抽象的歌曲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发挥个人价值所在,逐渐对歌曲产生研究兴趣。此外,舞蹈律动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有的学生虽然对歌曲并不感兴趣,但是被教师展示的舞蹈内容吸引,在实践中感受到歌曲的内涵,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节日舞》为例,教学目标是感受歌曲中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健康的形象,能跟随强烈的舞蹈动作动起来,充分张扬孩子的个性,表达他们喜爱过节日的快乐情感。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分辨不同节日的特色图片,以此引出本课主题。其次,播放歌曲音频,指导学生跟随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情感自由律动。教师不对动作做过多的要求,以激励性点评为主,使每一位积极参与舞蹈律动的学生都感受到歌曲中的情绪,对歌曲内容形成初步了解。最后,进入创意改变环节,由学生即兴创编动作,跟着歌曲边唱边跳,做关于节日的动作,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教师则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讲述自己设计动作的意图以及想要传递的情感,通过舞蹈律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学做少数民族的简易律动动作,使其对节日文化生成全新认识和理解,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进行舞蹈律动,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行,教师逐渐提高对音乐的重视程度,通过增加互动机会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受限于小学好动、注意力难集中等特点难以保障教学质量,难以凸显小学阶段开展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为了及时改善当前现状,教师可以将舞蹈律动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在歌曲与舞蹈结合中打造高质量的音乐课堂。在进行舞蹈律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充分感受舞蹈的魅力,主动投入学习中,对歌曲内容形成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以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大家跳起来》为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集体舞表演,体会三拍子舞步的韵律感。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巴赫的音乐作品《G大调小步舞曲》,询问学生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次,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小步舞的理解,教师亲自示范讲解跳法,第一拍左脚向左前方踏一步,重心在左脚。第二拍右脚跟上,左脚脚后跟点地,重心移到右脚。第三拍左脚向前一小步,重心移到左脚。在真实演绎中让学生对小步舞形成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起立,共同练习小步舞,并挑选两名优秀学生代表到讲台上领舞。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氛围中,促使更多学生加入舞蹈韵律中,在集体舞表演中提高学生的个人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利用舞蹈律动,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每一名小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律动帮助学生重点分析动作的神态,如面部表情的管理,提升学生肢体的协调性,进而提高其舞蹈水平。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这是审美的深层次体验,是情感意识的升华。同时,舞蹈律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不仅是肢体上的律动,还可以通过律动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民族舞是小学阶段的重点项目,动作柔美洒脱,其中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兴趣点练习舞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以人音版五年级上册《丰收锣鼓》为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听、辨、模仿、演奏常见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如锣、鼓、木鱼、碰钟、云锣等,了解乐器的音乐特点,并在欣赏歌曲中感受打击乐器对乐曲情绪的渲染作用,同时加入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并跟随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模仿该段乐器的演奏动作。很多乐器在现实中接触较少,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乐器的了解,而后自主模仿演奏动作,形成一套简单的舞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落实在实践中,推动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实施舞蹈律动,深化音乐理解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音乐作品时,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采用灌输式方法为学生讲解专业的课程内容,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课感受,导致介绍内容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其中内涵,不利于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影响,难以对同一件事情保持长久的专注,舞蹈律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被鲜活的肢体语言打动,进而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歌舞内涵形成深层次的认知。基于此,教师可将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强化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既能改善传统授课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又能帮助学生深化音乐理解,有效保障学习效率。

以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爱的奉献》为例,教学目标是学唱歌舞使学生富有爱心,懂得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理解音乐对人情感的表达作用,简单认识歌曲的基本结构并体会歌曲表现的情感思绪。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出示一组社会奉献爱心的图片,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顺利引出本课主题。接着播放该首歌曲的手语视频,带领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亲自尝试,在舞蹈律动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理解奉献的深层含义。奉献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很多小事同样能体现人的奉献精神,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舞蹈律动升华了音乐作品的内涵,让更多学生在舞蹈中完成思想意识的转变,带着感恩的心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应用舞蹈律动,抒发音乐情绪

从艺术角度出发,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最终目的都是抒发情绪,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音乐来说,从旋律到歌词都能体现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对于舞蹈来说,主要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加入自己的情感,带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表达内心的情绪,生动地展现音乐作品中的内涵所在,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的种类是多元的,其中蕴含的情绪也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编排丰富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投入其中,在内涵不同的音乐之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产生“释放”的感觉,凸显舞蹈律动的重要性。

以人音版六年级下册《转圆圈》为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三首曲子的民族特点及音乐特点,积极参与演唱和舞蹈活动,加强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首先,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撒尼族人在一起联欢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撒尼人的生活。其次,再次聆听歌曲,轻声哼唱旋律,并自行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表达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五人一组,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建一套舞蹈动作,经过练习让动作整齐划一。最后,由教师决定各小组的表演顺序,待学生表演完毕后进行统一点评。评价标准在于是否抒发音乐的情感。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舞蹈律动,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抒发情感的途径,使其对歌曲内涵形成独特的见解并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加以表达,凸显舞蹈律动的优势,保证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以此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将舞蹈律动融入其中至关重要。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意识到舞蹈律动的关键性作用,提高对舞蹈律动的重视程度,合理将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堂体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无形中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促进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律动舞蹈动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动作描写要具体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我和舞蹈
生命的律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