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3-08-22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三里店小学张星华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课程体系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张星华

阅读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在书籍中汲取更多精神的养分,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性格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因素。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单纯的课内学习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构建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与延伸,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在思考世界中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优质阅读氛围

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帮手。目前只有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课外阅读,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充分理解阅读的意义与价值,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不知道读什么,不会主动研究怎么读,同时受到信息环境的影响,各种多媒体设备冲击着课外阅读,导致阅读兴趣相对较低。因此,在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能够持续地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使其在兴趣的指引下有计划、有规律地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实现高效阅读。

例如,在《牛郎织女》教学时,很多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篇章,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阅读中国“原汁原味”的传统故事。当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套优质的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如在语文课堂中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带到班级并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推荐,阐明推荐的理由,说出自己从中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与话题,思考自己有哪些收获与感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自己所阅读的课外书籍制作成课件推荐给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或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阐述书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情节,通过好书推荐活动形式,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小学高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自主性逐渐增强,在课外阅读中有自己的喜好,即阅读兴趣所在。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阅读偏好,要让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保持高涨的阅读热情。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尊重学生自主选书的意愿,在合理的范围内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所要阅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设置相应的课外阅读时间,开设课外阅读读书角,让学生拿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进行相互分享,让学生逐步乐于阅读并坚持阅读。

二、增加课外阅读时间,达成预期阅读效果

从实际的课外阅读情况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校内时间还是校外时间,课外阅读时间明显较少,虽然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在学业压力下较少投入过多的时间在课外阅读上。教师只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适量布置课外阅读,甚至有些学生将课外阅读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将课外阅读排在学习任务的最后端,只预留了较短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甚至不阅读。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足,没有阅读时间的保障,阅读量明显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增加适量的课外阅读时间,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

为了构建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在实践中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选择优秀读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追星法”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当学生喜欢这位作家的作品时,可自然而然地选择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来读一读,也可以采取类别法进行导读,在课本内容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搜集、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化选择,充分体现阅读篇章的多样性,将课内与课外实现高效融合。此外,亲子共读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有帮助。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引领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天阅读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上,相互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并摘抄读书笔记,让学生和父母能够一起畅游书海,充分享受书香的美好浸润。

例如,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既要保证课内学习,也要适当地开展课外学习。“双减”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后作业量明显减少,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校内阅读时间,如引导学生在每天早上利用早读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如现代散文、儿童诗、现代诗歌、唐诗、古代寓言、古代散文等,让学生能够在校内充分享受同伴间的共同阅读时光,这是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每次阅读都要按照一定的方式与方法,鼓励学生在计划中进行课外阅读,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的“读”更有规律。

四大名著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读课外书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可以阶段性地为学生安排月度计划——第一周阅读第1 至10 回,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或好词好句摘抄在自己的小本上;第二周阅读第11 至20 回,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填写在阅读记录卡中;第三周可以阅读第21 至30 回,阅读完成后,撰写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第四周可以阅读第31 至40 回,讲述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向大家详细地阐述阅读内容的精髓。学生通过每周再到每月的计划,能够有规律地进行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不断地积累自身的语言。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读书笔记,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讲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让学生较为全面地呈现阅读篇章的相关内容。

三、开展多样阅读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任何学习都讲究方式与方法,课外阅读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如精读、略读、浏览等。从实际阅读情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是单一地进行阅读,没有灵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部分学生采用精读这种字斟句酌的阅读方式,阅读效率相对较低,阅读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构建课外阅读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强大力量。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如“古诗文朗诵大赛”“课外知识竞赛”“趣味故事会”等。在开展“古诗文朗诵大赛”时,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是通过阅读引领学生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学习、背诵以及积累古诗文,深深地品味诗词的精华。活动可以以班级制形式组织,参赛过程中要求学生的仪态要大方、自然、整齐,举止端正,吐字清晰准确,语言生动,朗诵要富有感染力、声情并茂。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结合实际的情况加入自己的创意。有些小学生非常喜爱表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阅读,通过角色扮演阅读一些对话相对较多的书籍,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走入书籍的角色中,将角色的情感、形象融入自身表演,不知不觉地感受角色所带来的奇妙之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美妙享受。

在新时代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代发展方向与目标,在校园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的主题阅读活动,科学制定相应的阅读主题。比如,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主题为美好品格、展望未来、回顾历史、学习经典。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根据此主题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学习经典典故,如国家领导人在《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说到“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句话出自汉代李陵《答苏武书》,继而带着学生阅读典故原文,了解其意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推荐学生课后自主阅读论语,让学生懂得更多为人处世之道。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站向学生进行好书推荐,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对不同书籍的兴趣,也可以邀请各科教师加入好书推荐的环节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并学习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全面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的课外阅读体验。

四、促进课外阅读交流,促合作增感受

阅读并不是单一地“读”,而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成长,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相互交流,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对阅读篇章产生不同的阅读想法与收获。传统的阅读模式相对单一性,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引领学生进行单独阅读,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和互动相对较少,学生局限于自身的思维中,不利于获取更多的阅读知识与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构建优质的阅读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相互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想与收获,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助,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感受到阅读篇章的精髓,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在《父爱之舟》教学时,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了作者通过回忆生动地讲述了父亲和儿子在生活中的几个场景,作者记忆中的父爱在小舟之中并飘入梦境。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与父亲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对父爱的理解程度相对较低,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父亲对自己的爱不如母亲的爱强烈,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其实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少,只是有些学生没有深刻体会到爱的存在。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阅读《背影》《父亲的严厉》《回忆我的父亲》《父亲的自行车》等篇章,让学生理解更多父爱的表达方式。

当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建学习小组,引领学生结合阅读篇章说一说不同作者笔下父爱的形式,并结合自己的父亲谈一谈。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拘谨,能够结合阅读篇章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在小组中说:“我的父亲常年不在家中,每年只回来一两次,妈妈说他在别的城市工作,我一直觉得父亲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现在我明白了,父亲也非常想在家中陪伴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才会在别的城市努力工作。”有的学生说:“阅读了这么多关于父亲的篇章,其中《背影》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特意回家观察了父亲的背影,发现父亲的后背虽然没有那么弯弯的,但眼角有不少皱纹,我特意去相册中寻找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发现父亲在年轻的时候真俊朗,脸上一点皱纹都没有,可现在眼角的皱纹很明显,而且还有几根白头发。我问父亲为什么有皱纹,他却说这不是皱纹,是微笑面对生活、面对家庭的痕迹表现。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们的爱,他想让我们过得更好!”有的学生说:“我的父亲对我也非常严厉,有的时候让我感到害怕,但我现在明白了,因为我的自律能力太差了,如果没有父亲严厉的管理,我可能认识不了这么多汉字,读不了这么多精美的篇章,理解不了文字的意义,我要感谢父亲的严厉。”

学生在阅读中交流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合作中彼此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计划,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不断地反思自我,在课外阅读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阅读篇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体验,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需通过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合理选取适宜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多角度促进学生阅读的成长,让缕缕书香伴随学生每一天,全面护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课程体系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