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8-22甘肃省天水市第十中学樊晋龙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知识点信息技术课堂

□甘肃省天水市第十中学 樊晋龙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备受关注。微视频是利用手机、DV等设备拍摄的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既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又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微视频教学是把高中信息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录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具有灵活且有针对性的特点。教师会把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做成短片,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还是在课后进行预习,都可以方便实施。本文就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一、微视频概述

(一)微视频内涵

微视频是一种可以用手机、多媒体进行播放的短片,也就是微型视频。微视频在信息化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特点是短小、灵活、精准、高效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视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高中教学更是如此。在语文实践、生物学实验、计算机教学、物理教学等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被广泛使用。基于微视频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微课”教学模式。与国外的微视频教学相比,国内的微视频教学仍然处在持续发展和提高的阶段。

(二)高中信息化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培养高中生的基本信息能力,指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探究教学内容,深入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但部分教师的讲课方式是把大量的电脑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加之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氛围欠佳。微视频可以很好地将比较难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分解成若干独立的结构,把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具象化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针对性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录下来,并将其上传至网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进行跨时空学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与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高中信息化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优势

(一)趣味性较强

微视频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可以为学生展示趣味化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常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对于许多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知识是一种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易受挫折,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便会降低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对未来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从而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针对性较强

微视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指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分析和理解上。教师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分析,也可以为其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指导。与传统视频教学相比,微视频的内容更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讲解特定知识点。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掌握基础知识,但如果是难度较高的知识,会出现理解困惑的现象,难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针对性复习,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便捷性较强

学生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有一定影响。微视频由于其使用方便,打破了传统的文字模式,突破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能够通过音频和图片把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教学知识的视频,将其上传到班级群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应的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给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让其在闲暇的时候复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达到系统的学习效果。

三、微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充分发挥微视频教育价值,需以高中生的学习情况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乐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良性发展。

(一)制作适合教学的微视频

在制作微视频教学视频资料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有关制作微视频的方式,加强微视频制作的水平,以高质量的信息技术相关教学视频与课堂讲解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同时,在选材上要有厚度和广度,体现微视频时间短、内容丰富且简洁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

微视频可以包含多样化的信息,如语言的优化、画面的设计等,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解释这种现象,使学生在语言和画面的感官体验中产生“一个小的影像,一个大的世界”的感觉。如果仅依靠教师口头表述,则难以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够有效理解知识点,因为信息技术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只有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WPS 演示中,教师可以对学习的要点进行分析,并确定预习方向。在制作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微视频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到的技巧。

(二)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由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乏味,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生动、详细、可听的微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原理。

以“通过网络获得资料”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把“微视频”的形式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搜索方式。教师的关键指导不可或缺,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方法。比如,在“函数运算”教学时,学生必须具备“SUM”“AVERAGE”“MAX”“MIN”四项能力,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功能进行运算。然而,这四种功能的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微视频,向学生展示“SUM”“AVERAGE”“MAX”“MIN”处理数据的流程以及四种功能的作用,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不同功能的使用方法,提升学习成效。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新课改在稳步推进中,但由于高中教育的复杂性、任务的繁重,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变革。利用微型视频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图像、声音、文字等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具立体化。利用微视频媒介,让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预习和微视频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条理。相比于传统的网络直播,微视频更简洁,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能将课本上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都精准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牢牢掌握。

在设计教学视频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同,重点部分可以用音乐和弹幕提示,提高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视频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如当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时,可以下载下来随时反复观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还可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微视频,解决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致使学生无法内化知识的问题。教师在做录像的时候,既要基于课本知识,也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状况,运用多媒体素材,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提高其教学效果。

(四)理解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传统的PPT教学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导致学生不能吸收全部的知识。加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探讨,不能在彼此的沟通与协助下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步骤,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教学,反复播放学生不懂的片段,让学生自己练习,攻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演示如何在Office 中使用Excel 时,可以在一个小的录像里展示每一个公式的运行过程和公式,让学生通过快速或缓慢回放反复练习。假定在计算“和公式SUM”时,教师除了做类似的操作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指定的表中完成从A1 到A5 或C3 到C7 的求和操作。学生通过模拟学习,不但能掌握Excel的基本原理,还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高中生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微视频,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比如,在音视频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指导学生对“录制”“合成”等语音编辑软件的学习。音视频处理中的“删除”非常重要,经过对噪音的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声音,并将声音“合成”为完整的声音。在声音合成时,需要在单一声道与多声道间进行转换,使两条声道音频合并为一条声道,最终完成整段声道并输出一段完整而和谐的声音讯息。

(五)使用微视频进行课堂介绍

1.运用微视频提兴趣。

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导入的关注较少,常常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前导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人工智能的加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前搜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录像,比如在某次围棋博弈“人机大战”中,机器人战胜了人类。教师可以查找竞赛录像,并把它做成微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从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智能加工”。

2.运用微视频提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然而信息技术的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学生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制作小型的微视频样片,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某个知识点的操作,使他们能够亲身经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进而将知识化为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以“设置超链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定文本超链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具体内容:第一步,选择“昆虫动员”超链接文本;第二步,点击常见的插入栏,并点击“超链接”;第三步,选取所需的链接信息;第四步,点击“确定”。学生通过示例的微视频,能规范设置超链接的操作流程,提升超链接的操作水准。从实验结果来看,制作微视频样本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效。

四、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突出,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知识点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一张图知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美在课堂花开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