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2+x”项目式学习中实现高效教学

2023-08-22福建省三明市三明教育学院戴秋丽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成果法治道德

□福建省三明市三明教育学院 戴秋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了新挑战。在“五育融合”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2+x”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了推广与运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设计的风向标,深度思考并挖掘“2+x”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内涵及优势,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开拓创新,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焕发全新的光彩。

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2+x”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优势探究

(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2+x”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中运用“2+x”项目式教学,应当先明确其具体内涵,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首先,在课程开始时,需要对项目主题进行统筹性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课内第一课时准备工作,这包括确立驱动性问题、小组分工、确定项目任务等;其次,在教材统整方面,教师应当将《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两套教材与当下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联系,以确立适合的学习主题;最后,从成果展现与评价赋能的角度来看,项目式学习是静态成果和动态成果两个方面以及其他评价方式的综合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包含触发问题意识、团队分工合作、协商形成方案、执行修改方案、转化学习成果等几个方面。而教师则需要从创设生活情境出发,就确定学习主题、制定学习目标、协助调整分工、发布任务链条、学习方法指导、提供评价支架等方面进行指导。

(二)“2+x”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2+x”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实现知识转化的教学方法。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扮演着主体角色,通过与其他成员协作完成任务,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和技能提升。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评价。可见,项目式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提升创造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项目式学习还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探究和实践;其次,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最后,项目式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2+x”项目式学习运用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课程教学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工作中,让教学活动“始于生活,归于生活”,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让项目式学习设计更关注并强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最终内化成为自己的实际经验。基于此,在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现实生活设置驱动型问题,并且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持续且深度探索提供良好契机,在最大限度上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要求。

生活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联系生活,让教学内容“归于”生活,还引导教师利用好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展示出的疑惑点、兴趣点,挖掘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让道德与法治项目式教学更接地气,在回归生活的同时应用于生活。

(二)人文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肩负着帮助学生落实学科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路径之一,旨在丰富学生头脑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心灵。然而,在应试教育与“唯分论”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了一味说教与灌输,人文性得不到凸显,教育成果难以得到理想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应当遵循人文性原则,让学科教学深入学生的实践生活,让学生身处真实的人文情境中思考、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精神感悟,促进精神发展,避免项目式学习因缺乏基本内涵而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情况发生,反之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综合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要点多、覆盖面广,总体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零散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被生硬地分成不同的知识领域,有的教师往往将关注点只集中于某一点,而忽略了对整个单元、整本教材体系的认识与把握,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的认识与理解,出现综合能力薄弱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综合性原则,适当融入跨学科融合思想,让教学内容与各类内部知识相融合,倡导学生用综合性的思维解决项目问题,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为推动项目式学习在落实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优势,教师应当以教材作为开发课程设计的根本,创设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优质土壤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推动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中小学道德与法治“2+x”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立足学情与实践,确立科学的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的确立是项目式学习落实与推进的第一步,也是保证项目式学习质量与成果的重要路径。基于此,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发展阶段,并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兴趣点与困惑点,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确立生活化与综合性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对项目活动感兴趣,也为项目的落实、推进、教育资源重组提供保障,从而促进教学成果的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探访古文明》作为项目式教学主题确立的落脚点,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资源,开设“探秘三明文化,传承文化血脉”的项目主题。首先,这一主题的设立围绕学生生活的地方三明而展开,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这一主题的设立充分利用了当地文化博物馆这一社会教育资源,使其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项目式学习的推进提供了契机;最后,在确立项目主题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子项目“当文物会说话”,引导学生在参观博物馆,在探寻当地文明的过程中当好“文物解说家”的角色,充分考虑并介绍文物的特性以及前世今生,在加强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心,推动德育的落实与提升。这一子任务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展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魅力所在。

(二)保障学生自主性,推动项目活动的探究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而存在,不可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否则项目式学习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然而,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综合能力还是思想程度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仅仅依靠学生个人能力,会难以实现项目式学习的推动与完成。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发挥问题的驱动性,确立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学生活动,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科学合适的学习支架,确保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成绩、有作品。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凝聚价值追求”这一主题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起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并理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可以开创“望红色日历,论精神品格”的主题研究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在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依照各个阶段的特点设计学习支架。首先,在项目活动的启动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及小组分工,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分工表格;其次,在项目实施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要点,并且通过提供“编年表的运用与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红色日历的具体内容,此举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认识;最后,在项目完成后的成果展示评价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一主题演绎一场情景剧,并且通过提供“情景剧创作”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搭建起科学的学习支架。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成果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发挥重要意义与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策略之一。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性、人文性以及实践性兼而有之的综合性课程,是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基础,因此其教学设计不能只停留于教师的课堂讲解,还应当要让学生真正立足教材、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基于此,教师可以将“项目式学习”作为桥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保障。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古代科技的神奇之处;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民族自豪感,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发展,让理论与实践实现完美结合。

(四)注重综合性评价,做好多元型项目反馈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调整学习模式、确定努力方向的重要参考,更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进度的重要依据。然而,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内容。这种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无法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此,在项目式学习践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将评价的视野放宽,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当格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如此,教师既应当对项目式学习作出全面的评价,又不能忽略对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如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任务完成度及其过程以及团队分工协作、方案制定等多项环节,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

除此之外,在成果展示评价阶段,教师也应当打破传统评价中固有的理念,开拓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体现项目学习的成果,使学生能将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投入到实践应用中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2+x”项目式学习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入顺应了当前的教育理念与人才需求趋势,实现了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认识“2+x”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优势,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活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以及综合性原则,并且通过“立足学情与实践,确立科学的项目主题”“保障学生自主性,推动项目活动的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成果”以及“注重综合性评价,做好多元型项目反馈”等方式,让项目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奇效。

猜你喜欢

成果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工大成果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