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色游戏中借形想象对小班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2023-08-22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幼儿园陈彩霞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颜料小班心理健康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幼儿园 陈彩霞

幼儿阶段是个人能力培养以及形成的关键阶段,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需要在幼儿阶段打下良好基础,促使其形成行为规范意识以及学习习惯。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自信心,及时纠正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让幼儿拥有稳定的情绪。游戏教学为幼儿创设了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玩色游戏是小班幼儿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可以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根据自身想象力对图案内容进行丰富,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促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基于此,本文对玩色游戏和借形想象进行分析,提出小班幼儿玩色游戏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在玩色游戏中借形想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玩色游戏和借形想象概述

玩色游戏是一种以颜料为主要材料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以喷涂或拓印的方式对各类物体或工具进行美化。颜色的不同组合会形成新的颜色,让色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对提高幼儿想象力有积极影响。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玩色游戏材料,使幼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参与到玩色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更加直观地看到每种颜色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提升幼儿对颜色的兴趣,打下良好的美术学习基础。

借形想象指幼儿在玩色游戏的过程中对图案展开想象,通过添画的方式将其创作为新图案,鼓励幼儿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将想象表现出来,改变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的技法约束,让幼儿可以对绘画创作有新的认知,使其成为自身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态。

二、小班幼儿玩色游戏存在问题

(一)幼儿体验较差

当前部分幼儿机构已经开始组织玩色游戏,但是幼儿的实际体验较差。幼儿教师通常将时间花费在材料准备方面,玩色游戏准备流程比较烦琐。幼儿教师也会受到家长的质疑,部分家长认为颜料很有可能会被幼儿误食,给幼儿的身体带来危害,因此玩色游戏的开展流程以及材料受到限制,致使幼儿的活动体验较差。

(二)游戏材料随意

玩色游戏材料是影响游戏效果的主要因素。当前玩色游戏的材料样式较少,教师仍然只是向幼儿投放常规的材料,使幼儿失去游戏兴趣。幼儿无法利用多样化的游戏材料进行自主想象和发挥,抑制了想象力的提升,进行发挥的空间有所缩减,难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较好的体验和感受。

(三)活动内容单一

教师在开展玩色游戏活动时,应当提前对游戏内容进行设计与安排,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更多认知、思维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但是多数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游戏内容的设计,只是强调不要让幼儿将颜料弄到自己的衣服上,活动内容缺乏新意。

(四)活动形式固化

部分教师通常采取以提升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味向幼儿传输技能,降低了游戏的趣味性,导致幼儿感到枯燥乏味。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玩色游戏以及借形想象的特点,难以真正发挥游戏活动对幼儿想象力的促进作用,降低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愿。

三、玩色游戏中借形想象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学龄前教育应当以幼儿人格以及权力为中心,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创建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组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将各种教育元素和游戏进行紧密融合,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抒发情感、积极交流,逐渐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全的人格体系,无形中在玩色游戏中利用借形想象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一)选择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玩色游戏中游戏材料的选择极其关键,合适的材料能够让游戏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让幼儿全身心投入美术创作活动中。以往在美术活动中经常使用油画棒、水彩笔这一类材料,操作较为方便,但是相对颜料而言其变化较小,幼儿的创作能力会受到限制。丰富的游戏材料可以让幼儿的表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应当利用游戏材料开启幼儿的想象创作之门。

1.颜料。

玩色游戏可促使幼儿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画面,让幼儿的想象空间得到丰富,可以利用滴画、拓印或吹画的方式对颜料进行创作。在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玩色游戏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熟悉颜料的特点,将颜料倒在画板上,让颜料自行流动,和水一样任意流淌,之后将颜料拓印到纸上。画板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痕迹,不仅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力,还促使幼儿主动进行想象,根据不同的痕迹再次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没有受到教师的限制,可以大胆地完成自主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也会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创作中,自己会变得更加专注。在完成创作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展示所创作的作品,使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并且开始期待下一次游戏活动。此举可提升幼儿的专注力,使其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专注于做好每一件事,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生活材料。

生活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所关注的重点。对小班幼儿而言,进入幼儿园后的生活经历得到了丰富,活动区域也不再局限于家庭中。美术创作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来源于生活,因此幼儿教师也应重视将生活材料融入玩色游戏活动,将生活中绚丽的颜色、优美的形象作为美术教育素材。

例如,生活中的指甲油有丰富的颜色,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蔬菜汁、水果汁作为游戏材料,将蔬果汁倒入水中,使用小棒进行搅拌。不同颜色的蔬果汁和水交融后会呈现色彩斑斓的画面,将宣纸放在水上,在晾干宣纸之后结合画面的形象和色彩分布情况进行勾画,创造新的形象。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看到色彩的多种变化,认识到生活材料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增强自身主动探究生活、认识生活的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的魅力。除此之外,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作为游戏材料,如幼儿可以在自己的玩具上涂抹颜料,以各种不同的状态将玩具上的颜料印在纸上,再根据拓印的形状再次创作。此举可以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到常见物品给自己带来的惊喜感,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以阳光健康的心理享受每一天。

3.天然素材。

大自然是幼儿的天然乐园,包含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也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所重视的教育环境,希望通过自然教育让幼儿认识到自然对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大自然中搜索各类不同的天然素材,利用天然材料让幼儿产生美术创作欲望。

例如,树叶、蔬菜、种子或石块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事物,教师可以将各类天然材料放在美术创作区域,鼓励幼儿自行展开创作。萝卜的体积较大,方便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将萝卜切成块,形成不同的切面。幼儿则将颜料涂抹在切面上,将切面的颜料印在纸上,借助切面的形象进行二次创作,如幼儿可以画出小鸡、小花、小鱼等。甚至大蒜的根须也可以作为画笔,幼儿将根须蘸上颜料后作为画笔进行绘画,激起幼儿对自然事物的探究欲望,提升幼儿对自然美感的认知。

(二)合理设置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可以让幼儿产生代入感,对小班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的教育主题对游戏情境进行调整,为幼儿打造主题式游戏活动。小班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对世界只有初步的认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如学习、社交等,在该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对幼儿渗透挫折教育,强化幼儿的心理素质,使幼儿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例如,教师可以在玩色游戏活动中设计“小蜗牛的梦想”,让幼儿扮演努力的“小蜗牛”,小蜗牛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到树叶上看一看太阳。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难题,如遇到了石头、小鸟、小虫子等,幼儿需要克服小蜗牛遇到的阻碍才能够走向下一步。教师让幼儿在手掌上涂上各种不同的颜料,以不同的形态按在纸上,再根据所按下的形状进行创作,最终成为完成梦想的小蜗牛。在这一情境中,幼儿面对困难不会退缩,反而拥有斗志击败困难,提升了幼儿的心理韧性,让幼儿为了实现梦想而主动努力。

(三)应用两次玩色教学法

玩色游戏通常是幼儿进行创作之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为了能够让幼儿形成自我判断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主动进行自我改变,教师可以使用两次玩色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颜料进行自主创作,创作完成后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先对幼儿的创作内容进行评价,再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并说出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幼儿在原有的画作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画面内容进行调整、丰富。

例如,在使用墨水作为游戏材料时,幼儿通过拖墨的方式进行借形想象创作,往往在第一次创作过程中将整张纸都涂满了墨水,没有做好留白,因此在第二次创作时已经没有发挥的空间了。幼儿在第一次创作后进行反思,考虑到墨水的特点,要想让画面浓淡相宜,可以使用湿布进行拖画创作,如果想有大片留白可以使用干布进行拖画创作。在两次创作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在增强反思意识的同时提升艺术鉴赏力。这也能够加强幼儿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果,让幼儿成为美术作品的创作者、评价者以及优化者,对提升综合能力有积极影响。

(四)鼓励幼儿进行表达

对于幼儿来讲,自卑心理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前很多家长比较繁忙,陪伴幼儿的时间较少,多数由幼儿由爷爷奶奶教育,使幼儿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会让幼儿形成敏感的性格,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在幼儿教育中应当重视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重视鼓励幼儿进行主动表达,通过主动表达的方式逐渐让幼儿能够适应在集体环境下讲话,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例如,教师可以随意拿出一种玩色材料,让幼儿进行主动思考,说出自己想通过材料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包括主题、形式、颜色等。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幼儿站起来表达,在幼儿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带头表扬幼儿,并让其他小伙伴给幼儿鼓掌。利用这种方式让幼儿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玩色游戏活动中,感受到玩色游戏的快乐,从而提高美术教育效果。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色游戏创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幼儿会和其他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主动帮助其他同伴,使幼儿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五)完善活动评价体系

活动评价在学龄前教育体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是由教师以评定最终作品完成效果的方式完成评价,未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活动评价在小班幼儿教育中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知,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幼儿参与到评价中,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在游戏中存在哪些问题,之后由小组其他幼儿互相评价。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此提高活动评价的准确性,对幼儿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展开评估,为后续教育活动开展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创作后给自己的作品和小组伙伴的作品进行评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其他伙伴作品的感受,让幼儿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重视作出肯定性评价,不能直接指出幼儿的创作问题,这样有可能会使幼儿失去创作信心。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认同与赞美之词,对幼儿进行表扬:“你的作品很有美感,色彩运用很丰富!”“你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说明你非常用心!”等。教师在幼儿自主评价过程中需观察幼儿的状态,结合幼儿美术创作过程分析现阶段幼儿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美术教育中应当重视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想象力,提升幼儿创造力,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美的创造活动中。玩色游戏能让幼儿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性格及价值观念。教师在组织玩色游戏时,应丰富游戏材料,组织合作游戏,利用情境教学法以及两次玩色教学法提高游戏效果,重视鼓励幼儿主动进行表达,肯定幼儿的创作,增强幼儿合作意识,提升幼儿协作能力,利用借形想象玩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颜料小班心理健康
打翻了颜料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颜料抹在了脸上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