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偏见蒙蔽了双眼

2023-08-22杨婧瑜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海怪家境外貌

□杨婧瑜

偏见一旦产生就会阻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若对某人某事产生偏见,很有可能伴随其一生。如果孩子因偏见变得固执己见、心胸狭隘,既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又不利于正常人际交往。

那天,我在公园的长椅上晒着太阳看着书,无意中听到不远处几个孩子商量组队参加趣味运动会的事。其中有个男孩语带嫌恶地说:“我才不跟某某组队呢,他父母都是农村的,他也是个乡巴佬。”我惊讶地循声望去,只见那个孩子穿着某幼儿园的园服,看个头顶多四五岁,我很是讶异——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会对同学抱有偏见。我忍不住想:小小年纪尚且如此,要是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呢?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动画电影《夏日友晴天》中的情节:海滨小镇维埃拉镇上的居民以捕鱼为生,有渔民看到海怪出现,于是镇子上发起了猎捕海怪的行动。小海怪卢卡与父母和奶奶在海底过着平静的生活,父母经常叮嘱卢卡不要到海面上玩耍,他们认为人类都是居心叵测的坏蛋。人类和海怪之间的偏见,使他们将彼此视为仇敌。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卢卡和同类阿贝托,与靠卖鱼维持生计的女孩茱莉娅成为“盟友”,他们为了实现梦想,勇敢地赢得了很不公平的比赛,最终联手打破了人类与海怪之间的偏见,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偏见一旦产生就会阻隔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若对某人某事产生偏见,很有可能伴随其一生。如果孩子因偏见变得固执己见、心胸狭隘,既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又不利于正常人际交往。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偏见蒙蔽孩子原本清澈的眼睛呢?

不以貌取人

不可否认,外貌在人与人相识和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第一印象,但外貌也很有欺骗性。家长在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教育孩子不要以貌取人,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外表认定其品德、性格的优劣,而要通过具体的事件、交往的细节、做事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价。

正所谓“交人交心”,不能仅凭外貌去揣度别人。家长可以以《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故事为例,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外貌是可以通过化妆、修饰改变的。与之相比,内在的品性、修养更能突显一个人的家教和素质。

不歧视他人的家境

有些孩子家境很好,便对家境不如自己的人产生了歧视心理,不愿意和家境差的孩子交往、玩耍,甚至出言不逊,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问题时,要及时教育孩子摆正对他人的态度,要告诉孩子家境优越与否是客观条件,并不是一个人是否优秀的评价标准。现实中,很多成功者出身寒微,但依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家长不要助长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而要教育孩子物尽其用,不铺张浪费,要对家境较差的孩子一视同仁。

树立平等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中,会遇到男女同学互相帮助、彼此配合、协同完成任务的情况。一些男孩觉得自己在身高、体型、体重上优于女孩,就鄙视女孩,认为女孩柔弱,干什么都不行,有一种性别上的优越感,甚至拒绝与女孩合作,或者对女孩指手画脚、颐指气使。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同学间的交往,而且很容易养成“大男子主义”。

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应该以性别论英雄,而应该显示小小男子汉的风度,关照和帮助遇到困难的女孩。同时告诉孩子,男孩有男孩的优势,比如强壮、高大、威武,女孩也有女孩的优势,比如温和、细致、耐心。男孩女孩一起合作,会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别陷入认知误区

一些孩子对他人缺乏包容心,而且有一种惯性思维,觉得别人犯了一次错误,以后但凡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就都是那个人的责任,往往会陷入认知误区,甚至冤枉好人。家长要教育孩子待人宽容,用事实说话,不要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也不要因此认定对方会重蹈覆辙,更不能不经过调查就将错误归结到对方身上。

家长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比如,孩子小的时候睡觉尿床,但并不代表孩子一辈子都尿床,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允许别人犯错,要懂得包容。只有这样,当孩子自己犯错的时候,才能同样得到别人的宽容与谅解。

别用成绩定义他人

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往往瞧不起学习较差的孩子,不屑于和对方做朋友,甚至懒得搭理对方,生怕被对方带坏了。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平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如果经常有意无意地向孩子灌输“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观念,让孩子一切“唯成绩论”,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较差的孩子产生偏见。

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成绩稍差不等于永远落后,更不能和“坏孩子”画等号,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无论成绩好坏,大家都有可贵的地方。比如,一位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爱劳动,有无私奉献精神,经常主动帮班级做卫生,要让孩子多学习对方的长处。

教育孩子“求同存异”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要顺着自己。一旦别人的言谈举止跟自己不一样,就把别人当成“另类”,无法容忍对方的言行。孩子如果出现这一苗头,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各自的选择,人生的路没有标准答案,不必强求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要容许别人与自己“和而不同”。

特别是当孩子与小伙伴就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认真听对方说话,观察对方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什么特点,以及对方的论点是不是新颖独特,要让孩子学会博采众长,积极拓展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抨击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从思想和心理上摒除偏见,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学会客观看待事物,在尊重别人的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猜你喜欢

海怪家境外貌
海怪也要被保护
高能海怪团
大鱼海怪
海底来了新海怪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释道安日背卷书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