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长类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3-08-22刘代雨
刘代雨
摘 要 在“读好书”“读整本书”等语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可。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还能深化文学意识,提升阅读能力。本文从成长类小说的角度入手,以《童年》这部小说名著为例,依照提取核心问题、关注小说要素、设计多元活动等步骤,探索成长类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成长类小说 整本书阅读 《童年》
《童年》是初中生的必读书目之一,它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叙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其内容和主题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阅读该小说,既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童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炼出核心问题,并以核心問题为导向,带领学生深入文本,通过阅读体验,领略成长类小说的艺术魅力。
一、提取核心问题,找准整本书阅读的切入点
整本书阅读的对象往往篇幅长、内容多,要想准确把握名著的内容及其行文结构,教师必须采用“由点及面”的阅读方法,找准阅读切入点,并进一步辐射到整部书当中。在《童年》的阅读指导中,我们革新了教学方式,以《童年》一书扉页上的内容为素材,提取出了核心问题,即“《童年》一书中,高尔基想要传递哪些信息?他要对孩子们说些什么?”以核心问题为整本书阅读的切入点,将阅读的方向指向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整部著作的内容,让学生关注主人公阿廖沙的苦难人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梳理阿廖沙在不幸遭遇中的挣扎与抗争。
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核心问题,我们又以核心问题为中心,设计了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如“主人公阿廖沙在经历重重苦难后,成长为一个顽强、正直和乐观的人,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个萨沙与阿廖沙具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却未能与阿廖沙成长为相同的人?”将阅读的重点集中于阿廖沙成长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苦难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在问题链的层层引导下,探寻核心问题的答案。
以“核心问题+问题链”的阅读模式,我们创建了“由点及面”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范式,指引学生关注整本书的创作意图和作者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准确理解主人公阿廖沙在苦难命运中依据保持乐观态度的主客观因素,进而理解作者通过这部著作传达出的思想情感。
二、关注小说要素,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新体系
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不仅在于“读什么”,还要观照“怎么读”。面对不同文体的著作,学生若采取相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将很难体会到著作的特点。为此,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童年》是一部成长类小说,在阅读时,学生要关注小说中的要素,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为着眼点,展开精准的阅读和解析,从而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新体系,摆脱以往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浅层化”和“碎片化”等局限性。
首先,关注人物要素。《童年》中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和轨迹,引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为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人物在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以人物形象为主要素材,设计了两项阅读任务,一为“运用扇形图、树状图等图示工具,以阿廖沙为中心,梳理小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借助简单的符号和文字,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二为“从阿廖沙的成长轨迹出发,找出对他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某一个人物,围绕着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在这两项阅读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绘图和深度研读等方式,梳理整本书中的人物关系、重点解析某一个人物形象。
其次,关注情节要素。成长类小说由一个个具有叙事特征的情节构成,它们之间具备时空层面的逻辑顺序,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中,情节是一个关键的要素,也是学生解读整本书主题时不可逾越的一个关键要素,为此,在《童年》的阅读指导中,我们以“阿廖沙的成长轨迹”为主题,要求学生梳理和整合整本书中的主要情节,回顾阿廖沙在成长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在此过程中,加深他们对阿廖沙这一形象以及其苦难命运的理解与感悟。而后,我们聚焦于重点情节,利用“从整本书中选择一个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运用简单的词汇和语句概述情节的内容,说明这一情节在阿廖沙整个成长轨迹中起到的作用”的阅读任务,重点考察了学生概述故事情节的能力,由此强化学生的阅读和解析效果。
最后,关注环境要素。一般来说,环境具有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等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要素。在《童年》这本书中,作者也不吝惜于在环境描写上着墨,如在“外祖父要抽打表哥萨拉”的情节中,作者重点渲染了环境“那里一片漆黑……窗外是灰色的浑浊的秋天傍晚,下着簌簌的小雨”,通过营造一张压抑、沉闷和令人窒息的环境,说明此事在阿廖沙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同时,在品读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三、设计多元活动,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
在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整本书阅读起到链接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桥梁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实践探索的载体,也是他们展开拓展延伸的平台,在阅读指导中,为了体现其作用和价值,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旨在推动课内外的有机融合,提升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
在《童年》的阅读指导中,我们依据整本书的阅读重点和难点,设计了“阅读推荐会”课外延伸活动,要求学生围绕着书中的具体人物、情节等,撰写一篇简短的文学评论,向他人介绍《童年》中的精彩内容,凸显出这部书的阅读价值,并以“人物小传”为载体,将提取的重要信息展现出来,以此呈现他们的整本书阅读成果,以此类活动为主要途径,驱动学生展开言语实践和课外探究,深化他们的阅读感悟与主观体验。
除此之外,立足于成长类小说的重要价值,我们也组织了“读书,品文,叙说成长”的专题活动,鼓励学生由《童年》入手,创建“1+X”的整本书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以《童年》为“1”,广泛寻找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文学著作,如《布鲁克林有棵树》《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引导学生梳理不同人物的成长轨迹,汲取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美好品质,将其迁移到自身的成长轨迹之中,从而通过整本书阅读获取成长与发展的力量,体现出成长类文学名著的育人价值。
在《童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取核心问题、关注小说要素、设计多元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准阅读的切入点、构建阅读的新体系,最终提升阅读的实效性,有助于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新模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溯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引导他们代入到人物角色之中,加深他们的体验感,这样既可以发挥出成长类小说的育人价值,也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悟整本书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