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岩》导读策略

2023-08-22潘景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红岩

潘景波

摘 要 《红岩》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推荐名著,在进行《红岩》导读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通过细节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红岩”人物;其次是通过对《红岩》的结局进行比较与探讨,理解《红岩》结局的深刻含义;最后是针对江姐等人物的冲突选择展开分析与议论,以深层次感悟“红岩”精神。

关键词 《红岩》 细节批注 冲突抉择 比较阅读

《红岩》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一本名著,讲述了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红岩》的名著导读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细节批注,走进“红岩”人物

教材对这一单元推荐的名著阅读建议是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因此导读的第一步,可以让学生通读作品,抓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作品主题。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研究;2.浏览全书,寻找该人物的典型细节;3.运用细节批注法品析人物形象;4.展开以“《红岩》人物我来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每组选代表展示阅读成果。

如有学生找到了如下细节做了详细批注:

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

这里的“热泪盈眶”“胸口梗塞”“头昏目眩”“无力站稳脚跟”“扫了一眼”“有力地对说”等细节,从神态、语言、动作等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姐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被害后的表现。既表现了江姐的悲痛,也凸显了江姐的坚毅勇敢和一心向党的品质。

如有学生找到了如下细节并做了详细的批注:

江姐的仪容本来是端庄的,经过化妆,更显出一种典雅的风姿她站在江边,心里久久地不能忘怀那群壮丁的惨状。苦难浓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更大的反抗怒潮,一定会从根本上动摇反动派的统治基础,迎接未来的光明。她渐渐的仿佛看见了雾海之外,有无数的红旗在广阔的原野上招展,一眼望不尽的武装的农民,正出没在群山之间。

这些描写体现了江姐的勇气、坚毅,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通过批注,学生从生动的细节描写中走近“红岩”人物,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人格力量,体会了作品的红色主题,也懂得了细节描写对于人物形象及主题刻画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了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对全书内容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二、比较分析,探究“红岩”结尾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红岩》结尾处对新中国成立后黎明景象的描写,这段描写呈现了一派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胜利景象。早晨的星星是黑暗散尽、光明到来的象征,“晨星”出现之后,接下来将是灿烂的光明。同样,“黎明”不仅指天快亮的时候,还象征新中国光明的未来。因此,这一处结尾是描写得十分精彩的,简洁又有力,景物描写中寄托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令人读之振奋。然而,作品中也写到,就在这黎明前夜,许云峰、刘思扬等英雄却英勇牺牲,不得不令人痛惜。为此,笔者设置了如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期学生对《红岩》的结尾有更深的理解。

对此结尾,班级里热爱编剧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小说的结尾笔调显得十分的悲壮,令人十分伤感,如果把结尾改为战士们突出重围,并且一起迎接胜利的曙光,这样的结尾会不会显得更圆满呢?对于这位同学的这一想法,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谈你的意见。

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来看,其实作品的结尾应该是开放的,不管是略显悲壮的结尾还是迎接胜利的结尾,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上述问题,有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红岩》中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真实的,这些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是不容更改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讲,《红岩》的这个结局很好地再现了全国解放前夕,英雄们进行最后决战的悲壮,可以说,这个结局很好地揭示了新中国的缔造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因此,小说结尾更突出了这些英雄们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也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小说毕竟和现实不一样,不一定要完全与史实一样。在这里如果写战士们杀出重围,歼灭敌人,大家一起去迎接胜利,这样的结尾能更振奋人心。这样的结尾也有象征意义,那就是经过艰难险阻,战士们终于夺取伟大胜利,即将迎来理想的实现,即将建立新的中国,这样的结尾更能振奋人心,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应该说,两位同学的分析都各有道理,都值得尊重。其实这两个结尾孰优孰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话题的讨论,学生不但对作品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革命烈士们的牺牲意义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应该说,认识到了这一层,阅读《红岩》才有意义,学生才能从这部作品汲取革命文化,领略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

三、冲突抉择,感悟“红岩”精神

在《红岩》中,写到江姐在目睹丈夫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惨状后,决定从中国共产党的大局出发,她强忍着心中的无尽悲痛,毅然决然地跟随华为上了华蓥山根据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党的利益”和“个人得失”之间发生冲突时,江姐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前者,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不得不令人动容。

细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像江姐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比如说许云峰、齐晓轩,比如说刘思扬、余新江,又比如说成岗,等等。此处笔者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党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的抉择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红岩》的具体内容,谈谈对“红岩精神”的理解。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大部分认为,《红岩》中的英雄们都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为了不辜负党的信任,江姐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上了华蓥山,后来被捕后,又强忍着酷刑的折磨,最终英勇就义;许云峰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时,始终做到大义凛然,不为所动,他用双手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却坚决将逃生的希望留给了其他的同志,自己却牺牲在监狱之中;还有成岗,负责着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工作、印刷工作和发行工作,当自己的身份暴露之后,他不惜牺牲自己,而掩护其他同志进行撤离,他在狱中受尽了酷刑但是始终坚贞不屈,坚持出版《挺进报》;刘思扬在牺牲之前,不忘低声嘱托战友……他们为了党的光辉事业,能够忠于自己的信仰,忍受苦難,甘愿舍弃个人得失,有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即“红岩”精神。应该说,认识到了这一层,学生对《红岩》的主题理解才真正得到了落实,《红岩》一课的导读也才达到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红岩
建筑博览 红岩广场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质疑·比较·批判
毛泽东与红岩精神——从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角度所作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