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语用意义下的言语思维发展策略
2023-08-22石瑾艳
石瑾艳
摘 要 一般话语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语用义,在语调、语气、指示等的作用下表达着丰富的语用意义。立足语境,联系语用主体意图,对话语进行解码,关注语用意义,就是走在作者思维的路上。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规律,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不二法门。
关键词 语调 语气 指示 语用意义
溯源“语文”,其本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组合,不是符号的简单堆叠,其要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情感等都让语言文字有了现实性的价值,这是作者思维作用的结果。而在品析语言中,是习得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与规律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训练的重要手段,语言文字实现了思维的有效训练。
从语用学视角看待话语意义,有静态的词汇、语法对应产生的语言意义,也有在人的主观情感、语境等作用下动态的语用意义。显然对于阅读理解,语用意义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也是教学的关键。话语的语用意义,可将其分为一般语用义、突现语用义、色彩语用义等。其中,一般语用义是其他各种语用义的前提和基础,其表现的实际意义就是由一般的话语形式负载的。本文将从语调、语气、指示三方面,探寻关注一般语用义,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策略。
一、推知复现语调,读出语用意义
每个汉字都有声调,在平上去入的组合中形成句子,有了起伏跌宕,有了音韵和谐,有了语调。语调往往与说话人的目的和意图密切相关,表达出语用意义。语调的构成因素很多,结合教学实践,以下从升降调、停顿方面的朗读处理中,读出语用意义。
升降调的处理,让声调抑扬有致,还原了情境,塑造了立体的话语人,也能更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升降调的不同处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友人姗姗来迟,问元方,“尊君在不?”用长升调,表示询问,语气温和慈爱,语用意义就是“我来晚了,不知道令尊在不在?”但若换为短促的降调,表生气,语气强硬,语用意义就是“你父亲在不在!”结合原句中的“尊君”这一敬辞以及“过中不至”的事实,显然前者语调的处理更合适,此处体现友人也是有礼识礼之人,其行为合乎道义。在面对陈太丘离开的事实,友人发怒说到“非人哉!”以长升调处理,表示内心的愤怒至极,语用意义就是“这人真的太不厚道了!太不是人了!”“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可处理为长升调,保持与前句统一的愤怒;也可处理为长降调,里面则多了份哀叹,语用意义则是“与我相约而行,他竟然抛下我一个人先走了,真是太让人心寒了……”结合下文,面对年幼的元方的指责,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以实际行动认错,可看出友人对友情的珍视,那么在语调的处理上,后半句长降调则更合理些。综合来看,友人满心欢喜赴陈太丘的约,乍一听友人已经离开,气上心头,口出恶言,毫无保留表现自己的情绪;可面对友人的离开,又不免伤感,不正是一个坦荡直率、品性正直之人?
停顿有语法、逻辑上的停顿,亦有情感上的停顿,停顿的处理,让句中某种情感突现、放大。如《卖油翁》中,面对卖油翁“但手熟尔”的自信从容,陈康肃生气说到“尔安敢轻吾射!”若在“尔”后停顿,突出主语,强调卖油翁的身份,表示对卖油翁的不屑,语用意义是“你只不过就是一个卖油的,身份低微,也敢轻视我的射箭技艺!”但若在“敢”后停顿,表示对卖油翁轻视的不可置信,语用意义是“你连射箭都不会,有什么资格轻视我的射箭技艺呢!”不同的停顿,前者是对卖油翁身份的轻蔑,后者是对其能力的鄙薄,但都将陈康肃目中无人、咄咄逼人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二、涵泳品析语气,细究语用意义
语气,主要决定于语调,与语调密切相关,一般将其分为陈述、感叹、祈使和疑问语气,传达了说话人的情感态度,表示着丰富的语用意义。当不同的语气集中于语言片段中,便形成了复杂丰富的语用意义。
如《马说》中,面对食马者的愚妄浅薄,韩愈发出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慨叹,这里就是多种语气的综合。“呜呼”是感叹的语气,面对食马者不知策之、不知食之及不通其鸣,只知无端抱怨的愚昧昏庸,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悲愤。“其真无马邪?”属于疑问语气中特殊的反诘语气,这里是否定形式反诘,语用意义是“世上是有千里马的”。但相对于陈述句,反诘的语气更加强烈,更强调“有千里马”的事实。这句话中就更倾向于肯定,肯定了世上无马的原因是“不知马”,但比肯定句而言,这里又多了不愿相信的悲痛,语用意义是“世上没有千里马,确实是没有认识千里马的人啊!但希望还有其他原因吧。”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让作者有了愤怒与悲痛的情感糅杂。
相较于感叹、疑问和祈使语气,陈述语气描述事实,因而语气相对和缓,但细微之处也是语义丰富。如《老王》一文中,当过了十多天,“我”向同院的老李打听老王的近况,得到的回答是“早埋了”,陈述了老王已经去世下葬的事实。“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语用意义是“您竟还不知道吗?早在很久之前就埋了。”对于之前一直帮助自己的老王,最后只知晓其去世的结果,其中饱含了作者的愧怍。而对于老王的去世,即使是同院的老李,也只是毫无波澜的陈述了事实,可见对于老王的不幸与去世毫无同情,侧面反映出人性的冷漠。
三、通晓明确指示,把握语用意义
语用学中按内容将指示分为人称、时间、地点、话语和社交指示。指示的选择是多样丰富的,使用选择的标准就是表达的某种语用意义。而这种语用意义也正是在阅读理解中应当重视和把握的,指向着作者的态度与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这一题目中就有人称指示“阿长”,本文通过回忆了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片段,表达了对这位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怀念及赞颂。这与题目便有了矛盾,文中交代“我平时叫她‘阿妈”,在憎恶她的时候才会叫她“阿长”,那为何题目中用“阿长”而不是“阿妈”或是“长妈妈”呢?从题目的组合来看,《山海经》是幼时我心心念念不忘的,憎恶与喜爱之间的强烈冲突,就让这个题目富有戏剧性。将一个文盲的农村妇女与经典著作组合并列,让读者好奇。从客观上说,作者写作本文时已年过半百,“阿长”的称呼更恰切妥当。综合来看,语用意义是“就是愚昧无知,甚至会让我厌恶的阿长给我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所以,这里“阿长”的指示是非常合适的。
又如在《故乡》中,开头也有“时候既然是深冬”的时间指示,就是在这个深冬时节,“我”见到了被生活折磨变样的闰土和杨二嫂,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深深的隔阂,让“我”的心灵充满悲哀,正如深冬的酷寒冷冽。“深冬”表面指的是当时的时令,更实指回故乡内心的悲哀,明确来说,这就是一个暗的时间指示,也就是修辞上的“双关”。而这种暗指的语用意义,则更需要结合语境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理解分析。
立足于一般语用义上的语用意义探索,让语言有了更深刻更生动的表达。显然,朴素的语言外衣下,表达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涌动着的灵动的思维。而在还原作者思维的过程中,就达到了对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而这也应该成为语文课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