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A大B”构式研究
2023-08-22余梓瀚
【摘要】文章基于多个网络社交媒体,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A大B”进行全面考察发现,语表形式上,两个变项通常来源于一个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双音节词,进入构式后呈现出离合词的特点,内部结构关系体现为动宾关系;语里意义上,“大”表示谓词性质加深,该构式有较强的口语色彩和贬义色彩,基本构式义是表“突显程度”;语用价值上,该构式具有突出主观情感、弱化语气、醒目等功能。该构式的生成动因可以总结为语言的经济原则、词的核心重音、心理因素三个方面,其流行机制可归纳为基本词类推和语境泛化两个方面。
【关键词】网络语言;流行语;A大B;构式;离大谱;无大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0-0126-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0.039
一、引言
“A大B”是“A大B”当代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构式,变项“A”和“B”原为双音节词的前后两个语素,常项“大”插入词中,使得整个词出现离合化的倾向,具体例子有“离大谱”“无大语”“破大防”等。该类构式属于近几年的新兴流行语现象,虽然多见,但很少引起学界关注。通过检索期刊文献,与该构式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有关离合词的游离态的研究,如王素梅(1999)、任海波,王刚(2005)、王海峰(2008)等;针对相似构式的研究,如祝克懿(2000)、祁杰(2009)、李强(2015)等。上述文献显示,以往的研究并未针对性地论及“A大B”这一语言现象。以下,文章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基于各个大型网络平台的语料,从该构式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生成动因与传播机制等方面对其全面考察。
二、“A大B”构式的语表形式
(一)“A大B”的形式特征
进入构式之前的“AB”是双音节词,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动宾关系,故A和B都是单音节语素,进入构式后也是动宾关系。如:
也有的词内部结构原先不是动宾关系,但进入构式后离合化,派生出动宾的结构关系,如单纯词的“滑稽”(也有人认为是联合型)变成“滑大稽”。由此可见,“大”可以看作是离合词游离态的一种插入成分,但却不能将这类词看作离合词。因为这些词的“离合”用法基本上仅限于插入“大”,只用于轻松活泼的网络语言环境中,而且整个结构包含出不可从他者中预测出来的构式义,所以“A大B”应看作是流行语构式,而不是离合词的离析形式。
并不是所有动宾结构的双音节词都能够进入这个构式的。进入“A大B”构式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AB必须是一个带有主观描写、评价性质的词。如“离谱”“滑稽”“破防”等词都带有浓厚的主观心理因素,都可用在对某事某物的评价或描写上,而不含主观描写、评价性质的动宾结构双音节词如“站岗”“投资”“洗脸”等都不可以进入“A大B”构式。即便有的词可以在B前加“大”,一般也是“大”仅起对B的修饰作用,如“说大话”“拉大旗”“骂大街”等。除此之外,AB经常是最新的双音节流行语,比如“破防”“躺平”“摆烂”等。
(二)“A大B”的句法功能
通过语料发现,“A大B”构式在句中经常充当谓语、独立语或单独成句,少数充当定语、补语、主语,几乎不做状语、宾语。以“破大防”为例,如:
(1)家人们,破大防了呀!这哈士奇确实难以驯服啊!?(网易视频2022/10/02)(做谓语)
(2)破大防,4个月奶猫连爬11楼求人收养它!(网易新闻2022/12/03)(做独立语)
(3)破大防了!我感觉受到了羞辱。(哔哩哔哩2022/01/30)(独立成句)
(4)这些“破大防”的瞬间你get到了吗?(腾讯网2022/02/08)(做定语)
(5)記录一下今晚,感动得破大防。(哔哩哔哩2022/04/15)(做补语)
做主语的“A大B”较少,如:
(6)因为我们有信心说了这话将来孩子们会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印证一个道理:缺大德是真有报应的。(豆瓣2021/01/16)
不做主、宾、状语等,主要是因为“A大B”本身是主观评价意味强的动词性单位,出现在主、宾位置的条件受限制,动宾结构词做状语的情况也相对不多。对2022年5月至11月使用频率最高的六个“A加B”构式用例(破大防、离大谱、无大语、摆大烂、滑大稽等)分别在百度、新浪微博上对应时间段进行检索,得出它们充当句子成分的分布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A大B”充当谓语和单独成句的能力最强,实际用例中几乎没有做状语和宾语的情况。
三、“A大B”构式的语里意义
(一)“大”的语义
“大”有两个义项跟“A大B”中的“大”语义相似,一个是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的形容词义(大声,大房子),另一个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义(大红、大吃一惊),“A大B”中的“大”应作前者理解。首先,虽然“大”字带有程度语义,但程度副词修饰谓词一般位于谓词之前,在凝固的谓词之中插入难以解释。其次,在“A大B”构式之前已经有“A个B”“A了个B”等相似构式出现,这些是使原词离合化的因素,还有和“大”做定语的其他词连用的情况,如:
(7)新的一年,睡大觉,摆大烂。(小红书2022/02/08)
“睡觉”在近代汉语中便已离合化,而“摆烂”是网络新词,短期内实现像其他离合词般的演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它们是直接进入了网络流行语构式“A大B”中,而由于该构式与离合词的可插入成分“大”有相关之处,所以可以和离合词中插入“大”的形式连用。故“大”在句法上应分析为B的定语,在语义上应分析为承载整个词的程度表达。
(二)“A大B”的构式义
构式义具有不可预知性(Goldberg,1995),每一个构式都有奠定其基础的构式义,“A大B”的基本构式义可以归纳为“突显程度”,如:
(8)擅自研发上传“缺大德的”APP,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百度2021/01/14)
(9)遇到困难摆大烂,毁灭吧赶紧滴!(哔哩哔哩2022/08/23)
(10)离大谱的真事——上海一男子为逃单六次生吞打火机(网易新闻2022/11/30)
例(8)的“缺大德”突显的是缺德的程度,可以理解成“非常缺德”,而不能理解为“缺少大德”(“大德”是大功德的意思,缺少大德意为无大功德但不代表品质差,无强贬义色彩);例(9)的“摆大烂”突显“摆烂”(不采取措施,任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的程度,可以理解为“彻底地破罐子破摔”,而不是“摆上‘*大的烂”。例(10)的“离大谱”突显“离谱”的程度,意为非常荒唐、不可理喻,“大”指的不是“谱”的量或质,而是“离谱”整个词的语义程度。“睡大觉”“鞠大躬”“跳大舞”等离合词的“大”的语义具有多样性,可以表示“宾语”的量,也可以表示“宾语”的性质,还可以表示动词的时间、状态等。而构式“A大B”中的“大”具有单一的构式义,即表示程度突显,具有显著的构式特征。
(三)“A大B”的色彩义
语言的色彩义可以分为语体色彩、褒贬色彩和形象色彩(黄伯荣,廖序东,2017)。“A大B”构式只出现在网络语言环境中,具有口语色彩。由于“A大B”均为表程度高或深的内部结构为动宾关系的谓词,所以基本上不具备同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般的形象感,即无形象色彩。
构式的褒贬色彩取决于构式义和语境。“A大B”最基本的构式义是“突显程度”,网络语言环境开放,程度表达经常出现在负面评价、宣泄的话语之中,因而该构式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贬义色彩,如:
(11)剧情有多么的离谱逆大天!(优酷2022/08/04)
(12)离大谱!无大语!破大防!《乌盆记》里的赵大,谋财害命还把人剁成泥烧成盆儿!《捉放曹》里的曹操,因为听见别人磨刀就怀疑别人要杀他所以杀了人全家!(腾讯网2022/04/26)
(13)无语,无大语,现在还有人说是中场问题!(百度贴吧2022/05/29)
语境也是决定褒贬色彩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积极语境和消极语境。当一个构式长期出现在积极语境中时,该构式则具有较强的褒义色彩;当一个构式长期出现在消极语境中时,该构式则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基于对百度和微博语料中2022年5月至11月使用频率最高的六个“A加B”构式的用例(破大防、离大谱、无大语、摆大烂、滑大稽等)的考察,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A大B”与语境的共现情况如下:
可见,“A大B”构式在积极语境和消极语境中的用例悬殊,其在消极语境中的用例比积极语境的要多。所以从构式义和语境两方面看,“A大B”构式的褒贬色彩多体现为贬义。
四、“A大B”构式的语用价值
语法研究的范围应包含句法、语义、语用三者(胡裕树,1982),句子分析必须以句法为基础,同时又兼顾到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胡裕树,范晓,1985)。对网络语言来说,语用功能的分析是流行语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构式“A大B”的语用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主观情感。“A大B”是形式上怪诞、表达上俏皮的表达形式,往往不表示三个语素相加而成的意义,而主要表达说话者主观的情感体验或情绪宣泄。如:
(14)若逻辑滑大稽,则吵架无意义。(微博2021/05/04)
(15)滑大稽、长见识、离大谱、活久见。(微博2022/11/1)
例(14)强调的是一种主观评价的意味,“逻辑滑大稽”意为“逻辑乱套”“逻辑完全不合理”,是在客观描写上添加主观性成分;例(15)连用多个主观性强的三字格词语,是情绪宣泄的表现,突出说话人强烈的主觀情感。
二是弱化语气。“A大B”往往比作为原形式的AB更突显戏谑的程度,有时候诙谐幽默的表达可以弱化语气,起到使语境缓和的作用。如下例:
(16)明天下午以后,我就是一条躺大平的好汉本汉。(2022/08/15)
“躺大平”比“躺平”多了几分调侃的味道,虽然语义上程度比原形式高,但语用上表现出轻松、幽默的言语效果。
三是醒目。通过百度平台的检索发现,有相当数量的“A大B”构式用在文章的标题中,如:
(17)破大防!林妙妙再喊徒儿(芒果TV《少年派2》)
“A大B”形式简洁奇特、语义丰富有趣,又可表达充足饱满的情感,在标题中非常醒目,具有读者吸引眼球的作用,顺应了网络上的快节奏信息环境。
五、“A大B”构式的生成动因与流行机制
(一)“A大B”的生成动因
不管将“A大B”看作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离合词的离析形态,还是看作一个网络环境下催生出的构式,一定存在某些因素推动“A大B”的生成,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动因归纳如下:
一是语言的经济原则。Martinet(1962)提出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他认为人们在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汉语的经济性原则正是体现在语言表达对意义上的侧重而对形式上的放松(杨蕾,2011)。如果使用传统的程度语义表达方式,一般是在谓词前加程度副词,和“A大B”的效果对比举例如下:
通读一遍发现,“程度副词+AB”的形式在网络语言表达中显得格格不入,不仅读起来拗口,表达上也繁琐,更不如“A大B”具备新意。在表达程度的同样的信息量的前提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经济、简便的表达方式,自古以来离合词的离散化和动宾结构类化都源于此,足以证明“A大B”是一种已经适应了网络语言环境的形式简洁、意义完整的经济手段。
二是核心重音的影响。冯胜利(1997)认为核心重音就是指把一个句子作为完整的信息体时所说的重音结构,这种核心重音是以词在句子中的重音为依据的。“A大B”構式的原形式“AB”的两个音节往往都是重音所在,如“离谱”“破防”“躺平”,尤其是第二个音节的重音更明显。但AB进入构式后,在常项“大”的作用下原来由一个标准二音节音步的词变为三音节音步词,重音格式由“1+1”变为“1+2”,“大B”合为一拍,而B成为整个词唯一的核心重音。经过对几个常见“A大B”词在口语中表达的考察后发现,这些网络流行语或常见语是从核心重音差别化(逐渐落到第二个音节或第二个音节重音比第一个音节显著)到呈现出可离合化再到可以进入到此构式的。该构式的出现,和这些强烈表达主观情感的口语常见词的韵律要素有密切关系。
三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网络环境的开放、表达的创新要求、人们说话时的求异心理等等都是“A大B”的生成动因所在。“A大B”的生成过程,同人的心理因素结合起来,有两种比较合理的解释:1.“大”由状语插入进AB之中做定语(如“大无语”→“无大语”)之后类推出其他成员而构式化;2.AB因在网络环境中使用频率高而发生离合化,同“大”发生结合后构式化。关于该构式的具体构式化来源,还需做进一步的历时语料考察①。
(二)“A大B”的流行机制
Blackmore(1999)指出,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A大B”也属于模因现象,其流行机制可归纳为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其一是基础词类推。类推是构式的构式化机制之一,也是网络流行语构式的流行、传播机制之一。基础词AB通常是表达主观情感、宣泄主观情绪的双音节谓词,常做感叹语或带有感叹语气。这类词在网络语言中多见且层出不穷,受年轻人热衷和追捧,故可以由一个基础词类推出其他基础词,如由先出现的流行词“躺大平”类推出后出现的“摆大烂”等。其二是语境泛化。“A大B”常用在消极语境中,表示感慨、遗憾、讥讽、自嘲等,但“A大B”的核心构式义仅有突显程度高的语义。如今“A大B”用在不同消极语境下表示各种主观情感、态度等是经历了语境泛化的结果。语境泛化指的是这个构式原来基本上只出现在某一具体语境,后来逐渐可以被使用在与该语境相似或相关的其他语境中,如“A大B”最初用在感叹的语境,后来可以用在调侃的语境中,这是构式的多个具体成员共同变化的结果。
六、结论
借鉴构式语法、构式化研究、离合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网络流行语构式“A大B”多方面系统分析,发现该构式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频率高且较有特色,可丰富最新网络词汇的相关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句法上,A和B都是单音节语素,AB一般是带有强主观性的双音节词,进入构式后,AB的结构关系一般表现出动宾关系;语义上,“大”表示性质之深,构式的口语语体色彩浓,基本构式义为表“突显程度”,常表现为贬义;语用上,该构式具有突出主观情感、弱化语气、醒目等功能。该构式的生成,和语言的经济原则、词的核心重音、心理因素等有关,其流行机制可归纳为基本词类推和语境泛化两个方面。
注释:
①有的“A大B”形式早在网络语言流行之前便于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如“离大谱”,但当时尚未构式化。
参考文献:
[1]王素梅.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2]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J].语言科学,2005,(06).
[3]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
[4]祝克懿.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J].汉语学习,2000,(03):16-19.
[5]祁杰.与“V+个+X”结构相关的主观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6]李强.网络流行语“A了个B”的形成及其传播机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4).
[7]Adele E·Goldberg.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胡裕树,张斌.句子分析漫谈[J].中国语文,1982,(03).
[10]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02).
[11]李强.网络流行语“A了个B”的形成及其传播机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4).
[12]王克明.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与语言现实分析[A]//第三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108.
[13]杨蕾.离合词的成因和离析理据[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04).
[14]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16]林纲.网络语言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余梓瀚,男,汉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