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颜色词“赤”的词义演变

2023-08-22丘东吉

今古文创 2023年30期
关键词:赤色大词典本义

【摘要】“赤”是中国传统五色之一,也是古今常用的颜色词。通过分析“赤”的本义,比较“赤”字在《康熙字典》《国语辞典》《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辞源》(1998年版)、《辞海》(201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义项数量发生的变化,探究“赤”义项产生、消失的原因,不仅可以了解“赤”词义演变的过程,还可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民族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颜色词;赤;词义演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0-011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0.037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吕叔湘‘句段理论构想的汉语常用句式的事件语义研究”(项目编号:22BYY129);202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二十世纪汉字整理与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231s1hzyb-06)。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的实际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颜色词在古今词汇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我国古代基本颜色词之分类,始载于《尚书·禹贡》:“徐州者厥贡惟土五色也。”《尚书·益稷》亦有记载:“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为服者,汝明矣。”孙星衍对此做出过解释:“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謂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由此可知,五色,即青、赤、白、黑、黄五个色彩,中国古代以五色为正色。而“赤”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颜色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由最初表示颜色的意思逐渐演变出其他的义项,研究“赤”词义的演变并探究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了解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和中华文明的社会变迁,进而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一、“赤”的本义

在上古文学作品中,赤经常作为一个颜色词出现,如:

1.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2.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3.赤刀。(《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

那么,“赤”的本义是否表颜色呢?就字形而言,“赤”甲骨文写成“   ”,在《甲骨文字典》中,“赤”解释为:会意字,从大从火。在先秦典籍中,赤有火色之义,《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火”与“赤”字密不可分。《字源》释义“赤”包括“大”“火”两个字。由于火呈红色,故“赤”字本义为大火之色。

同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卷十)里也把“赤”解释成:“南方色。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烾,古文从炎、土。昌石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对许慎注释做了详细说明:“从大火。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这是根据中国传统五行之说,因为南方属火,所以赤为南方之色。郑注易曰:“朱深于赤。”由此可知,“赤”是比朱红稍淡的颜色,通常指红色。

综上可以看出,“赤”的本义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即表示“大火”的颜色,也就是人们现在说的“红色”,而“红”造字之初的本义是现在所说的“粉红”,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今词汇发展的更迭。

二、“赤”的义项变化

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于“赤”字含义的解释还有如下补充: “一染谓之缏,再染谓之窥,三染谓之缥。郑注士冠礼云。朱则四入与。按四者皆赤类也。郑注易日。朱深于赤。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日赤。如赤体谓不衣也,赤地谓不毛也。”

段注的意思是,《尔雅》一书认为“赤”这种颜色还可以细分,赤色的特点就是红得明亮,朱色就要比赤色暗一些。正因为如此“赤色至明”,“赤”就产生了第一个引申义:凡“洞然昭著”的事物就都可以用“赤”来形容,比如赤体就是不穿衣服的裸体,赤地就是不生长草木的不毛之地。所以至清代时,“赤”已经有了表示“空无”“裸露”含义的义项。如:

4.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5.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韩愈《山石诗》)

6.河内许多鬼犯,尽是赤身露体。(清·钱彩、金丰《说岳全传》第七一回)

那么“赤”的义项在清代及其以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汪琦曾经说过,一种语言是一套很复杂的习惯,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研究汉语颜色词“赤”含义变化时,应对其在不同时代的辞典中的义项进行统计,通过对比从古到今权威词典《康熙字典》《国语辞典》《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辞源》(1998年版)、《辞海》(201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六部辞书的词条,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关于“赤”这个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的发展变化。

由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关于颜色词“赤”的义项从清代《康熙字典》到20世纪80年代是呈增加状态,尤其是在1986年版的《汉语大词典》中“赤”字义项十分丰富已达到了16项。这是随着社会进步、认识发展以及对客观事物理解的深化,“赤”由本义而引申出许多新的含义。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知识的水平提升对字典编写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精准性,所以一些不经常使用的义项,就会被剔除。可以借助下表来看看颜色词“赤”具体哪些义项增加和减少的情况。

由上表可见,“赤”随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本来不存在的义项,这些义项或“赤”本义,“赤色”引申为“赤子”和“革命”,或按赤“空净无物”的引申义项再引申为“忠诚”“光着;露着(身体)”之类的义项,又由于历史的发展,暂时出现了“指汉朝”和“唐、宋时县的等级名”等代指事物的义项,以及一些通假字如通“捇”、通“斥”但这些义项因已不用而湮没于辞书记载。

三、“赤”义项发生变化的原因

萨丕尔曾指出,语言背后隐藏着文化。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生存,因为它反映出一定时代人们对某种信仰、习俗和观念的态度。所谓文化,指社会上遗传下来的一切习惯和信仰的统称,一种语言是和那个时代特定民族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分析颜色词“赤”词义演变过程中所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对汉语词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语言内部的原因。所以,本文将从外部原因(民族文化心理与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内部原因(语言文字自身的联系与发展)展开分析。

(一)外部原因:民族文化心理与社会价值观念

赤色是中国传统五色之一,正是华夏的正色。赤色代表热情、光明和幸福。它在古代是一种极其高贵的颜色,汉高祖刘邦定国色为赤色,自号赤帝。从中就可以看出,赤色是这段時间里象征高贵的颜色。所以《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中,“赤”就作为专称名词使用“指汉朝”。当然随着朝代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唐、宋时期“黄”成了帝王的独家色彩,因此,“赤”之身份略有下降,则指县名,因此,就有“唐宋县阶名称”之义项。当然,这些义项也都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淘汰掉的。

《易经》把宇宙万物划分为阴阳两大范畴,又用五行佐五德,并以5种颜色来表示。五色是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色彩的总称,其中赤色最为常见且应用最广泛。五色(赤、黄、青、白、黑)及五行(火、土、木、金、水)与五方(东、西、南、北、中)等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是一一对应的,把天地宇宙,万物万象连为一体,有着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尚书·洪范》中说道:“赤者,火色也”,而《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赤者南方之色”,从古代文献记载看,南方属火而正色赤者也。表明赤色代表南方即火的性质。

按五行之说南方为火,故赤者为南方之色,后引申为指南。因此,赤具有“南方”的义。如《周礼》中所说“以赤璋礼南方”。而“赤子”义项的出现是由于刚出生的婴儿通体通红,所以被称为赤子。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赤子”一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

因为“赤”代表火,故“赤”之“空”义,既可如段玉裁之释义,又可理解为因火灾烧尽,地表寸草不生,变空了,故有“空”之意,然后引申指“纯净无杂”,而人心纯洁无杂,则是“赤诚”“忠诚”的表现,人们外表上的“空尽无物”,是“裸露”的意思。当然,“赤”之“诛杀”之义也是可以理解为:让一个家庭变得空空荡荡,寸草不生,就是诛杀的结果。

(二)内部原因:语言文字自身的联系与发展

蒋绍愚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纲要》一书中提到,词的意义其实分为六个方面,即理性的意义、隐含的意义、社会意义、感情含义、联带意义及搭配含义。其中,理性含义是词的义项的体现,而另外五种含义在词典辞书上一般没有明确的体现,但一旦被经常运用也会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词或义位。

比如联带意义。因为“赤”是人们现在所说的红色,而一提到红色就会想到鲜血,流血,而革命一般都是要流血牺牲的,所以“赤”出现了用以象征革命的义项。

又比如搭配的含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和哪些词搭配而体现出来的意义。“赤”因为有“纯净无杂”的含义,而金子纯净无杂就是“赤金”,随着人们使用次数的增加,语言文字传播速度的加快,“赤金”开始独立成为一个新的义项。

当然,由于词语内部之间的“假借”现象,“赤”在辞典中也出现过“赤”通“斥”和通“尺”的义项。当然随着时间发展和语言自身的演变,这几个义项已不再使用了。

由此,颜色词“赤”的义项发展变化不是单一的,旧事物的消失和社会生活新事物的层出不穷,都在不断增强着人的认识能力,使得人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发现一些以往对某个词语的新特征,为了记录下这些全新的理解,就必须产生新的义项或词汇,淘汰旧的义项或词汇。所以,时代的发展变化与语言词语内部的发展相互交织融合在一起,才构成一幅颜色词“赤”流动着的发展演变图景。

四、结语

颜色词“赤”的词义演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康熙字典》《国语辞典》《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辞源》(1998年版)、《辞海》(201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赤”的义项,分析出“赤”由本义表示颜色,而后随着不同时间段会产生不同的义项,究其原因不只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才会变化,而是在民族文化心理、社会价值观念与语言文字自身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相互交织促进的结果。这诸多因素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影响,而中国人自古钟情的赤色在中华民族的成长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是根植于整个华夏民族血液中的信仰,亦是几千年沉淀的民族特质。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5.

[2]唐旭东.今文尚书文系年注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48.

[3]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3:102.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11-230.

[5]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评述——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356.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860.

[7]张表臣.珊瑚钩诗话[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8-350.

[8]汪琦.汉语颜色词研究的四个视角[J].语文学刊,2013,(09).

[9]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3.

[10]唐旭东.今文尚书文系年注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5-100.

[1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8.

[12]许嘉璐.说“正色”—— 《说文》颜色词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4,(S1).

[13]李慧.试论古今颜色词的词汇演化——以“青、黄”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0(02):39-43.

[14]曹雨.汉语颜色词“黑”的词义演变[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8,(09):104-106.

[15]曹舒瑶.“白”字字源微探[J].汉字文化,2019,(13):92.

[16]许慎著,徐铉校订,愚若注音.注音版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7]雷盼.“白”字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J].商,2015,(04):104.

[18]姚小平.基本颜色调理论评述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01).

[19]刘知几.史通[M].白云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656.

[20]戴维·克里斯特尔.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丘东吉,女,汉族,广东梅县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赤色大词典本义
赤色龙州
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赤色邮政戳记的发现与考证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