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融入研究*

2023-08-22高梓馨

大众文艺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政治

高梓馨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具有一致的目标导向和可以互补的优势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通过科学理论灌输和价值引领,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学生施以影响,起到沟通心灵、激扬斗志、启智润心的作用,从而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其逐步成长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而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融人格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于一身,于润物无声中陶冶人、影响人。随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思想文化观念更加多元,人们的教育理念也更加多样,教育的美育特性日益彰显。扎根时代生活,立足美育的维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融入,有效借鉴美育的多种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实效性,最终形成美育和思政融合发展,多维一线的合力育人格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基于以美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渊源

从古至今,关于以美育促德育,以乐教化人心的主张一直不可胜数。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开始提倡“乐教”“诗教”,即以诗、乐等审美载体对人们的心灵进行教化,从而实现民风敦厚淳朴、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我国先秦时期的美学著作《礼记•乐记》一书有言:“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即通过推行诗、乐,使人们耳聪目明、心境平和,风俗移易,归于淳朴,从而达到感化人心、天下乐享安宁之境,这正体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所倡导的发挥礼乐教化的作用即重视美育的传统。我国近现代学者王国维认为美育的重要性不亚于智育和德育,原因在于美育具有独特的功能,能够陶冶人心,帮助人们忘却私利进入高尚纯洁之域。[1]而在今天,立德树人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亦是倡导用美德、善德去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在这个过程中,美育可以引领人性日渐完美,道德趋向完善,培养塑造人向善的思想,指导人们用向善的价值理念去生活,即以美化人,以美启真。

(二)基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选择

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和普及,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无论是从其认知方式,还是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价值取向越发丰富和多样化,个体意识也愈发觉醒,相较于过去,乐于表达自我的特质更加明显。因此,基于当下实际,寻求一种切实高效的教育方式成了迫切需要,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正确的育人导向,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地用好文化的引领教、教化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铸魂育人,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建设有益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须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形式、方法之上。而美育自身所具备的寓理于情、形象生动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更好地整合育人资源,使青年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收获成长成才的养分。

(三)基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创新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思想引领、道德建设、文化传播于一体,其教育功能并非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铢积寸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牢牢立足学生成长规律、教育与管理规律,进行务实的学情分析,与此同时充分关照学生的现实诉求,不断探索创新载体,以贴近青年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新方法新手段,逐步达到增强学生情感认同,推动其自觉践行的理想状态。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才能更深远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因美育贵在创新,相较于传统的育人模式,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更易于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贴近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也更契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美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助力手段,可以通过开设通识课、专业讲座、选修课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育人资源,探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以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内在关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价值观、道德规范等影响,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需要,提升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美育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环节,主要着眼于通过情感的引领和心灵的塑造,提升教育对象的审美力、幸福感,是融合于高校德育、智育全过程,不可缺少的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二者互为补充,共生并行,从其育人目标、内容侧重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深度的契合性。

(一)育人目标的相契性

伴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时代性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化的伟大使命,旨在为青年大学生掸去思想上的灰尘,筑牢信仰之堡垒,淬炼政治之坚定。就其育人目标来看,它的作用就在于对青年学生观念的引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最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而美育更多的是通过形象化的美感经验,以隐形的方式进行价值观的重塑,用思想与情感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从而将精神指引、情感认同、素养提升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成长和精神淬炼,形成健全人格,使其逐步达到人格完善、情操高尚、全面发展。[2]因此,就其本质而言,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实现思想价值引领与健全人格性塑造。尽管具体的内容与方式各有特点,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其育人目标可谓殊途同归,具有高度的内在相契性。

(二)教育内容的融合性

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彼此激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目标引领、凝心聚力的重要功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其内容来看,包含着两大部分:思政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政教育,其所肩负的职责在于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具体可分为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集体教育、心理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多个方面,教育内容多元,兼顾了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既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引领、行为上的指导,同时又激励其自觉主动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美育作为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从其具体内容来看,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基础知识、学校教育中的艺术类课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及所有基于美的形式的各类教育资源。它显然区别于传统的教育资源,更着眼于人,更关注于通过情感与价值的引领,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因此,两者在教育内容上的相互融合,不仅是一种活动,一种交流,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精神和理念融合。

(三)育人方式的互补性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而言,即通过科学理性的教导将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融入于教学全过程。但如若仅仅只是单一的说教或者固化机械的教导,就很可能让教育对象感到乏味,难以产生思想共鸣与价值认同,久而久之更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只有让教育发挥扣人心弦、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才能得到教育对象的接纳和普遍认可。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其实效,就必须在育人过程中渗透美育,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全程发挥其独特作用,使之既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理论优势,又具备陶冶精神、寓教于美的实践特色。在具体的育人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一方面,融入美育元素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育对象在艺术的陶冶下逐渐具有认识美、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美育中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如美术、音乐、戏剧、舞蹈中的优秀作品,也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以保证两者在互补中互融,最终共同完成人格塑造的教育使命。

三、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一)以美育人,强化思想引领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虽使命责任重大,任务紧迫艰巨,但并不能一蹴而就。新时代背景下,“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已逐渐成为导向与共识。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而美则是涵养品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3]。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协同育人的教育实效,就必须强化以人为本,以美育人的价值理念。学生层面,进一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美。教师层面,应更深刻地认识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培育核心价值观和美育的内在关联,牢固树立以美育人的价值理念,健全思政与美育协同育人机制,立足相关课程建设、校园景观与文化建设等载体,有效回应学生的期待与诉求,为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需求的各类学子定制相应课程,力争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向美而行,创新育人模式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深度融入,创新育人模式,赋能学生发展是重中之重。首先,深入挖掘美育资源,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建设一批高质量、有温度、有特色的通识精品课程,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加强美育课堂教学,借助课程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探索美的本质,认识美的规律,从而增强其审美意趣,培养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意识,让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艺术陶冶与知识启示。同时,以中华优秀文化讲授为基础,夯实学科知识,提振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文化底蕴等久经沉浮积淀才历久弥新,影响深远。利用、传承好传统文化,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其巧妙转化为美育的教育素材。将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育人过程,如开展绘画、书法、绘画、诗词创作、摄影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从中吸收文化养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其提升审美素养,完善自我人格。

(三)以美润心,筑牢美育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应当始终立足学生,贴近学生,以学生为本。筑牢教育阵地,不断丰富学校美育的“打开方式”,方能激发美育融入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其一,广泛开展多元审美活动,如组织举办文化类学生社团活动、各类文艺赛事、文化宣传活动等,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所长与自身兴趣进行多样化选择,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贯穿于第二课堂教育各环节。可以寓教于乐,在传统节日及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红色革命纪念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报国之志。其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不断加强美育教师培育,建设专兼结合的美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言行雅正,熟练掌握美育方法的高素质师资,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和美育价值观的传递者,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美育疏导代替单向灌输,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政学习主动性。其三,优化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坚持全局谋划、系统推进,立足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做好整体规划。既要立足主渠道和主阵地,也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在丰富内涵、拓宽载体、搭建平台上出实招,全面保障各体系合力。[4]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着力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觉悟、政治素质、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要实现两者协同育人,就必须深刻认识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究其内在关联,并不断拓展其相互融合、共生发展的实践路径,发挥涵育德行,引领风尚的隐性教育作用,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