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校企协同聚焦双创人才培养探析

2023-08-21朱盛萍姜媛媛

科教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创新创业

朱盛萍 姜媛媛

摘要 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双创教育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才能促进双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度融合。为此,学校与企业应强化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协同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双创训练体系、双创实践体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1.003

1新形势下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

1.1逻辑起点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功能、结构以及生态也随之而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有新理念、新突破。学校需要用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加强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顺应教育科技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心建构融汇多元主体全过程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整合多元创新要素的人才培养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1.2核心要义

校企协同推进双创人才培养,核心在于重构以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须以产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技术研发过程融为一体,不断完善与行业企业间互惠共生、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1.3价值取向

为了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产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把握产教合作、协同育人的内在规律,做好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进双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还要大力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侧改革的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的一体化提升,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引领高等院校实现长远发展。

2校企聚焦强化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2.1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创融合

高校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创业精神,借助企业弘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促进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心同向,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踊跃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2.2坚持贯通培养,强化专创融合

高校应瞄准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领域的服务面向,加强专业改造,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分模块设计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专业课程群,构建专、本、硕、博多层次贯通培养的专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2.3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创融合

高校应面向科技前沿,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学校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体化服务体系,针对产业发展重点、企业转型痛点、技术升级难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双创”成为为国家和企业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

3校企协同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3.1校企协同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3.1.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行业企业要根据达成的校企合作协议,有序地组织学生上课、实训、实习及就业。校企既有分工,更有合作,可以有力地保证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3.1.2构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形成创业融资、创新方法、网络营销等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同时,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突出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云计算、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工科”建設项目,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理解专业内涵、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3.1.3选聘“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一方面,在高校遴选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在行业企业特聘一批业务精湛的技术骨干和热爱教育的创业人士作为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实操指导、技能鉴定及创业指引,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校企协同构建双创训练体系

3.2.1建立“两堂互促”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堂的双创训练,主要是通过校内理实一体化课程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第二课堂的双创训练,可以不拘一格地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两者互促互进,两项学分应同时纳入学生的毕业条件。

3.2.2形成“三级递进”的竞赛机制

大力组织开展“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全国性赛事,提前和企业谋划项目参赛名称、内容、人员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指导工作。通过海选、初选、终选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广泛、更深度地参与,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递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将竞赛展演打造成学生见世面、长才干的训练平台。

3.2.3优化“四位一体”的训练体系

积极整合校企各方资源,循序渐进,构建以“仿真模拟—专项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的双创训练链式。各环节由简单到复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切实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3.3校企协同构建双创实践体系

3.3.1推行项目化教学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收集、整理并提炼出适合学生开展实践的真实项目。在教学内容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形成项目小组,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式、案例讨论式等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仿真工作环境,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大胆实验、主动决策,激励创造行为;在教学效果上,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并予以转化,通过目标的达成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能力。

3.3.2搭建体验式平台

按照先进性、典型性、真实性以及一体化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创新竞赛+就业实习+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体验平台,推动落实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团队”,学生在竞赛、活动、实验室、创业园中实现“做中学、做中创”,将学科、专业、科研、技术融会贯通,突出应用型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效能。

3.3.3开展全链式指导

学生双创实践可以分为创意阶段、创新阶段和创业阶段。高校可出台《大学生创业指南》等指导材料,设置“创业奖励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加大创业学生与创投机构的沟通对接,就项目融资投资、孵化推广、产权交易等提供支持。

4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4.1学校概况

南昌工学院是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试点院校,被江西省科技厅授予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的第一所民办高校,敢为人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构建了校企协同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2双创教育实施路径

4.2.1教育理念有站位

学校广泛开展双创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双创教育思想共识,并将其纳入综合改革方案和教育发展规划。对接地方产业规划和资源分布,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4.2.2机构设置有协同

学校成立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教工共同参与的格局。同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机构相关职务,协同助力创新创业工作持续、顺利开展。

4.2.3制度建设有基础

学校先后制订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综合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走深走实。

4.2.4教育教学有体系

学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探索书院制培养模式,建立双创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度,着力构建“意识培养—能力提升—项目孵化—专业服务”的双创育人体系。在第一课堂开设了十余门创新创业课程,科学合理地设计梯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并将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等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二课”成绩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样,保证了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2.5师资队伍有实力

学校现有博士236人,近三年取得发明专利12项,具备一定的科技攻关实力。同时,学校实施金牌双创导师培养工程,有专职创业指导教师22人,并聘请了50名人社部门负责人、知名企业高管以及优秀创业校友兼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校友母校行”“破茧之路——路演分享会”等活动,畅通学生直接向专家、名师学习的通道,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辅导、培育、训练。

4.2.6实践条件有保障

学校众创空间总建筑面积6060平方米,设有66个工作间,创业工位200个,总投入3000余万元,现已获批南昌市科技局“洪城众创2.0”项目。同时,学校加强产业学院建设,已与软通动力集团成立大数据产业学院,着力打造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进一步为双创教育实践提供了优质资源。

4.2.7校企合作有特色

学校已与中兴通讯、中恒建设、江铃汽车、志恒教育等17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同时与江西超弦控股有限公司、江西以太科技园有限公司、南昌市青云谱区田园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合作,对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投资。校企共同推动建设“双创教育平台”“项目管理平台”“孵化转化服务平台”,助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

4.3雙创教育成效

近三年,学校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570余项,其中国家级荣誉72项,如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在“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中荣获金奖。同时,深入推动优秀“双创”项目从赛场走向市场,学校众创空间已成功孵化创业企业20多家,有三名学生荣获省级大学生创业典型。

5结语

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适应变化、探索未知的能力。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以育人为根本的双创教育既要通过校企协同的体系化构建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要通过校企协同的成果性转化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搭桥。

基金项目:202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思政格局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2YB290);202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校企协同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02101085040)。

参考文献

[1]徐新洲.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机理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63-67.

[2]董慧.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6(11):38-41.

[3]郭玲,曾杰豪.从概念溯源探寻新常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内容[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4):72-75.

[4]王香兰,晋颖.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7(9):24-26.

[5]吴洁牛,彦飞.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J].教育与职业, 2019(23):63-6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