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强化高校研究生团员意识教育路径探索

2023-08-21马骁王晶赵闪闪薛达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马骁 王晶 赵闪闪 薛达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将人才支撑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高地,研究生是青年人才的优秀代表。高校要做到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和成就人才就必须抓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引领青年运动方向中的重要作用尤为关键。然而研究生团员意识教育面临现实困境。提升高校研究生团员教育和管理的实效性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着力点。本文以外语类研究生青年作为群体代表,分析归纳当前研究生青年团员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尝试从提升基层团组织能力、强化研究生团员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等路径入手,在实践中探索解题方案。

关键词:青年运动方向;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生团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6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部署作了明确规划和指导。高校不仅要重视培养人才,更要重视团结人才和引领人才。在高校人才思想政治引领中,发挥共青团青年引领工作的核心作用尤为关键。共青团员是中国青年的主力军,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引领者。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是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奋斗“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当前历史阶段,团结青年以实践中国青年运动的新时代使命是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的关键。必须教育引导青年认识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内涵和时代性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因此,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必须要教育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奋斗理想,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念。研究生群体是高校青年中的中坚力量,是将科学研究和学科理论转化为社会发展成果的生力军,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研究生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应被忽视。团员意识教育可作为团结和引领研究生青年思想的有效途径。

1 党内关于共青团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于中国青年运动就做出过指示,认为在五四运动中的数十万学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是其比辛亥革命更进步的表现。“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在革命年代,延安青年的使命是团结工农群众,以身示范。“延安地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地模范”“延安地青年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学习革命地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正因为如此,延安成为革命年代里中国青年的思想灯塔和革命圣地,吸引着众多有志青年投身革命实践中去,为党的革命事业团结和培育了大量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青年儿女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浪潮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奋斗。党中央对青年的教育引领提出“四有”目标,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邓小平着重强调对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这一时期青年工作的重点方向即是团结青年,在青年中间树立共产主义信念。

进入21世纪后,2004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团员意识教育的重点是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引导高校青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旗帜,塑造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以应对中国“入世”之后社会变化的新形势对青年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2018年习近平提出“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青年工作置于战略地位进行部署,既出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又逐步明确了青年工作在新时代的主题、职责使命、路径方法和目标。共青团在青年工作需要重视政治引领作用和教育实效,动员青年投身新时代建功立业。

2022年建团百年之际,习近平在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三重身份既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实际要求和指导,也是对于新时代青年运动的价值阐释,亦是中国青年的三大时代使命。这一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团员意识的三个重点内容即思想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和行动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指出了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明确了在党的指导下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目标,要把青年锻造成为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继承党的事业是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培养和引领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担起民族复兴的伟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高校研究生是青年群体的杰出代表,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行的关键力量。然而调查显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有待提升。以广州青年为例,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了解”被认为亟待加强。提升研究生团员意识教育的实效性能够有力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外语类研究生团员专业特点鲜明,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思维能力。针对该群体开展的团员意识教育对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团员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2 高校研究生青年团员意识现状

2.1 研究生团员思想特点与误区

互联网信息分享技术的迭代式发展赋予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全新的社交模式和学习互动空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信息资讯的传播从简单文字到图片信息,再到如今基于4G和5G技术的视频形式,将信息内容以融合文字、视频图像和声音等更加立体化多维度的方式传递给使用者,深刻地影响着用户的认知和每日获取信息的结构。

外语类专業的研究生青年更容易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文本,更易于受信息文本所蕴含价值观和文化景观的影响。在专业学习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外语类研究生会较为频繁地接触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的信息文本,因而更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同时,在外语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受到信息文本潜移默化影响,更熟悉美西方所宣扬的价值体系话语,从而有将美西方价值观作为自身言行参照标准的风险,倾向崇尚所谓自由放任,强调个人至上,乃至陷于集体意识淡薄的误区中。在外语专业研究生群体中,团员身份具有广泛性,因此应利用好研究生团支部的堡垒作用,发挥其思想引领的灯塔作用,引导研究生团员在政治上持续学习,增强思想定力。

相对而言,研究生团员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界定能力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在政治思想的学习上常趋于弱化,尤其是在长期与西方文化接触过程中,对其不良思潮的侵蚀警惕性不强,对于一些意识形态圈套识别不及时,因而可能产生思想偏斜甚至影响到个人言行。个别研究生在社交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引起网络舆论等事件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研究生阶段,团员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做好专业知识的拓展与研究,对自身团员身份的学习和组织生活等义务存在弱化处理等问题,以至于在思想上可能放松作为团员的政治学习要求,团员政治意识有待针对性强化。

2.2 研究生团员身份意识降低

研究生团员的在主体意识上存在团员身份被动化的问题。从学生自身来看,信息多元的自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团员的表达方式、学习习惯及思想诉求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交媒体中不难发现,青年网友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自动化身“吃瓜群众”,陷入自媒体“圈层化”的社交交流方式的桎梏,对事情的认识往往浮于表面,缺乏对实时资讯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考,被各种舆论“牵着走”,即陷入“信息茧房”的怪圈。再者,研究生团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待增强。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研究生青年的参与率往往低于本科阶段的青年学生。

一方面是因为学业重点的不同,研究生群体更专注于学术领域的深耕和钻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研究生团员模范意识有待全面化提升——不仅需要在学习和研究中做好榜样和表率,更需要发挥团员政治身份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社交媒体中,需要研究生青年发挥建言献策的主动性,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成熟的专业分析,解蔽网络舆论场中极端娱乐化、过分庸俗化的舆论乱象,做好青年群体的模范表率作用。对于外语类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同时需要重视自身团员身份的使命和责任,不将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或者活动视为累赘、敷衍以对,应将学术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发扬在政治学习和实践中,发挥团员的使命意识和行动意识,团结带动身边青年将研究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3 高校研究生青年团员意识教育的困境

通过分析外语类研究生团员现状后不难发现,研究生团员意识教育面临共性困难,主要体现在团员学习教育组织化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团员管理过程中须应对成员结构的复杂化局面以及研究生青年在追求个体利益方面更加看重等方面。

3.1 研究生团员学习教育需要组织化创新

高校研究生教育由于办学情况、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各不相同,研究生的管理服务相对独立,各高校对研究生团组织的设置也不尽相同,缺乏配套的管理服务体系。这也致使研究生团组织在组织建设工作中缺少抓手和主心骨。对于高校及院系培养单位而言,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和科研训练,对研究生团员教育及团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继续强化。各培养单位较少设立团总支来负责研究生团员思想教育、支部建设以及团员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培养单位在管理队伍中很少有专门针对研究生团务工作的部门及人员,大多采取兼职身份管理研究生团员及团务工作。团组织培养教育“领头羊”的缺失给研究生团建工作带来了影响,对于研究生团员教育培养首先应从组织建设的层面予以强化和提升。

3.2 研究生团员管理须应对结构类型复杂化局面

在当前高校以高水平科研人才为导向的背景中,对研究生青年人才培养的关注重点多聚焦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等领域。同时,高校和社会环境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衡量的标准更加规范,评价指标越来越具体,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用人门槛也在逐步提升,使得研究生青年在就读期间担负着巨大的学习科研压力。研究生阶段所处的年龄、身份角色、学习的广度和宽度均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差别,除了自身的学习进修之外,还需要兼顾婚姻家庭、工作事业。而在压力面前,又需要面临学习年限制约和专业研究的深入和创新要求逐步增加等困境,给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施加多重压力。因此,研究生已在处理自身学业、生活上分身乏术,更加难以腾出时间精力做好团员的角色,重视团组织生活与教育。

3.3 研究生个体利益追求与集体意识规范相冲突

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党员比例略高,新生入学后便归属各党支部管理及教育,经过访谈和观察,部分研究生党员存在政治身份认识不足的短板,有的认为“入党便退团”,既没有积极参与团组织的教育活动,也未发挥好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出现了缺乏团员身份的认同感,对班级团支部归属感下降的认知误区。部分研究生呈现出缺乏对团员身份的强烈认同感和对共青团组织的归属感。对于自身所在团支部归属感不强,甚至有部分研究生认为若在短时间内难以发展成为党员,则自身团员身份对自己各方面发展并无特殊用处,因而也忽视团员义务,陷入功利主义的误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心态侵蚀了自身团员意识。

4 强化研究生青年团员教育实效的路径方法

破解研究生团员教育的共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当前时代主题赋予时代青年的使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呼喊接续奋斗的新生力量。研究生作为中国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应当担起时代重任。针对当前研究生青年团员意识的现状以及团员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现实困境,需要从提升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强化研究生团员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等路径发力。

4.1 提升组织力,深化支部建设凝聚团员

加强团的基层建设重点在于优化提升团的组织力。解决研究生基层团组织基础薄弱、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首先需要完善制度建設。团的基层组织不虚设,团员骨干做实事,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从研究生年级团总支到专业班级团支部均予以落实和重视,并纳入高校团组织的管理架构之中。以主题团日活动为基础,促进团支部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凝聚。直面研究生团员生活和学业上的切实困难和需求,突显团组织基层工作的实效性。例如通过调研等形式了解支部成员在学业初始阶段的实际困难,组织开展专业学习如研究方法分享会等,又或者积极邀请高年级同学或往届校友进行传帮带分享交流活动,回应团员热切关注的学业、就业和研究生涯规划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深化支部建设,在办实事中团结青年,提振组织力的同时凝聚团员青年。

4.2 提升引领力和服务力,学术创新赛事引领团员

引领青年需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走进青年,做青年友,发现青年学习生活中的焦点、重点和难点。研究生青年學业压力大,发展空间也面临“内卷”困境,因此,可以将团的基层组织工作侧重在与研究生青年实际需求相结合。如尝试将团课主题融入学术创新赛事中,帮助研究生团员以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动式探究替代以往被动地听课。最大程度发挥研究生团员的科研学习主动性,促使团员在研究中深入接触、了解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在解决社会课题中树立其团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外语研究生人才而言,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内涵,将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传递至海外。在团支部的建设过程中采取“将管理观念转变为服务导向”的方式,即以学术创新赛事为基础,发挥团组织的引领力和服务力,服务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成长。与此同时,号召并发动研究生青年利用学术研究的田野调查和实践调研等环节,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发挥青年志愿者和青年突击队在青年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4.3 全面发展理念筑牢团员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

教育引领研究生团员做到政治教育不缺课,纪律意识不缺位。重视将研究生团员思想建设与专业背景相结合。例如外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常强调全人教育理念,在涵养人文素养精神的同时,更需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根基筑牢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立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尤其对于团员意识的教育更需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摒弃只关注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的狭窄目标,重视团员青年政治意识的不断深化,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强调整体与联系的重要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向筑牢研究生团员意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引导外语类研究生青年在学习美西方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同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高质量,针对性强对研究生青年有实际帮助的团组织生活丰富,其在追寻学业过程中的精神内涵,助力青年抵抗精致利己主义的侵蚀和裹挟。

5 结语

社会主义强国梦的实现必须要依靠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领和凝聚青年人才,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人才强国的基本点是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在思想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使青年一代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重视青年人才,则必然要重视研究生青年的思想教育。培育研究生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需要依靠团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青年引领和思想教育。面对研究生团员意识教育中出现的困境,要以青年知心人的身份出发,探索青年引路人的有效方式。了解研究生团员的同时走进其中,将优秀青年团结在党和团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共同前行。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40193.htm.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8559,568.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191.

[5]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11116).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1/16/c_1128069706.htm.

[6]涂敏霞.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91.

[7]黄艳.新时期研究生团建模式探讨[J].黑河学刊,2010,(12).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中国梦”与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