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劳技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

2023-08-20王文英

关键词:劳技教学内容学科

王文英

摘 要:劳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初中劳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完成对劳技课的教学任务。但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落实,以及如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对劳技课也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同时,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劳技课的开展也与新时期教育理念出现了分歧。因此,提升劳技课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需要相关从业者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于初中劳技课而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初中劳技课中进行渗透和应用是相关学科教学工作者势在必行的教学要义。

关键词:初中劳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62

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在教学中是近年来教学工作以及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落实,现如今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劳技课的开展意义

1.开阔学生视野

劳技课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学科知识以外的技能,使其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劳技课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一些技术进行了解和学习,同时还能使其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区别。

2.综合性

劳技课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则是其更加具有综合性,相较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对某一类知识进行具体的要求,而是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新时期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科特色。劳技课的教学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还能够起到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二、初中劳技课的教学现状

1.難易程度分布不均

劳技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完成,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不合理,或是盲目根据大纲开展教学工作,导致一些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匹配,教学内容过难和过易都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与此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无法感受到学科的趣味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劳技课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以及现实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单一一直以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问题所在。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如今仍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课本上的教学目标为主,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尤其是在劳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将完成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工作质量不断下降。事实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丰富的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同时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措施,只有丰富的教学模式才能确保教学的趣味性。

3.缺乏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导致劳技课无法发挥其作用。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团队意识要求很高,只有具备团队意识才能保证人才在团体合作过程中能互相配合,保证企业甚至是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劳技课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模式下完成任务,但一些教师并没有重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学科的教学作用没有最大化发挥出来。

4.师生沟通不足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对此有所重视,同时,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影响,不愿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恶性循环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需求,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劳技课的教学意义,导致其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一来是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二来是学科无法发挥其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浪费了教学时间以及教师精力。

5.评价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采用自身单方面的评价和考核对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及学习质量进行评定,事实上,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思想意识培养极易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也会受到单一的评价模式影响,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足,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学生而言极易造成对其心理上的打击,影响其对学科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科学习的认识,对其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丰富评价方式是有效开展劳技课教学的关键,也是完善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三、初中劳技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改变是保证学科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劳技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导致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然以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及课本的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

例如,在以往教学一些木工等技术时,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进行观摩,能够亲自实践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校邀请专业的木工师傅对学生开展讲座,在专业师傅的讲解中融入对我国大国工匠精神的渗透,使劳技课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的木工鼻祖—鲁班,通过劳技课提升学生对我国工匠精神的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传统手工艺者的重视。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对工匠精神的发展以及传承可以看出,现如今对工业化带来的流水线式生产对我国的传统手工艺造成了负面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意义以及历史意义的了解越来越少,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习兴趣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劳技课中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学科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融入教学内容,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时期教育理念下,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引导尤为关键,只有教师有效开展引导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3.挖掘传统优秀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因此各地都有着不一样的人文特色,带领学生学习和了解该方面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在劳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以及在家庭环境中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活动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在劳技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渗透。

例如,在开展柳条花篮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介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手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使其在参与学习编织花篮的过程中更加理解手工艺制作的深层含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柳树的生长进行观察,并结合我国传统手工艺与植物和农作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讲解,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拜访一些当地的手工艺者或是非遗传承人,通过学生的参观也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4.与传统节日的融合

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含义以及文化意义也极具教育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带领学生开展“粽叶飘香”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包粽子,在粽子的制作过程中对端午节的由来进行讲解和交流,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历史人物“屈原”的历史事迹,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粽子的特点,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以及人文特色对不同地区的粽子进行了解。基于此,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

5.改善评价方式

如上文所提到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评价方式的丰富,在优化评价方式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所在。评价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单一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并没有结合学生的想法以及学习需求,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也了解不足,无法发挥评价作用,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

四、初中劳技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将传统文化直接向学生进行展示,吸引学生进行学习。这类实践措施可以应用于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民俗博物馆,使学生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观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其在参观的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同时还能实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敬畏之心。

2.预习导入

为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对知识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并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导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例如,在教学编织中国结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结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小组合作,整理中国结相关知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与他人分工协作的方式,了解团队的作用,实现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其次,在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使其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基础,对中国结的编织进行学习,在思想意识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实现对劳技课教学内容的学习,真正实现将劳技课堂发展成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3.信息化设备的使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如今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同时信息化设备也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为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初中劳技课上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带领学生观看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图片、视频等内容的观看可以有效促進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其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还能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录制实践过程并进行讲解,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丰富教学模式。

4.作品展示

为丰富评价方式,结合劳技课的教学特点,同时也为了发挥劳技课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渗透,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校园展览的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教师应当与校方进行沟通,每学期定时举办展览活动,使展览活动成为每学年师生期待的校园活动。其次,在活动展品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完善整个展览的具体流程,从选题的确定到具体分工以及展览目的,使学生全程参与其中,促进对学生策划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劳技课的作用。通过展览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欢的作品,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评价,避免传统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也促进学生的参与。

5.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入

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更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与当地文化部门进行合作的形式,带领学生参加在当地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通过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初中劳技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使劳技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方式之一,同时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内容中挖掘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使二者更好地进行融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时期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身教学工作符合新时期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陆晓明《探析新形势下初中劳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28期。

[2] 叶丽《初中劳技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现代教学》2019年第Z3期。

[3] 戴燕《基于新〈课标〉理念提升初中劳技课堂教学有效性》,《文教资料》2017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劳技教学内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超学科”来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