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礼仪教学对提升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

2023-08-20唐亚琼

关键词:礼仪中职素养

唐亚琼

摘 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中国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礼仪课程是很多中职学校的公共必修课,也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礼仪教学不论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还是文化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应给予足够重视。用礼仪教学来培育、提升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礼仪教学 中职生 传统文化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63

隨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职业道德、礼仪形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外在修形,内在修心,不论是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是未来就业都有着直接影响。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中,虽然也很重视学生的礼仪行为训练,但由于没有结合中职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没有针对学生今后在礼仪上的需求,制定出完善、系统的教育培养方案,对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带来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礼仪教学和传统文化素养有机结合,用礼仪教学来提升中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礼仪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传统礼仪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优秀传统礼仪中精神内涵、文化意蕴的深入挖掘,然后将其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以此来为中职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持,礼仪教育更是如此。在平时的教育引导中,若只是单纯地让大家了解、掌握基本礼貌用语、行为习惯,而没有对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产生足够重视,极易导致学生成为缺少是非观念、文明礼貌意识淡薄的人,会给其未来职业道路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促使更多中职生真正成长为学礼、知礼、懂礼、用礼的优秀人才,除了礼仪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此来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另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历史上与“礼”有关的名家名句有很多,如“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讲究文明礼仪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在中职教育中,必须要重视礼仪教学,以此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二、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现状

作为文明古国,在学科教学中把握契机,整合各类资源条件来提升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是每个教师都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就现阶段来看,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未对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作出全面挖掘,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都缺少足够重视。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效果也一直不够理想。这不仅难以为中职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无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难以为中职生文化修养、社会交际能力的提升带来促进作用。因此,为了给其未来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应给予足够重视。

三、礼仪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素养相结合

首先,重视学生礼仪习惯培养。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应将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重视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当中。礼仪课程的学习是要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论是对待人还是事情,都可以始终放平心态,让周围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落落大方,以此来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很多中职生对礼仪课程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将礼仪课程作为必修课,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出进一步规范,能在礼仪教学活动参与中,挖掘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其次,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强化中职生礼仪修养培养过程中决不能忽视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若能够让大家一直在干净、整洁且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也一定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礼仪教学与传统文化素养相融合,教师要营造良好校园礼仪文化氛围,提醒并帮助大家有效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文明礼仪修养的逐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在校园内,要积极倡导文明言行。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等路径来进行礼仪文化知识的传播,坚决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的现象。又或者是组织学生定期围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文明礼貌现象,以及自己了解到与“礼”有关的名言名句开展讨论会、演讲会,又或者是通过文艺活动等形式来优化礼仪知识的渗透,让大家通过不同的角度、以多样化的形式来了解、接受礼仪文化教育,能够自觉规范言行举止、提升文化修养,进而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最后,对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力量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使得中职生的自我内化、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以获得更理想的环境。让学生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还是未来走进社会当中,都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文明礼仪气息。

四、礼仪教学对提升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

1.基于日常礼仪教学提升学生行为修养

在以往的中职礼仪教学中,不少人片面地认为,只有酒店、旅游等一些服务专业才需要开设礼仪课程。所以,其他专业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但其实,不仅是酒店、旅游等服务性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礼仪,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礼仪。礼仪教学并非局限在服务型专业教学当中,而是要有效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自中考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礼仪表现相对较差,非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对此,不论是哪一个专业,中职教师都不能忽视日常礼仪教学,要选择更适合的方式来增强礼仪教学,为中职生行为修养、良好习惯的形成发展,以及提升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带来积极影响。

2.加大礼仪技能培训力度形成礼仪规范

对于中职院校设置的大多数专业来讲,学生只需要能够做到日常礼仪规范即可。但针对酒店管理等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讲,礼仪学习则使其必须要掌握的一种专业技能,主要是因为礼仪会反映出人的形象、语言应用等诸多方面特点。正因如此,一些中职教师在礼仪教学方面一直都处于较浅的层面。礼仪教学的覆盖面虽然很广,但系统的礼仪实践训练还比较少,这也是一些学生的礼仪一直都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中职院校开设的内容,除了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顶岗实习这一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专业技能训練作为学生顺利进入顶岗实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才能够为之后的顺利实习,更快地适应生产节奏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大礼仪培训力度,使得更多的中职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能够全面适应个人就业方向的礼仪规范意识。

比如,以护理专业来讲,在开展礼仪教学培训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面临哪些情况。所以,教师要提出更高的礼仪规范要求。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职业形象塑造”,融入一些古代的传统礼义,或者是扁鹊、华佗、李时珍等杰出医学家的事迹。如,明代名医赵献可之子赵贞观精通医术,且忠实厚道,治病时不论贵贱,从不计较利益。这些职业传统也为医生的职业形象增添了很多光彩。

另外,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成两两一组的小组,优化演练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态度,以积极的心理来面对职业训练。基础礼仪训练结束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开展高阶段仪表、仪态礼仪训练活动,让大家在各类训练活动中正确认识得体着装、仪容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比如,可以将《黄帝内经》中的一些内容融入训练当中,其中对医生的外在形象就有一些简要的描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众脉不见,众汹弗闻。强调的是医生在诊疗中要表现出目不旁视,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风度。

3.提升礼仪教学水平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处于敏感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讲,大多都不喜欢,或者是有些排斥教师、家长的约束管理。礼仪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中应从个人衣着、语言和心态等方面入手,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具有的约束性较强,这也是礼仪教学活动开展难度较大的一个原因。相比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讲,中职生会更早地迈入社会职业竞争的行列。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学生若只是单纯掌握专业技能而没有足够的人际交往经验,学生的职业生涯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一些中职生普遍认为礼仪课程只能单纯帮助自己保持外表形象上的整洁,也正是因为这种片面认识,才会导致一些学生一直都对礼仪学习保持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其实对于中职生来讲,礼仪教学不仅仅是表现学生个人行为素养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锻炼、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此,中职教师在开展礼仪教学活动时,可以着重从人际交往层面入手,强化礼仪教学,从整体上增强中职生的礼仪认知。

比如,教师在开展礼仪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礼仪交友”这一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礼仪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着重围绕“形象”“服饰”等主题来丰富礼仪教学内容。如,在古代是需要按场合来穿不同的朝服、公服与常服的。若离开府衙去办一些私事,又或是在家里的时候,就不需要穿朝服、公服、常服,可以穿一些袴衫麻鞋之类的。简单来讲,就是不可以穿着随便的服装去上朝或是办公,也不能穿着冠服到大街上闲逛、玩乐。教师可以由此来引导大家思考现代的礼仪交友中,在服饰、形象上应该注意哪些。

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行为示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场工作礼仪的具体内容。在礼仪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将教室视为办公室的模拟场所,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所学礼仪知识的机会,为之后更好地应对职场人际交往提供支持。在这类模拟活动中,学生会清楚认识到,礼仪能够将自身的内在素质充分反映出来。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对学生礼仪的认知情况进行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周围人礼仪的评价,还有学生对礼仪学习的意愿等。另外,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为之后的礼仪教学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4.挖掘礼仪文化资源,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中职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传统礼仪文化现象,蕴含的人文精神也很多,教师若可以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的礼仪文化现象与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有机整合,不仅能够获得学生的广泛关注,也能够促进中职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教师要对传统礼仪文化资源做出全面挖掘,并恰当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更详细的讲解来由小见大,让中职生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的传统礼仪文化。

以《荆轲刺秦王》为例,课文中就涉及祭祖方面的一些礼仪,在临行之前,荆轲通过祭祀来请求神明的庇佑,其中的封建迷信成分虽然很大,但除了消极面之外,祭祀礼仪也能够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祭祀礼仪在课堂上的有效融入来摆正大家的态度。比如,清明节的时候,大家可以通过叠纸鹤、诵经典等方式来祭奠英烈或是逝者,这也是对已逝者的一种礼敬,而不是迷信。

5.组织多样化礼仪训练,培育礼仪精神

针对不同的训练活动,应采取更适合的训练方式,以此来增强训练效果,强化礼仪精神的培养。

以“表达与交流”这一专题教学活动为例,应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视为重点,在组织教学中,可以着重围绕“课堂礼仪”“求职礼仪”,以及“宴饮礼仪”等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或者是将古代的一些礼仪内容融入其中,如古代入学礼仪有:整理衣冠、祭拜孔子、开笔等。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礼仪行为练习。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礼仪案例恰当融入课堂当中,让大家结合现有生活经验来对社会上的一些失礼行为进行讨论分析,加强评价总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锻炼,礼仪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也会更加巧妙,让更多中职生在表达交流中加强对礼仪文化的认知。

另外,为了更好地引导中职生增强礼仪体验,教师要多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适合礼仪教育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礼仪情境、场合的创设来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特殊的学习体验,鼓励大家多以教材内外的礼仪知识来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中职生对礼仪文化的理解,也能够为之后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教育除了要落实好技术培养工作,人文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升也是重点。为此,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有效融入学科教学当中,以此来为中职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为之后的学习成长与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既可以为中职生礼仪修养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社会交往。

参考文献:

[1] 吴美华《试析中职生语文教学对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的路径》,《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9期。

[2] 杨鸿女、刘力、林美治《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生礼仪素养调查报告——以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才智》2021年第2期。

[3] 张欣蓓《融传统优秀礼仪于语文教学,全面提升中职生礼仪素养》,《2020年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展评活动》。

[4] 郑钦《中职礼仪教学在中职生培养的作用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礼仪中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