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式方法

2023-08-20刘琪

高考·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刘琪

摘 要:“五育融合”理念主张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倡导充分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课标》)中在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也以“家国情怀”素养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品德教育要求,旨在通过历史实践活动优化学生的家国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命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命运关联起来。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也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也将从三个角度,即创设主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思考与情感;整合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家国认识与思考;设计实践活动,优化学生的家国理念与担当意识,阐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根据《课标》中对于“家国情怀”的解释,高中历史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出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要唤起学生对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能够主动为实现民族自强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在历史学习中产生高尚的人文追求。这就突出强调了历史课程的“德育”功能,也体现了要促进“五育融合”改革的总要求。就目前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以智育为主的教学现象,课堂上师生双方会围绕历史事件、历史线索等展开丰富的讨论,而学生虽然会在历史学习中产生一定的爱国情怀,但是因为缺少系统的指导与熏陶,并不能将自己所产生的爱国情怀转化成具体的行动,也不能自觉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与时代担当[1]。这就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发展,难以实现“五育融合”。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在积累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形成良好的家国意识,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以便真正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创设主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思考与情感

情境教学是优化学生思想情感、品德意识的重要策略之一[2],有效的课堂情境能够展现具体的社会文化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限制,非常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能自主思考人类共同命运的发展,主动从人文角度展开思考与探究。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应在课堂上创设多元化的主题情境,切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能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考状态,也能在探究历史知识时主动思考家国命运。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主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体验下保持着良好的情感体会。

(一)借助电教媒体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课程记录的是已经逝去的历史事件,也展现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学生也经常因为时空限制而难以理解历史事件所反映出来的一般规律,所以也无法真正从人文角度思考历史现象。在信息时代下,高中历史教师则可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在课堂上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3],有效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能自主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比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便整理了央视关于改革开放多年成果汇总所录制的短视频,经过视频剪辑与重组创设了电教情境,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航天、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据此引导学生说出个人对于家乡变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在情境中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能够感受祖国的强大与繁荣昌盛,也能明白改革开放正在进行中、不会结束这一客观现实。这样一来,学生便可在主题情境的引导下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也能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关系着每一个同胞的成长与未来,由此产生祝福祖国昌盛、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电教媒体展现了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利用短视频将数十年的发展史浓缩成几分钟,可切实丰富学生的直接感知,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情感體验与家国意识,使其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

(二)利用生活资源创设主题情境

历史课程内容虽然记录着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这并不代表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割裂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文化风气、行为模式等,也衍生出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可利用生活资源去创设主题情境,由此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的成长体验去分析历史事件、思考家国命运。

比如: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便整理了本地政府印发的地方性发展政策,并重点整理了关于学校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以及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关于“立德树人”,促进科技、创新与学校教育统一发展等相关生活资源,据此创设了主题情境。这就便于引导学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思考通过科教兴国振兴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怀与重视,有利于促使学生思考振兴中华民族的艰巨任务及其必然性,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家国意识。由此,则可切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主动按照时间线索整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做的主要改革,初步唤起学生的民族责任与担当意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选择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民族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学校教育改革去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结合最新的时事新闻使学生明白振兴中华民族需要培养优秀人才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三)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有效情境

角色表演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突出优势在于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空环境下各类历史人物的经历、思想等[4],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可设计角色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展现各类历史人物的行为经历,使其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

比如: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便在课前组织学生搜索了与老子、孔子等各位学者相关的历史资料,也利用《典籍里的中国》组织学生观看了与《论语》《道德经》这两本历史文学著作相关的历史视频,使学生能够自主扮演多位学者,并且能够通过丰富的表演活动展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生动再现墨家、儒家、道家等各位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展现各个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在课堂上,学生也可通过角色表演感受各位思想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传播的主要思想观点,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历史认知。

角色表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境创设方式,学生是表演的主体,通过必要的肢体动作与台词去展现某一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更能体会各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行为意图,也能促使学生在角色表演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由此,则可切实优化高中生的历史认知,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整合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家国认识与思考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资源载体[5],也能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使其主动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命运意识,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参与民族复兴与祖国发展活动。常规的高中历史教学一直都是以教材知识为主的,但是教材内容有限,且单元知识固定,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主动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目标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切实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主动产生高尚的人文追求,充满情怀地关注现实问题。在此方面,教师则可整合以下几类课程资源:

(一)整合历史辅助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

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而几本教材是难以完全记录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则可自主开发、整合历史辅助材料,拓展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全面整理各个时期下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能自主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更有效优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教学实践中,本班学生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笔者也根据学生的兴趣整理了道家、儒家、法家等多个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典型人物的经历,也引导学生整理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具体历程,使学生能自主梳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经济发展、文化成果。利用丰富的课外辅助材料,本班学生的文化自信逐步变强,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孔子、老子等人在千年前便說出了至理名言、处世哲学时,便对古人智慧产生了强大的自信与民族自豪感,顺利激发出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整理历史辅助资料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时空线索去梳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可组织学生阅读必要的文学著作、人物传记等,切实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顺利实现有意义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开发现实资源,引起学生对现实的关注

现实资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一类是随着时代变革与发展衍生出来的时代性资源,都是唤起学生人文情怀、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重要资源媒介,也将切实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可自主开发现实资源,使学生能从人文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结与共同目标,切实优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

比如: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便整理了我国关于促进国家、世界和平所印发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和平发展中所遇到的严重挑战等时代性资源,使学生能够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思考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意义与长远价值。在本节课上,笔者还利用丰富的时代性资源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在和平发展中所遇到的严重挑战,以及国家在应对相关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付出的行动等。由此,则可引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便于优化学生的家国意识,使其顺利实现有意义学习。

(三)开发网络资源,培养家国自信

除了上述两种课程资源之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去拓展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网络咨询激发出学生的家国自信,使学生能一直对国家与民族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自觉承担起时代责任,投身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知识时,教师则可利用互联网上各地所组织的汉服文化节,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上汉服走向国际、走向社会的网络资源,展现汉服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使学生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使其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实现民族复兴。

整体来说,在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历史课程内容,构建连贯性、全面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能在多元化的历史学习活动中形成家国情怀。

三、设计实践活动,优化学生的家国理念与担当意识

杜威曾在“做中学”理念中主张,一线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直接体验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动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则可设计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家国认知、民族情怀。在此方面,教师则可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实践活动:

首先,根据乡土环境的特点设计实践主题,明确实践任务。在此方面,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实践主题的特点促进跨学科合作,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力保障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承担起民族担当。

再者,注重实践活动的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实践体验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升华情感,增强家国自信。

比如: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一课教学实践中,本班学生在历史课上从理论层面整理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以及东欧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同时也能根据我国历史发展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具体的发展史实。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使其对我国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的史实与历史选择有进一步认识,笔者设计了一轮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要自主搜索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以家乡的时代发展与进步为例做出历史解释。在本轮历史实践活动中,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整理了家乡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具体过程、改革成果,全程处于主体探究的地位,自主搜集家乡文化史、乡土文化史,在实践中树立道路自信。在此基础上,学生则可在班级内展示实践成果,讲述自己对于家乡发展、社会进步所产生的自豪感、认同感,以及渴望参与家乡建设的高尚理想,在分享与交流活动中顺利形成家国情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五育融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在课程实践中设计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并为此创设丰富多元的主题情境,结合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去优化学生的家国意识,组织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自主参与历史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使学生能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并由此树立高尚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叶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2(36):94-96.

[2]肖静.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思考[J].高考,2022(33):171-173.

[3]张伟琴.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31):65-67.

[4]丁雪凤.试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J].高考,2022(30):170-173.

[5]王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0):73-74.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