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3-08-20陈娅楠

关键词:英文英语教学传统

摘 要:随着新时代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在当前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在不断积淀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对有效渗透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28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受语言的影响,部分教师局限于教材内容,向学生拓展传统文化的意识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英文时,容易陷入认知误区:即认为学习英文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是完全割裂的。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活动中,使其真正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内容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认知观念待加强

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其中的认知观念较弱,主要原因是:第一,英文教材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较少。当前英文教材主要以讲解国外多样化的丰富习惯为主,通过引入国外民俗,引入单词、句子等,以此帮助学生展开对英文的学习。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内容,且将考试“考高分”作为最终的英语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到的传统优秀文化内容极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第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在安排各科目课时数时,会将英语科目的上课频率压缩,有的年级一周甚至只上一节,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英语教师不得不照本宣科,对课外知识极少提及,阻碍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吸收。第三,英语教师缺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对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可以了,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英语课堂没有多大关系。且受自身教学水平的影响,部分英语教师不能有效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传播受限。

2.文化输出方式待优化

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对文化本身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就要采用符合他们理解能力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传播效果。但实际上,部分英语教师依然将“知识”作为课堂活动的重点,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階段的研究和关注,导致在采取渗透方法时,过于刻板单调,最终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对英语新知识的吸收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又生硬地融入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教学时更加吃力,久而久之反而无法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文化输出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待优化改进。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理念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观念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分辨能力不足,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时,难免陷入迷茫。比如,有些学生对外来文化过于好奇,盲目追求所谓的潮流,导致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的传承和发展。而英语教师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能揭开外国文化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外来文化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中外文化差异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认识,能够在对比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至今的魅力,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从心中产生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理念。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人们的品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除接受家庭教育外,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传统优秀文化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有利于个人良好品格的形成。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教学中,将优秀文化中的积极教育元素传递给学生,比如在课堂导入中引入英文版《乌鸦喝水》,让学生在学会简单的英文单词时,明白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道理。教师将英文课程同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挖掘出传统文化中同英语课程相契合的部分,以此激励学生爱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有利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学校作为弘扬文化、落实教育的重要场所,要紧跟教育时代的潮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可否认的是,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外语课,受限于教材内容,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且学生对外来文化过于好奇,对西方节日的关注多于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关注,教师对此要有意识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认同,有利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英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目前的英语教材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介绍国外的一些饮食、节日、文化风俗等内容,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部分很少。基于此,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针对教材中的内容,找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并将二者进行融合,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使整个课堂活动的节奏更紧凑,还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etseat》时,教师要考虑到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在课堂开始前可以询问学生“大家早餐吃了什么?”或者“大家喜欢什么美食?”以此引出今天的课堂主题。之后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时不时拿出中国的传统食物同国外的食物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中西方食物的差异性认识,教师还可以将常见的传统食物的英文说法板书,比如国外的食物通常是“bread,juice,milk,cake”等,中国传统美食通常是“rice,egg,dumpling”等。教师利用课文中的问答句式,邀请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通过一问一答,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英文句式和单词的相关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了明确的认识。

2.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宽文化视野

随着我国信贷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教学设备在小学课堂中逐步普及,这不仅改善了当前的教学条件,还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英语教师在将优秀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可以将智能设备进行最大化利用,借助其丰富的英语视听资源,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对传统英语教材进行补充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年龄特点,将智能化教学设备、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教材三者进行融合,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In a nature park》时,为了提升学生对本堂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视觉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入课本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另外,为了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在播放过程中,插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山川古迹的资料,待学生发现后,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景点叫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用中文回答之后,再引入英文:“同学们说得很好,但大家知道这些景点怎样用英文来表达吗?”以此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英文表达方式后,再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用英文表达自己在刚才的景点照片中看到的景物,如“river,grass,lake,cloud”等,将传统文化同英语课本内容进行融合,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3.丰富学生的课外英文阅读体验

教师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目光局限在英文教材上,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丰富阅读视野,进而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筛选符合其年龄特点和学习接受程度的课外英文阅读资料,或者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电影,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外英文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在提升英文学习水平的同时,加强其传统文化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第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英文读物。在小学阶段,考虑到学生对英文知识的掌握不够完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杂志和报纸,或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故事书,通过趣味性的阅读,不仅能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在学生的阅读中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第二,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在影视行业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比如《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中国传统功夫为主题,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在影片中,不论景观、服装,还是建筑、食物等都充满了中国元素,通过观看该电影,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地道的美式英语,还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功夫产生更深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电影如《年兽大作战》《小门神》等,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在观看电影时,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师将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从课堂上扩散到课堂外,不仅拓展了渗透形式,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多样性,还让传统文化的渗透从冰冷的文字中“走”了出来,更具个性化,使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体验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

4.创设蕴含传统文化的英语情境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如果沿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不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觉得枯燥,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极大影响到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进一步渗透。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英文情境,一方面能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英文单词、英文句型的记忆。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蕴含传统文化的英语情境,则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还能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以此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Colours!》时,教师一开始可以向学生展示彩虹的图片,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如过年的场景。之后教师向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们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春联是什么颜色的?”待学生回答完毕后,继续提问:“过年的时候,还有什么是红色的?”教师通过向学生强调“red”,让学生明白“re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非凡,让学生理解红色代表喜庆的意思,比如在结婚时,新郎新娘会穿红色的喜服,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同国外的文化完全不同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本堂课内容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5.组织传统文化主题的英文活动

英语教师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要善于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有意识地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文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以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深一层。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At the zoo》时,教师通过引入图片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各种動物的英文表达,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为主题,设计英文板报,鼓励学生在课下对自己喜欢的生肖动物进行自由绘画,大胆设计,将图画和英文相结合,在下节课时同大家分享。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对该传统文化主题展开主动探索,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总而言之,英语教师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时,要注意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同英语课程内容的关联点,并将渗透活动贯穿到整个英语课堂活动中,如挖掘英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英文阅读体验、创设蕴含传统文化内容的英语情境、有计划地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文活动等,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尽可能将传统文化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激起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吸收,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天津教育》2019年第21期。

[2] 黄瑜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年第11期。

(陈娅楠,1990年生,女,汉族,甘肃庆阳合水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英文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