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

2023-08-20贾天福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摘 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与魂。作为中华儿女,应当有意识地学习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也要厚植文化情怀,体现中国价值观念,让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培养正确的文化学习态度。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措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渗透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23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文化形式,作为数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均高度重视数学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渗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要认真研读,不断挖掘,大胆创新,借助多样的文化学习活动,带领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体现出数学科目的育人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满足当下教育改革的需求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颁发和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始终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提升。借助教材中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古代以及现代伟大的数学家,感受每一位数学家身上的伟大精神,从而启迪心灵,健全人格,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也与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要求高度吻合。

2.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经五千年历史洗礼,各种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历久弥新,对于当下社会的发展依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的血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能够团结一心的精神支柱,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植根的沃土。小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有助于在一言一行中关注文化意识,关注道德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过程中也能倾注满腔热血。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任何科目的学习均会对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纵观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路程可以发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必然不会获得长远发展,只有拥有综合能力才能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会从多个角度思考知识、生活、成长与传统文化间的联系,并培养反思精神,实践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

4.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小学生要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关注的目标。小学生接触的知识,成长的环境,均会影响价值观念的养成。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并形成积极学习民族文化,积极培养民族精神的习惯。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还能明辨是非,鍛炼思辨意识,培养批判精神,真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导致现阶段仍旧有一些人认为成绩高于一切。小学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只关注数学成绩的提升,并不关注对其他资源的学习。在启蒙阶段,学生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使看到传统文化,学生的兴趣也并没有提升。数学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抽象、晦涩难懂的特点,在较高的学习难度下,一些小学生就会出现畏难心理,只关注自己看得懂的信息,并没有积极探讨数学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还有一些小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学习数学知识时可忽略传统文化的存在。如此一来,错误的学习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

2.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就要首先拥有一桶水。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知识盲区,要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充电,提高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靠近教学目标。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依旧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缺少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这样一来,在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时,只能一带而过。由于教师讲授的方法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感受到文化底蕴。

3.数学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被忽略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数学文化资源,例如《九章算术》《三字经》《西游记》以及阅读专栏中均能看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影子,这些资源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题目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遇到传统文化知识时要为学生进行拓展。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讲解,在引导学生做题时却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这样一来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出现偏失。

4.数学传统文化的讲解形式有待丰富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借助教科书,但随着年级越来越高,仅仅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数学教学互相融合,可让书本变“厚”,内容变“多”。学生可在兴趣推动下有选择性地接触传统文化知识,并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的科学引导,适当拓展,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文化内容时只为学生讲述理论,没有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关故事或者深度思考文化背后的内涵,单一的讲解形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1.深度挖掘教材文化资源,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教师应当借助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找到文化讲解的最佳途径,并将这一途径共享,促进整个年级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教材中为教师展示的文化资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工作之余探寻更多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构建丰富的文化课堂。

例如,在讲解“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绘画艺术、京剧脸谱、建筑构造等,让学生了解到中式对称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常见的对称图形,或在父母的帮助下借助互联网找到其他对称图案。一些学生会找到建筑中的对称美,从而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形成初步认识。

再如,学习“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述我国货币的发展,从货币起源到最终人民币的形成,再到数字支付技术,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时代的变迁,帮助学生树立建设祖国的伟大理想。再比如学习有关“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搜索分数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汇总研究成果。一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会发现,《左传》中记载“诸侯国的领土不能大于王都的九分之一”。学生也能深刻认识到分数的历史十分久远,同时还能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2.借助传统数学益智游戏,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智慧

传统数学益智游戏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将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互相融合,也是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数学文化的主要形式。

例如,教材中为学生展示了关于七巧板的知识,教师就可将该类知识设计成益智游戏。七巧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学生通过七巧板可拼出各种各样形态独特的人物或动物,或者几何图案,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游戏,学生可提前准备好七巧板,并按教材引导拼出图形,或自主发挥完成图形创新,教师可让学生将图形与故事互相融合,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除此之外,华容道、九连环、孔明锁等都是备受学生喜爱的益智游戏,将这些游戏与数学教学互相融合,可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中关于数字的阵法和走位,让学生每次参与游戏都能获得不同的体验,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数学益智游戏的魅力。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益智游戏中暗藏的玄机,这些故事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跟隨教师的思路一起走进数学世界。

3.有效发挥微课视频优势,丰富学生文化学习体验

由于一些优秀数学传统文化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一些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传统文化,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鼓励学生借助动态图片和视频感知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微课视频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在视频中,学生会被优秀剪纸艺术家的创造力所折服。接着,教师将其与面积知识互相结合,让学生思考“如果将一个巨型的剪纸放大两倍,该剪纸的边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可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剪纸,通过剪一剪,测一测,算一算发现规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被剪纸背后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接着再发散思维找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正确解答教师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数学传统文化的理解会更深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在讲解习题中渗透传统文化,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是《孙子算经》中的数学经典趣题,这一趣题可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接着探究规律,最后由教师进行专业解答,“李白打酒”“两鼠穿墙”“今有物不知其数”等问题也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充分感受文化的趣味性。

4.追溯优秀数学人物故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历史中取得众多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每一位数学家的努力探索,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具体起源,或经过了哪些数学家的不懈努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小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为学生介绍我国元代著名数学家朱世杰首先提出小数这一概念的事迹,另外还可以为学生讲述数学家刘徽在撰写《九章算术注》时提出以下思路“微数无名者以为分子,其一退以十为母,其再退以百为母,退之弥下,其分弥细……”再如为学生讲解“方程”的相关内容时,可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书籍《九章算术》,学生在听故事,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人留下来的财富是如此宝贵,也能深刻体会到每一位数学家对于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经常学习这些数学文化,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认真学习数学,借助数学提高自身能力的习惯,从而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深刻感悟数学文化魅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也要发挥好课堂主阵地的育人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要养成积极接触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为此,教师就可将课内讲解与课外实践互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方式。

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字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时间查找与数字由来相关的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使用的计数的方法,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如,在二年级学习“时分秒”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继续寻找古人的计时方法,学生在查找资料中会了解到,中国是第一个发明钟表的国家,相信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寻找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学生会了解平年、闰年的具体产生,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代代相传中,数学文化散发的光芒越来越璀璨。除课余时间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等较长的时间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游戏,例如牛角棋、象棋、五子棋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个体接受学校教育的起点,更是学生智力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将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思想。小学数学知识看似与传统文化相独立,实则有着紧密联系,作为连接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科学讲解传统文化,让学生实现智力和素养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子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力》2022年第28期。

[2] 戴玉《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绍兴文理学院2022硕士论文。

[3] 刘平义《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家长》2021年第29期。

[4] 张永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数学大世界》2020年第9期。

[5] 吕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数学素养——以二年级下册〈数学〉为例》,《中小学德育》2019年第3期。

(贾天福,1983年生,男,汉族,甘肃庆阳合水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