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培养策略

2023-08-20薄纯月田夏彪

文教资料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注力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

薄纯月?田夏彪

摘 要:专注力与一个人的感知觉、认知、想象力、记忆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息息相关,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发展情况普遍堪忧,导致其学习效率低、生活质量差、与同伴交往困难。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从内部来看,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以切实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主,以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为辅,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爱好;从外部来看,教师在注重个人魅力提升和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家长在为孩子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做好督促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专注力 小学低年级 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专注力在此阶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锻炼毅力等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但当前,部分教师和家长忽略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加之学生年纪小,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导致其在学习中表现为学习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学习有意注意时间难以维持、学习状态和兴趣难以转移至课堂。因此,专注力培养应引起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的重视。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存在的问题

“专注力”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ttendere”,意为向前延伸。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波斯纳和玛丽·罗斯柏写道:“专注力机制构成了我们感知世界以及自主调节思想和感受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以感性的方式感知世界,很少意识到并反思“自己应该去做什么”,这恰恰是因为其专注力的缺失。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学生情绪不稳定、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是专注力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学习易受不同环境因素干扰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好奇好动,在这个年龄阶段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有趣的、与他们生活相关或者颜色鲜艳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可能手头上在做着一件事,但是听到、看到更有趣的事情就去做另一件事了。这恰恰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存在问题的表现之一是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而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与大脑成熟的程度有关。“研究发现前额叶在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相关区域包括背外侧前额皮质、腹内侧前额皮质、前扣带皮质等。”[1]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脑发展不完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学习易受不同环境因素

干扰。

(二)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有意注意时间难维持

学生专注力不足还可能是其情绪不稳定造成的,“小学阶段的儿童个体内情绪调节能力较弱,根据依恋理论,会向周围的依恋对象寻求帮助”[2]。学生在学习、做事、与人交往时会由于情绪的烦扰难以有效地投入学习和事务之中,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会因此产生隔阂甚至关系破裂。

(三)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学习状态和兴趣难以转移至课堂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不懂什么才是重要的事,只是喜欢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往往表现为上课精神不佳,下课精神奕奕。“小学生初步接受正规教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有限,学习内容并不能给小学生带来精神层面的乐趣。因此,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他们便会失去学习主动性。”[3]学生的兴趣集中在课后游戏阶段,到了上课时间他们还“意犹未尽”,专注力很难转移到课堂上来。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相对较差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家庭、教师等对其专注力的影响。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专注力的发展上也不同,因此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每位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其专注力发展的因素。

(一)儿童身心发展低龄化,连续性学习易断裂

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的因素之一是学生自身。由于年纪尚小,心智发展不完全,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都处于起步状态,其专注力的发展也较缓慢。“从生理方面来看,小学生的身体状况、神经系统发育、生理障碍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注意力状态。”[4]从心理方面来看,首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伴随年龄增长和心理逐渐成熟,学生原有的生活模式与学习模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意志不够坚定,因此会导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态度不够端正等,最终会出现失落感与厌烦感,无法提升学习成绩,并且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5]这种心理现状会使他们出现多动障碍、逃学、自卑等问题。

(二)家长教育督促缺位,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无自律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生长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重大影响,这一点在年纪较小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参与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专注力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孩子的注意力由此就分散了;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觉得只要孩子开心就“万事大吉”,忽略孩子个性品质的养成,造成孩子专注力缺失;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对孩子“不管不问”。“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显示,截至2018年9月,全国仍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6]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缺位起不到督促监督的作用,孩子的良好习惯难以养成。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专注力养成有一定影响。班杜拉通过洋娃娃实验说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习得某种行为,而观察学习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注意过程,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专注力养成起着间接的作用。最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家庭氛围等也会对学生的专注力产生影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融洽、家庭氛围良好,孩子的专注力也会较好。

(三)教师教学取向知识化,学生学习兴趣个性难生发

在学校中,学生主要受到教师的影响。首先,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对学生的专注力影响较大。其次,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专注力。“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尽管它不具备血缘性,也不受某种契约的规范,但对于实现教育效果和达成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7]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往往更乐于学习,也愿意跟老师交流学习和生活的所见所得。最后,教师的课堂安排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影响着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对于一堂课的安排是否張弛有度、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形象,都会对学生的专注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堂40分钟的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时间可能在15—20分钟,怎样使他们专注更长的时间,教师对课堂的安排合理,教师语言表达清晰、生动形象是解决的关键。

三、科学·环境·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培养策略

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的因素颇多,要对症下药,探寻适合学生专注力培养的路径。学生专注力的主体是学生,要从学生自身入手,切实了解学生的专注力发展状况,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一)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家校共同引导学生科学调节情绪

学生的专注力培养须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首先,为每位孩子建立专属的成长档案。教师可从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了解其兴趣点,进而了解学生的专注力发展情况。成长档案从幼儿园时期便开始制作,以此对孩子发展进行连续研究往往能“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其次,家长、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调节情绪。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应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最后,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不同气质的人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强度和平衡性不同,因而在学习的思维方式、反应速度及灵活性、指向性、持久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8]

(二)家长关心孩子有“度”,组织亲子活动以融洽家庭关系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方面,家长无疑承担着“教”和“育”的重担。一方面,有些家长“育而不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和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了解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好榜样,对于孩子的行为及时做出评价和教导。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为孩子安排太多的学习活动和技能课程,这些家长应学会为孩子减负,让其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和课程,专心去做一件事。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致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家长要注意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定下规矩,做到“说一不二”。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是提高学生专注力的基础条件之一。首先,家长要充分地认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重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做到真正地关心孩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父母之间的关系要融洽,多与孩子沟通,在为孩子提供良好家庭氛围的同时为孩子做榜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师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专注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引导。第一,课堂的导入方式要新颖、有趣,使学生的关注点可以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提高其专注力转移能力。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形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而什么样的交流沟通是良性的呢?夏婷在《从生活到生命:师生关系的新建构》提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实质上是生命主体之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肯定学生的生命存在,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尊严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师生关系要从生活层面发展至生命层面,教师就要把学生视为平等的生命主体,从而双方形成生命对话和交流。”[9]在教育教导学生时,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形成心与心的沟通,在学习中共同进步。第三,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认真、细致、专心,为学生做好榜样。第四,教师应以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讲授课程,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关注到教师讲授的内容。第五,教师应为学生设定具体目标,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完成学习或生活活动更能专注,而非漫无目的地寻找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焦小燕. 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师生关系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祝霁雯. 小学生内在人际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3] 马振双. 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 赤子(上中旬),2015(3):260-261.

[4] 罗曼. 4—6年级小学生学习焦虑、注意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

[5] 卢莲荣. 引导学生形成稳定情绪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2018(17):91-92.

[6] 刘昱君,陆林,冉茂盛.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 科技导报,2021(18):50-56.

[7] 宋时春. 杜威的伦理学思想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J]. 中国德育,2019(6):38-42.

[8] 刘开清,蒋雪艳. 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助于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1999(S3):223-224.

[9] 夏婷. 从生活到生命:师生关系的新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2):45-48.

猜你喜欢

专注力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
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简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