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08-20陈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创考核学科

陈佳

(贵州大学 农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在现代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农业信息技术是一种“全程参与性技术”,其全面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是构建新时代农业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工具和媒介[1]。

信息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农业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2]。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正处于发展初期,高等教育需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化人才[3]。因此,农业院校应针对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改革农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4]。革新农业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提高农业学科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还能解决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供需矛盾,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双创”背景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

1.1 “双创”背景概述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被提出[3]。落实“双创”政策,高校教育意识是基础。目前,“双创”教育是高等院校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双创”人才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5]。

1.2 “双创”背景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思路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多领域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还要通晓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涵盖农、机、电、信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知识面要求极高,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较少,但其对“教”与“学”双方又都有较高要求。所以,该课程授课教师只能根据自身对学科的认识、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内涵不断向外扩展,学科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教学内容得以进一步细化[6-7]。

2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2.1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是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具备多种功能,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农业教学一门重要的课程。与其他农学课程不同的是,农业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应用,且学科交叉复杂,综合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气候、水、农作物品种等资源的清查与管理,以及全球植被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涉及多个专业。但由于课时安排限制的客观原因,部分学生还来不及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就开始学习农业信息技术课程,令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十分困难[8]。因此,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和分析相关信息,积极探索不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农业信息技术还是一门以实际应用为基础的课程,因此不能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建设和实践训练活动中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技术类实验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

2.2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不足。

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忽视创新意识培养的问题,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此外,农业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实践性不足、方式单一等问题[9]。

(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一些地方高校学科优势较弱、平台差、师资队伍弱,学科发展缓慢,较难吸引优秀师资,进而影响了地方农业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10]。

(3)考核方式单一化,实践培养难落实。

近年来,农业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考核仅沿用结果评价制度,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在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只针对理论知识考核,没有体现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测评,这与“双创”教育的要求存在偏差。

3 “双创”背景下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考核

创新教学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11]。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信息领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其就业方向和所能应用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改革课程时,应该找寻这些行业对能力要求的共性,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新教学模式,从而挖掘最具实用性与普适性的能力需求[12]。教师作为“双创”教育的主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科学研究中的真实案例设定具体的实例,结合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在课堂外完成的科学研究假设,这些课外科学问题也可作为考核形式之一。教师在创设科研情景时,可将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子问题,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内容与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的联系,从而提高产教融合效果,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农业信息技术概念,培养学生学习农业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提高他们对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认知,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中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应局限于考试和考查,应也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前,各学科领域教学团队开始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13],考核形式多样,考核内容灵活,评价方式多元,可以满足农林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

3.2 建立合作平台,缓解就业压力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政、校、企实践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参加针对性培训,同时与省内农业信息技术部门合作,为相关企业和部门输送人才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农业信息技术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早、更好地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产学互动,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

3.3 加大学科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首先,地方高校应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的支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建立学科平台,吸引行业内兼具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教师入职,逐步配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队伍实力。同时学校应对本校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与同行交流,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借鉴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授课体系,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双创”竞赛,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级各类的“双创”竞赛,如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双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专业技能,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模式。此外,学校应构建“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竞赛活动”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将参加“双创”竞赛作为参评奖学金的“加分项”,同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对指导学生取得本领域相关竞赛获奖的学生导师,纳入“优秀学生导师”评选综合评价,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竞赛的热情,凸显“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 结语

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要开展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团队[14],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双创”竞赛,形成农业信息技术教育新格局。

猜你喜欢

双创考核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超学科”来啦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