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教研活动改进研究
2023-08-20陈果
陈果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粤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如何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1]。教研活动是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高校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展开交流,从而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2-3]。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总结并共享教学知识,进而提炼、创新教学知识,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4]。因此,教研活动的本质是高校教师团队的合作与知识创新。SECI 模型强调知识的创新离不开社会交往的群体与情境,揭示了团队进行知识创新的四个环节[5-7],为高校教师团队提高教学知识创新水平、有效实现教研活动改进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思路。本文旨在基于SECI 模型为高校教研活动改进提出建议,从而为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1 高校教研活动改进的意义
1.1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不断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其次,高校根据教学要求,对授课工作、科研工作、教研工作等进行调整,以符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要求。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可使用各类教学App 开展教学活动[8-9],这也需要高校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研活动。
1.2 有利于教育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大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对教研活动进行改进,以期培养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一方面,近年来入职高校的青年教师多具有博士学位,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10-12],高校教研活动的方向转变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期培养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兼优的教育人才。另一方面,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3],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改进教研活动,以期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
2 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教研活动现状分析
SECI 模型由日本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于1995 年在著作《创新求胜》中首次提出。野中郁次郎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是指隐喻、直觉、思维模式等隐含在个人经验中的不易传递给他人的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递的可文本化的知识。SECI 模型指出,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会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互相转化,而知识转化过程的本质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该模型将知识转化划分为社会化、外显化、融合化、内隐化四个环节,并详细描述了知识创造是如何通过上述四个环节实现的。由于高校教研活动的本质是高校教师团队对教学知识的创新,故本研究利用SECI 模型,首先分析高校教研团队在教学知识转化的社会化、外显化、融合化、内隐化四个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改进建议。
2.1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的社会化环节的现状分析
知识转化的社会化环节是指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团队成员主要通过在某段共享的经历中观察、模仿和实践来获取隐性知识。在高校教研活动中,知识转化的社会化环节较为常见,如团队成员观摩名师授课、观摩授课比赛、相互听课等均属于这一环节。尽管这一环节涉及的教研活动目前被各高校广泛采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观摩授课、赛课的活动流于形式,教研团队在安排团队成员观摩授课、赛课活动时未考虑所观摩的内容是否与团队成员现阶段承担的教学活动匹配,而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能否调动更多的团队成员参加该类活动以及活动考勤上。另一方面,观摩活动结束后,部分教研团队未引导团队成员将观摩的授课方式应用到自身的授课实践中,也缺乏对团队成员参加活动后授课方式改进方面的考核。
2.2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的外显化环节的现状分析
知识转化的外显化环节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团队成员主要通过使用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在高校教研活动中,知识转化的外显化环节较为常见,如团队邀请的名师或者团队中的优秀授课教师通过讲座、座谈会等方式,将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用语言向团队成员讲授等。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讲授者由于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无法在整理和归纳个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上投入较多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类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教研团队成员讲授的课程各不相同,授课时段也较为分散,故在开展该类教研活动时,由于授课任务安排等原因,适合听取并学习该类教学知识的团队成员无法参加活动。
2.3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的融合化环节的现状分析
知识转化的融合化环节是指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融合环节。在该环节中,团队成员将团队内部已有的以及从团队外部搜集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使其系统化。在高校教研活动中,知识转化的融合化环节较为常见,如团队成员通过召开教研会议,分享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并探讨、提炼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尽管这一环节涉及的教研活动目前已被各高校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研团队开展此类教研活动的效率较低,本应研讨、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实际却讨论亟须解决的教学问题,导致活动偏离主题。另一方面,这一环节对团队成员的思维整合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求较高,团队成员难以在活动开展的较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达到活动的要求。
2.4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的内隐化环节的现状分析
知识转化的内隐化环节是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环节。在该环节中,团队成员吸收、消化融合化环节产生的新的显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在高校教研活动中,知识转化的内隐化环节最为关键,团队成员将提炼、总结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应用于自身授课实践,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就属于这一环节。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环节也存在问题。一方面,部分教研团队成员未能将其他专业优秀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应用于自身教学中,且其所属的教研团队也未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该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应用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团队成员的创新性应用能力、团队成员所授课程的特点、团队成员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等,故该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传授效果未能反映教学知识转化内隐化环节的实施效果。
3 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教研活动改进措施
3.1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社会化环节的改进措施
高校教研团队在教学知识转化的社会化环节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首先,高校教研团队应该根据不同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排课任务等,安排适合其现阶段观摩、学习的授课、赛课活动,使得团队成员观摩、学习的内容与其教学任务高度匹配。其次,针对教学经历少、教学经验缺乏的新入职青年教师,高校教研团队在其参加观摩、学习活动之前,要教授其注意观摩、学习的要点,以确保该类团队成员观摩、学习的效果。最后,在团队成员参加观摩、学习活动一段时间后,高校教研团队应该组织团队成员研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方面的改进情况及效果。采取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帮助高校教研团队成员在教学知识转化的社会化环节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3.2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的外显化环节的改进措施
高校教研团队在教学知识转化外显化环节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方面,针对授课时段较为分散的教研团队成员,高校教研团队可以在报告人同意的情况下,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相关活动,并在一段时间内保存直播回放,使得无法参加活动的团队成员能学习相关教学知识。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工作任务较多的教学知识讲授者,高校教研团队可以在活动前与讲授者进行沟通,通过介绍教研团队成员教学任务、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方便讲授者集中准备适合该教研团队成员的讲授内容。采取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帮助高校教研团队成员在教学知识转化的外显化环节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3.3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融合化环节的改进措施
高校教研团队在教学知识转化的融合化环节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方面,高校教研团队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主题的教研活动,尽量不要在同一个教研活动中研讨不同主题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教研团队应该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研讨、总结活动,尽量将其安排在团队成员精神状态较好、思维较活跃的时段开展,并在会议前做好会议流程计划和安排,以确保留给每个问题的研讨时间都相对充足。采取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帮助高校教研团队成员在教学知识转化的融合化环节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3.4 高校教研团队教学知识转化的内隐化环节的改进措施
高校教研团队在教学知识转化内隐化环节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方面,高校教研团队应该定期开展活动,让团队成员分享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的经验,从而共同探讨内化教学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知识的应用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教研团队应该向团队成员说明教学知识的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学习和改进。采取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帮助高校教研团队成员在教学知识转化的内隐化环节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4 结语
为了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使得高校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高校教研团队需要不断对教研活动进行改进。高校教研团队应该认识到教研活动的本质是团队成员对教学知识的创新,进而可以利用涉及知识转化的SECI 模型分析其在教研知识转化的四个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