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冠脉大血管并发症与CTA 特征的关系分析
2023-08-19龙晶华龙永宁肖卫
龙晶华 龙永宁 肖卫
(1. 安福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 吉安 343200;2. 安福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西 吉安 343200)
2 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不能有效运用胰岛素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可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 型糖尿病死亡率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1]。2 型糖尿病体内血糖浓度较高,极易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在其损伤处易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阻塞,引发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主要表现,常导致冠心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2]。目前临床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局限性,在检查过程中不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且其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8]。冠脉CTA 是经由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采用CT 扫描,最后得出冠状动脉的造影图,该方法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快速有效的得到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3]。本文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CTA特征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工作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22 年5 月于我院就诊的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4];年龄≥38 岁;相关检查资料保存完整,无遗失者。排除标准:存在心血管疾病者;对冠脉CTA 造影剂村早过敏史者;其他类型糖尿病者;合并急慢性感染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32)和常规组(n=28),其中并发症组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 14 例;年龄 38-65 岁,平均年龄(51.25±5.36)岁;糖尿病病程5-10 y,平均病程(7.25±0.85) y。常规组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40-72 岁,平均年龄(53.77±5.88)岁;糖尿病病程4-8 y,平均病程(5.98±0.72)y。
1.2 方法
1.2.1 冠脉CTA 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CTA 检查。检查前禁食8 h 禁饮6 h,心率≤70 次·min-1,超过者必要时可给予相应药物控制,于患者肘静脉注射造影剂75 mL,若体重≥75 kg 时,可按1.5 mL·kg-1增加造影剂注射量,造影剂注射量最多不能超过85 mL。确认扫描区域,扫描过程使用120-140 kV,800-900 mAs,阈值110-150 HU,达到阈值后开始自动扫描,扫描过程需保持屏气状态。CTA 结果由2 名资深影像科医师分别进行判读,当判读结果不一致时,由第3 名资深影像科医师介入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果。
1.2.2 诊断标准
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端近或远心段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直径)/(狭窄端近或远心段正常血管直径)*100.00%,图像无斑块,狭窄率为0%表示为正常;图像可见斑块,狭窄率为25%表示轻微,血流动力学无意义;25%-49%狭窄率表示轻度;50%-69%狭窄率表示中度,即可能造成血流受阻;70%-99%狭窄率表示重度,狭窄造成血流受阻;100%狭窄率表示血管阻塞。冠脉血管受累数目是指在5 个主要血管中,直径超过2 mm,狭窄率>50%的血管数量。管壁钙化程度按照0-5 级进行评分,0 分表示没有斑块;1-10 分表示有极少斑块;11-100 表示有轻度斑块;101-400 表示有中等的斑块;>400 分表示广泛斑块。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冠脉CTA 指标比较;(2)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管壁钙化程度、FBG 和PBG 均与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相关性分析;(3)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和管壁钙化程度的ROC 曲线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Medcale 18.9.0.6 软件进行ROC 曲线制作,ROC 曲线采用Z检验,均以P<0.05 表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 表示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与冠脉CTA 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
2 结果
2.1 两组冠脉CTA 指标比较
并发症组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及管壁钙化程度均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冠脉CTA 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冠脉CTA 指标比较()
?
2.2 Logistic 相关性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管壁钙化程度、FBG 和PBG 均与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可见表2。
表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Logistic 相关性分析
2.3 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和管壁钙化程度的ROC 曲线分析
由ROC 曲线得知,血管狭窄程度AUC 为0.873,敏感性可达87.50%,特异性可达75.57%,P 值<0.001,截断值为>33.40%;血管受累数目AUC 为0.660,敏感性为40.63%,特异性可达82.14%,P 值为0.019,截断值为>2,管壁钙化程度AUC 可达0.876,敏感性可达65.62%,特异性高达100.00%,P 值<0.001,截断值为>171.60分,可见图1、表3。
图1 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和管壁钙化程度的ROC 曲线
表3 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和管壁钙化程度的临床价值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而大血管并发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密不可分[5],大血管病的病变基础多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最早表现则是血管内皮功能紊乱[6-7],而2型糖尿病患者而体内的高血糖水平极有可能是诱发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常采用的是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但其是一种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8]。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冠脉CTA 应运而生,冠脉CTA 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可快速有效的得到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9]。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并发症组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及管壁钙化程度均显著大于常规组。分析其原因:2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胰岛素可使全身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0]。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产物的增加,导致内皮源性舒血管活性物质的减少,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的FBG 和PBG 均高于常规组。
本研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受累数目和管壁钙化程度均与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2 型糖尿病患者冠脉CTA 对诊断大血管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原因如下: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情况下会导致体内部分酶原、细胞因子等分泌过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12];2 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患者体内常发生多支血管病变或单支血管多处病变,冠脉CTA 可通过造影剂将其信息的呈现出来。
本研究结果显示,由ROC 曲线得知,血管狭窄程度AUC 为0.873,敏感性可达87.50%,特异性可达75.57%,血管受累数目AUC 为0.660,敏感性为40.63%,特异性可达82.14%,管壁钙化程度AUC 可达0.876,敏感性可达65.62%,特异性高达100%,此结果提示,冠脉CTA 可有效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相关研究也得出与本文相似的结论,在陈豫等[13]人研究中得出,冠脉CTA 诊断临界病变准确性较为突出,能在早期定性或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为临床病情判定病情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由此可见,冠脉CTA 对2 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冠脉CTA 在2 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