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辅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08-19肖丽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淋巴结炎肠系膜

肖丽花

(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赣州 3423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可引发患儿呕吐、发热、腹泻或便秘,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正常生活[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经保守治疗后都可以康复[2]。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菌群失调,肠道粘膜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致病菌显著增加。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可减少体内有害细菌的生长,一定程度上缓解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情[1,2]。

地衣芽孢杆菌即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和纠正菌群失衡来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3]。然而,有学者在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发现,单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对于改善肠道内环境方面的效果有限,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4]。西咪替丁可有效抑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分泌,且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5]。但目前有关二者联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究西咪替丁辅助治疗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于本院收治的87 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关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6];1~13 岁患儿;研究药物无过敏;临床资料完整;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不能进行随访;近期接受其他治疗;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免疫功能障碍。

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 例,常规基础+地衣芽孢杆菌)和观察组(45 例,常规基础+地衣芽孢杆菌+西咪替丁),对照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为3.97±1.53 岁;病程2 d - 1 m,平均病程为14.63±3.21 d。观察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1-12 岁,平均年龄为4.25±1.64 岁;病程 4 d -1 m,平均病程为15.21±3.14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的卧床休息、维持酸碱平衡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服用地衣芽孢杆菌颗粒(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43001,规格:0.25 g)溶于温开水后口服治疗,2 次·d-1,连续治疗4 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西咪替丁注射液(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4006,规格:2 mL:0.2 g),用量 10 mg·(Kg·d)-1,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 次·d-1,连续治疗4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估

在患者治疗后4 d 进行疗效判定,判定标准:症状和体征消失为痊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减轻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7]。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1.3.2 免疫功能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4 d 晨起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8 mL,均经离心处理(3 000 r·min-1,半径8 cm,10 min)后收集上层血清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A、IgM、IgG 水平。

1.3.3 不良反应统计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2.2 免疫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儿IgA、IgM、Ig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IgA、IgM、IgG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 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免疫功能(, g·L-1)

表2 免疫功能(, g·L-1)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腹痛1(2.38%)例,腹泻2(4.76%)例,恶心呕吐1(2.38%)例,发热1(2.38%)例;观察组出现腹痛1(2.22%)例,腹泻1(2.22%)例,恶心呕吐3(6.67%)例,发热2(4.44%)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5/4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7/4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由肠系膜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柯萨奇病毒通过淋巴或血液侵入人体引起。因为患儿淋巴系统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进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7]。

地衣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类药物,可有效调节肠道内正常菌群数量,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圈[8-10]。但多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存在肠道内酸碱失衡的情况,益生菌难以在肠道内生存,导致疗效不佳。据相关研究显示,西咪替丁能够阻断T 细胞H2 受体的作用,抑制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减轻肠粘膜水肿,缓解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胃肠功能。同时西咪替丁能减少胃酸分泌,维持肠道内酸碱平衡,有利于肠道绒毛的修复及益生菌的定植[11]。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这说明西咪替丁辅助治疗能提高地衣芽孢杆菌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这可能是因为西咪替丁具有逆转组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使得免疫活性细胞增加,改善Ts 细胞亚群的活性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有关。此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西咪替丁辅助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西咪替丁能提高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自身免疫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淋巴结炎肠系膜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