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管理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8-19郝素云郝素芳张珊珊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品管圈内科血液

郝素云,郝素芳,张珊珊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血液内科是医院较为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收治各种类型的血液疾病患者,也为其他发生血液问题的患者提供服务。血液内科的患者多存在危急重的疾病特点,病情复杂且呈现多样化,在医疗与护理过程中稍有差池便可引发风险事件[1]。血液内科护理工作内容较为繁多、复杂,在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缺陷或是发生意外事件,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品管圈作为一种团队护理模式,可通过持续性的护理管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与常规护理相比,品管圈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对血液内科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的概率,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其对血液内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了解情况。为了进一步推行品管圈管理模式,改善工作质量、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需加强品管圈管理模式的落实。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在职的血液内科11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本院在职的血液内科11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0 年1—12 月期间给予常态化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作为观察组。护士年龄24~54 岁,平均(38.54±2.67)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4 名,护师4 名,护士2 名;学历:本科10 名,大专1 名;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同时每组随机选择100 例患者做护理风险事件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男68 例,女32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5.8±4.1)岁。观察组男64 例,女36 例;年龄19~67 岁,平均(46.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选护理人员均为本医院在职人员;②参研护理人员均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③护士均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护理人员身体素质较差,不能全程参与研究者;②实习护理人员以及在本单位进修人员。

1.3 方法

对照组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①根据血液内科的护理内容拟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②监督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护士的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③全面监督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定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业务学习;④根据护理部的年度计划要求和目标管理策略,与本科室情况相结合,制订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①建立血液内科品管圈护理管理小组。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血液内科护士或护士长来担任小组组长,其余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举办关于血液内科护理的品管圈活动,在活动期间明确品管圈护理管理的目标并选定主题为“提升血液内科护理质量”,完善工作计划。分布好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加强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管理。②血液内科护理工作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设定目标)。小组成员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并分析血液内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传染性血液疾病的消毒、隔离等措施中潜在的问题,经小组讨论提出并详细列举常见的护理质量问题,再据此纳入小组讨论问题制订出解决方案。同时还建立本科室健全的宣传制度,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制订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定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策略,再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③制订计划。根据发现的问题和调查结果制订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将定期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和如何实施均陈列展示出来。④血液内科品管圈活动开展。为保证品管圈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首先便应加强血液内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定期开展本科室相关知识讲座,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升业务技能,普及更多关于血液内科的护理知识,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3]。同时还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并将此作为科室内护士的考核标准,可有效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工作中精益求精,减少护理差错率。加强病房管理,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主要目的,护理期间需强调病房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护理服务观念,遵守护理管理相关规定,避免病房管理期间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合服务态度、护理责任感及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以百分制为评估标准,有一项不合格则扣除1 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②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回顾每组100 例患者资料,对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输液/输血错误、渗液发现不及时、感染等风险事件记录并做对比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例数/100×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责任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11)观察组(n=11)t 值P 值服务态度86.15±3.65 95.84±3.94 4.196 0.002护理责任感85.36±3.58 95.67±3.84 4.569 0.001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84.95±3.48 94.85±3.76 4.494 0.002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施品管圈1 年后,比较每组100 例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观察组发生坠床1 例、渗液发现不及时1 例、非计划性拔管1 例,共3 例(3.00%);对照组发生坠床4 例、渗液发现不及时3 例、输液错误1 例、非计划性拔管3 例,共11 例(11.00%),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

3 讨论

血液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始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随着近些年血液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和解决[4]。血液内科对护理工作及质量有着相较于其他科室更高的要求,但因护理流程中存在较为繁琐的细节,工作内容和需担负的任务比较重,护理人员需要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综合性的临床操作实践能力[5]。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升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患者接受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品管圈是指在同一个工作部门且工作性质一致的人员出于自愿自发而组成的团体,全体组员主动合作,确定质量改善主题,科学合理去面对工作中产生的问题,针对调查现状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采取集思广益的方针制订改进措施,同时在问题解决后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不足,可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切实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性、工作积极性以及参与决策的能力[6-9]。品管圈作为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血液内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障患者安全,还能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解决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品管圈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属于步骤规范、易操作、短期见效且可持续开展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有利于临床医疗中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并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迅速开展[10-11]。品管圈的应用可将护理人员凝聚成小团体,并使各小团体之间相互协作、集思广益,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科室人员树立更强的责任意识,工作中更加团结,有助于持续提升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临床护理差错与投诉率也极为关键[12-13]。与常规护理相比,品管圈护理工作的开展可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体验,有效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概率,改善血液内科护理工作中较为薄弱的工作环节,实现活动目标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品管圈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能在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效果的作用。品管圈管理活动的开展可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工作中的热情与积极性,让护理人员在小组协作护理的同时积攒更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提升其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促进护理人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使全体工作人员更充分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管理人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改善。品管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在实施的同时设置奖惩制度,更能增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到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的作用。

本研究中,实施品管圈管理的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责任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品管圈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也能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等。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在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时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14-15]。

综上所述,品管圈管理模式用于血液内科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责任感与临床操作技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品管圈内科血液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