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19孙家安李亚男张少华王宝玉刘畅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心肺急诊科

孙家安,李亚男,张少华,王宝玉,刘畅

1.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 450000;

2. 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系,河南郑州 450000

心肺复苏是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项目,但国内心肺复苏培训尚无统一的体系与标准,常规培训模式主要以教学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口头讲授与模型演示等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难以充分锻炼住院医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1]。同时,心肺复苏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操作技能,加之患者病症复杂,常规培训模式仅能指导住院医师掌握初级生命支持,未对具体病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不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与危急意识[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可以不断挖掘住院医师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提升综合素质[3]。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将案例作为主要线索,可以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增强其实践技能[4]。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质量,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新入职及在急诊科轮转学习的83 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BL 联合CBL 模式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新入职及在急诊科轮转学习的83 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职时间先后顺序,将2021 年1—12 月期间入职的41 名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2022 年1—12 月期间入职的42 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1 名,女20 名;年龄21~28 岁,平均(23.32±1.50)岁;学历:本科30 名,研究生11 名;入科考试成绩70~92 分,平均(80.80±5.68)分。研究组:男22 名,女20 名;年龄21~28 岁,平均(23.40±1.62)岁;学历:本科31 名,研究生11名;入科考试成绩为71~90 分,平均(80.68±5.46)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科考试成绩合格;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培训医师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本研究方案。排除标准:不服从急诊科培训安排;培训期间请假>1 次。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培训老师根据《202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5]标准准备培训方案,以口头讲解联合PPT 图文、视频、多功能模拟人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包括心肺复苏知识与操作要点、常见的操作误区等,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培训老师在旁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指导。

研究组采用PBL 联合CBL 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如下:(1)CBL 教学准备:培训老师根据心肺复苏培训要求筛选教学重点,之后结合住院医师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选取典型的案例资料,例如不同年龄心脏疾病以及溺水、中毒、外伤、意外低温等情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案例情况,注意将理论与案例充分结合,融入急诊急救知识。(2)PBL 教学准备:根据案例情况开展PBL教学,即每个案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难易适中的4~5 个问题,注意保证问题的延展性与发散性。培训老师在开课前1 周将案例与案例问题发送给住院医师,指导其通过书籍、网络数据库等平台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相关培养内容。(3)基于PBL 联合CBL 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①组建学习小组:以自愿组队为原则将住院医师分为6 个实习小组,6~8 名/组,小组成员内部推选出1 名组长,负责监督与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共同分析案例情况,思考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互相监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书写学习报告。②课上培训:由培训老师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之后引入案例信息。小组成员以现场多功能模拟人演示、口头表述、研究报告展示等形式进行案例问题分析与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老师与其他小组住院医师对演示的内容进行观察与监督,提出相关疑问,引导住院医师深入分析问题的关键之处。③总结与反馈:完成教学后由培训老师对心肺复苏案例及提出的案例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与总结,再次强调操作的重点、难点与注意事项,引导住院医师思考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由培训老师点评本次培训中各小组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小组与组员。完成全部教学后,采用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评价住院医师的培训情况,其中理论知识以闭卷方式考核,答题时间为45 min,技能操作以多功能模拟人演示方式进行考核,住院医师在操作的同时表述出操作的目的与方法。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考核成绩,即完成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共30 道选择题,最高100 分;技能操作由科室主任进行评分,最高100 分。②采用自拟《急诊科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综合评价表》调查两组住院医师对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满意度。量表包括培训方式、学习兴趣、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氛围、语言表达6 个方面,最高分为100 分,其中>90 分为满意,80~90 分为一般满意,0~79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42)对照组(n=41)t 值P 值理论知识90.80±3.15 82.80±3.29 11.317<0.001技能操作95.18±2.00 87.20±3.14 13.844<0.001

2.2 两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急诊住院医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操作质量与救治成功率密切相关[6-7]。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技术与教学策略取得了许多进步,但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实习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总体达标率仍不容乐观,特别是急诊科住院医师单纯接受常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已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不利于急诊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工作的开展[8-9]。PBL 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核心,教学者在授课前提出待解决的问题,鼓励住院医师提前查阅资料进行预习,熟悉相关知识点,利于挖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方式[10-11]。CBL通过导入典型案例资料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教学知识点,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融合,继而增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12]。

有研究发现,临床医护人员对于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的程度与水平差异性较大[13]。虽然急诊住院医师已具备一定的急救操作基础,但其在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高质量地进行心外按压、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操作,且需要根据不同情景进行对症处理,将心肺复苏贯穿于整体急救工作中,以此保障患者的急救效果[14]。PBL 与CBL 联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通过培训老师引入CBL 案例资料,并根据操作重点提出PBL 相关问题,住院医师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之后进行具体操作,利于其充分理解心肺复苏原理,从而更为系统且全面地掌握相关技能与知识,继而保障整体临床救治能力[15]。同时,PBL与CBL 教学模式将住院医师作为主导地位,培训老师则发挥出引导、启发与纠错作用,可以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对于培训内容的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且小组培训模式整合了他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利于住院医师快速且扎实地掌握心肺复苏知识[16-17]。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培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常规以培训老师为主导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难以帮助住院医师理解心肺复苏知识,PBL 联合CBL 教学模式在典型案例情景中提出重点问题,利于住院医师在分析问题与实际操作中挖掘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继而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技能操作能力。同时,研究组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PBL 联合CBL 教学模式通过资料查阅、课上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培训方式可以激发住院医师对于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且培训氛围活泼、轻松,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个人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继而提升了培训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基于PBL 与CBL 教学模式对于典型案例设计要求较高,培训老师应在开展心肺复苏培训前充分做好备课准备,以便保障教学质量[18]。

综上所述,PBL 联合CBL 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增强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与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培训工作的满意度,适于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心肺急诊科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