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的效果
2023-08-19滕倩倩王翯
滕倩倩,王翯
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山东淄博 255120
心血管内科涉及的疾病类型较为复杂,且患者普遍发病迅速且病情发展恶化速度较快,因而面临着比较高的致残和死亡风险[1]。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种监测和分析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从护理管理和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出发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分析[1-2]。本研究以2021 年1—12 月期间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职的22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的效果进行论述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心血管内科在职的22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4~42 岁,平均(35.32±6.23)岁;学历:14 名本科及以上,8 名专科;职称: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17 名护师,2名护师。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前后,未发生任何人员变动情况。2021 年1—6 月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为对照组,2021 年7—12 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包括:护理人员日常培训、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绩效管理、护理安全、工作指标检验、日常监督和检查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体措施:①组建护理智安全管理质量改进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作为护理小组的组长与副组长,对于护理小组的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和规划,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②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确定与分析。结合《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3-4],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集中讨论,最终确定高危药物使用和管理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等作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③护理人员培训。科室内组织全部护理人员集中接受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敏感指标理论学习,结合不同指标的具体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并制订考核计划,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有能力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并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④具体实施。所有护理人员均结合高危药物使用和管理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内涵和要求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从高危药物使用和管理合格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等维度着手,评估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合格率情况[5-6]。
②护理风险率。对比两组护理风险率数据,包括穿刺失败、用药错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加压阀松解执行不到位和患者肢体摆放不正确等[7-8]。
③护理满意度评分。从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护患沟通、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维度着手,评估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每个维度总分均为5 分,得分高代表受访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各维度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不同时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比较[n(%)]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率比较
观察组中无护理人员工作中出现护理风险问题,而对照组中共有2 名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风险问题,占比9.09%,其中,加压阀松解执行不到位1 名、患者肢体摆放不正确1 名,无穿刺失败、用药错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等问题。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1,P<0.05)。
2.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22)对照组(n=22)t 值P 值专业技能4.55±0.42 4.21±0.32 12.878<0.001服务态度4.33±0.32 4.08±0.24 12.500<0.001护患沟通4.34±0.42 3.92±0.34 15.545<0.001饮食干预4.19±0.42 4.01±0.38 6.356<0.001健康教育4.33±0.52 4.14±0.33 6.170<0.001心理疏导4.14±0.42 3.92±0.41 7.496<0.001
3 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积极干预、监测和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就是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够直接反映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现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不断提升。心血管内科通常收治较多的急危重症患者,因而科室内患者跌倒、坠床、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搏骤停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心血管内科患者通常病情较重,相对于其他科室,其坠床、跌倒、心搏骤停、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因此需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挑选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相关指标,并交由护士长筛选,确定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高危风险评估合格率、分级护理落实率、专科技能合格率、高危药物管理和使用合格率5 项评分最高指标,可以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评估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实用性、科学性工具,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也是评估护理程序和护理效果的标尺,有利于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9-10]。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应用灵敏度和实用性较高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出发对护理服务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及动态监测,保证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促进患者预后状态的改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持续性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各维度质量敏感指标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这些指标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使其满意度不断提升,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进中,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保证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实现疾病预后的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