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管理用于微生物标本检验的作用

2023-08-19温静马琳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准确率样本检验

温静,马琳

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北京 102600

微生物检验在诊断感染性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不但可以提高感染预防效果,对于管理疾病发生率也有着积极影响[1]。除此之外,也可以判断环境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还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判断依据[2]。但结合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因检验标本具有数量大的特点,并且存在检验流程规范性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准确率提升意识匮乏等问题,对检验准确率造成一定消极影响,难以将充分发挥微生物检验的价值[3]。如果无法确保检验准确率,不但会对疾病预防造成不利影响,还会阻碍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预防,制约了检验事业长久稳定发展。因此,应结合检验实际情况,将影响检验准确率的问题明确下来,并进行针对性优化措施的实施[4]。基于此,旨在提高微生物标准检验准确率的目的,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22 年4月开始加强了检验操作管理,并对2021 年7 月—2022 年12 月期间34 名检验人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的34 名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分为两组,研究组选用优化管理模式,抽取该时间段检验样本110 份;对照组选用常规管理模式,同样抽取110 份样本,对这批研究对象各时间段检验情况加以分析。检验人员年龄23~52 岁,平均(40.36±3.12)岁;男20 名,女14 名;工作年限1~23 年,平均(10.25±2.15)年;专科学历7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7 名。

1.2 方法

对照组于2021 年7 月—2022 年3 月实施常规检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引导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展开检验工作,加强手部、环境等的消毒处理,注重检验室环境的优化,防止环境因素对检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制定检验工作流程,引导检验人员按照流程和相应要求实施检验工作,加强检验相应的记录工作,注重原始记录的存档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采集人员的教育和指导;引导检验人员注重检验设备的养护工作,确保其状态良好,避免对检验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组于2022 年4—12 月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优化管理,主要方法包括:①加强人员培训。检验人员综合素养能够对检验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检验人员不但需具备健全的检验知识体系,还应严格执行检验流程和标准、正确认识到提高检验准确率的必要性。因检验人员综合素养存在鲜明的差异性,故应提高培训力度,并进行相应考核制度的设置,检验人员通过培训考核才能展开检验工作,否则应继续培训。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检验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及时纠正检验人员错误行为和观念,促进其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完成检验后,相关检验人员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为保障诊断科学性奠定良好基础。②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检验方法。引导检验人员对先进检验方法进行学习,并基于检验需求选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为检验准确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③优化样本采集。在采集前采集人员应积极与被采集者展开沟通,将采集相关事项全面且准确地向被采集者讲解,如尿液样本应采集中段尿等,从而确保采集的规范性,避免对样本检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在收到样本后,应对样本进行初步观察,并对采集规范性进行了解,如果未能确保规范性,应及时重新采样。④完善样本运输和存储。完成样本采集工作后,应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样本运送工作,由于一般情况下待检样本较多,故应注重样本保存工作,应通过保鲜膜对样本加以覆盖,避免外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样本储存时间标记,如果难以及时展开检测工作,应把样本存放在低温环境内,并注重隔离放置。⑤加强沟通交流。为检验人员提供互相交流平台,加强对实际检验技巧、经验等的分享,促进整体检验水平的提升。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于诸多因素都会对检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如环境、检验人员等,因而应注重管理体系的制定,从而优化整个检验过程。⑦注重质量奖罚机制的设置,从而促进检验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

1.3 观察指标

①检验人员素质基于专业能力、思维能力、责任意识以及执行能力通过自制量表评估,各指标采取百分制,其评分越高代表素质越良好。

②通过自制量表评估检验人员对检验流程、标准、过程等内容的满意程度,以量表评分为依据能够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8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人数×100%。

③检验质量通过自制量表基于方法选用、检验流程、检验技巧、检验标准4 个方面加以评估,各方面最高分为50 分,分值越低则说明检验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人员素质评分对比

研究组检验人员综合素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人员素质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检验人员素质评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34)对照组(n=34)t 值P 值专业能力90.25±5.18 85.78±5.26 3.531<0.001思维能力91.33±5.61 86.47±5.57 3.585<0.001责任意识90.45±4.79 85.91±4.88 3.871<0.001执行能力91.21±5.44 86.57±5.06 3.642<0.001

2.2 两组检验人员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验人员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检验人员检验质量对比

研究组检验质量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检验人员检验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检验人员检验质量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110)对照组(n=110)t 值P 值方法选用43.25±5.16 39.89±5.36 4.737<0.001检验流程42.08±6.58 39.21±6.47 3.262 0.001检验技巧42.36±5.81 39.86±5.77 3.202 0.002检验标准41.69±7.06 38.77±6.83 3.118 0.002

3 讨论

在科学技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下,微生物检验技术也日益优化,有利于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也可以为环境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5]。对于检验工作而言,微生物标本检验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感染性疾病诊断、环境问题监测、食品安全评估等方面存在良好的作用[6]。微生物检验不断趋于自动化方向发展,具有鲜明的便捷性,能够于短时间内实施大量检验,并且也具备良好的检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采集、送检、人员等大量因素,会对检验结果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检验准确率的保障,难以将微生物标准检验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故制订恰当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7]。

结合实践经验、文献查证等,可以发现对检验准确率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①采集规范性差。由于采集工作存在鲜明的复杂性,包括许多步骤,倘若任一步骤存在差错,都会对整体采集质量带来严重影响[8]。在检验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等因素,未能将采集注意事项等内容详细向受检者讲解,从而难以确保采集规范性,使得样本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导致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偏差[9]。②存放工作需完善。一般情况下应在短时间内完成标本检验,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然而,在完成采样后,由于检验人员没有对采样时间等信息加以准确记录,使得放置时间过长,从而难以确保检验准确性[10]。另外,各种样本也具有相应的存放要求,如果存在随意存放的情况,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消极影响[11]。③检验人员专业能力需提升,由于检验工作繁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检验人员短缺的情况,导致检验人员聘用标准有所降低,一些人员会经验匮乏,存在未能科学使用检验仪器、没有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展开工作等问题,不利于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12]。

优化管理通过结合现阶段检验中实际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样本采集、完善样本运输和存储、加强沟通交流以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可以为检验准确率奠定良好基础[13]。研究证明,研究组检验人员综合素质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检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化管理的实施能够全面提高检验准确率,可以有效发挥微生物检验的价值[14]。在与吴亮亮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通过优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检验中,优化管理运用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样本采集、完善样本运输和存储、加强沟通交流以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提高检验人员满意度和综合素质,促进整体检验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准确率样本检验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