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预防抗菌药物滥用中的临床应用

2023-08-19巴莹黄静赵大营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抗菌

巴莹,黄静,赵大营

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枣庄 277300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中为许多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及防御措施,但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会导致部分医师在抗菌方面的药物使用缺乏规范性,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1-2]。相关研究表示,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及抗菌药物滥用的科室较多,有25.70%以上的医务人员均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3-4]。因此,各个医院应针对该现象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示[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能够规范药物使用减少药物滥用情况。本文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药剂科800 例药物的处方为研究对象,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预防抗菌药物滥用中的临床应用,观察其对预防抗菌药物滥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药剂科800 例药物的处方为研究对象,主要的抗菌药物为注射剂及口服制剂,其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青霉素类等药物占比最高,可达90%,大环内脂类、抗真菌类最少,占所有抗菌药物的10%。对照组一线抗菌药物品种65 种、二线抗菌药物24 种;金额共计(254.30±24.49)万元。观察组一线抗菌药物品种64 种、二线抗菌药物25 种;金额共计(255.40±24.40)万。两组抗菌药物药物品种、金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每月由管理人员进行药物处方的观察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及管理药物使用情况,以每种抗菌药物为统计单位计算使用频率,在实行评级制度管理之前,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而非分级管理方法。抗生素的选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①使用抗生素前,应按操作规程尽快收集;对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改最初使用的抗生素。在了解药物敏感性结果后,根据临床疗效进行药物调整治疗。②急性、危重、严重疾病或细菌缺乏的医务人员可根据血清学或临床评估诊断的病原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③除了掌握其抗菌谱外,抗生素还需要阐明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剂量、给药途径、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以及各种抗生素的有效浓度持续时间等。

1.2.2 观察组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分为三类实施分级管理。(1)管理方式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制订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法和考核方式。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小组的指导下,建立了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案以及药物使用考察小组,医院管理层为小组组长并由科室成员担任组员。共同参与讨论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的方式等,规定时间进行汇总将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及改进。(2)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进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①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规定具有初级专业职称的医生才能使用。②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中级以上的医生才能使用。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只能具备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高级专业医师才能应用。

1.3 观察指标

1.3.1 管理效果 由科室管理人员记录两组药物处方中的抗菌药物处方的管理效果,包括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占比不合理、滥用、过期、损坏。

1.3.2 不合理用药情况 由科室管理人员记录两组抗菌药物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不合理联合用药、用药间隔时间不当、用药品种不当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占比不合理、滥用、过期、损坏等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管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管理模式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模式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n(%)]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临床药物,有研究药物表示,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可达40%,其中住院医务人员的使用率可达到85%,导致抗菌药物的出现不合理使用情况[6]。研究表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管理不能一味地采取强制性控制方法,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应进行广泛宣传进行科学引导,并制订合理的奖惩机制[6-7],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方式完善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小组需进行抗菌药物的处方、医嘱评估工作。与常规管理方法比较,分级管理后效果更加显著[8-9]。

抗菌药物管理团队和质量控制部门应组织对抗菌药物目录和医嘱进行专门评估,向医院通报药物滥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纠正。临床科室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改进微生物流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特别是有限和特定的抗生素浓度。只有通过抗生素的长期科学应用机制,才能有效控制临床抗生素的科学使用,防止滥用。

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抗菌药物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分级管理达到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合理化,在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同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10]。应用分级管理后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质量,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保证药物的使用并该达到药物安全使用的目的。并且,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及质量管理小组应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评估工作,通过全院报道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人及物能够帮助督促工作人员共同进步及改正[11-12]。临床中科室用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为医务人员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长期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机制能够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药物滥用现象的出现[13-14]。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示,应用分级管理后医务人员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临床使用,防止药物滥用,临床中需寻找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同时,通过抗生素分级管理,可以明确各级医师对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满足药物的使用以临床治疗为出发点,加强抗生素使用的临床监测[15-16]。并且,在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过程中使用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该类药物的使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医生在特殊情况下更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并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由此提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用分级管理制度的方式能够完善临床用药,增加患者对医院治疗的信任。

根据临床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和药物价格,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分为以下3 类:①一线抗生素,即非限制性抗生素。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这些药物具有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耐药性低、价格合理的特点。②二线抗生素,即使用有限的抗生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和高昂的价格。必须经主治医师的高级医师签字后方可使用。③三线抗生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抗生素,对医务人员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但药物毒性大且价格高昂。药品、药品检验证书和临床检验证书必须有详细说明,且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的出现,有利于控制和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指导,值得在应用。

猜你喜欢

不合理处方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