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3-08-19林爱花王艺凝张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不合理管理者抗菌

林爱花,王艺凝,张娜

1. 诸城市人民医院中心药房 ,山东潍坊 262200;

2. 诸城市人民医院门诊药房,山东潍坊 262200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药物不仅能治疗疾病,亦可实现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2]。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类型的增多、药物剂量缺乏统一标准等,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增加病原菌耐药性和治疗难度,亦会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3]。PDCA 循环管理法(戴明环)能针对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交流、沟通或座谈的方式,集思广益,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 个步骤进行干预,形成相对科学、可循环的管理机制。目前,PDCA 管理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得到应用,但仍在继续改进中[4]。因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9 月—2022 年10 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者62 名为对象,探究PDCA 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抗菌药物管理者62 名和入组患者15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点将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设为对照组(n=31),2021 年10 月—2022年10 月设为观察组(n=31)。对照组中管理者男7名,女24 名;年龄24~56 岁,平均(38.38±6.71)岁;管理工作年限1~15 年,平均(7.01±2.15)年;文化水平:大专8 名,本科20 名,本科以上3 名。患者78例,男45 例,女33 例;年龄23~75 岁,平均(56.91±6.62)岁;住院时间1~15 d,平均(7.41±0.84)d。观察组 管理者男9 名,女22 名;年 龄23~55 岁,平均(38.51±6.76)岁;管理工作年限1~14 年,平均(7.09±2.21)年;文化水平:大专6 名,本科21 名,本科以上4 名。患者78 例,男47 例,女31 例;年龄24~73 岁,平均(56.98±6.69)岁;住院时间1~14 d,平均(7.38±0.8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本院药房管理人员,工作年限≥1年;能较好地解读科室及医院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制度;能配合管理后相关调查问卷的填写。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中途外出或进修、实习的管理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根据科室及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要求进行管理,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指针,保证患者能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及分级用药;对于存在争议或疑虑的处方及时咨询医生,科室每周召开例会,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集中解决[5-6]。

观察组联合PDCA 循环管理。(1)计划阶段(P)。通过检索并查阅本院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末时间段本院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①抗菌药物使用次数、频率较高,药物不合理使用明显。②医生对抗菌药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药物依赖性相对较高,部分处方甚至出现不同抗菌药物的联合、重复使用。③药物剂量缺乏统一标准,部分抗菌药物甚至超说明书用药。(2)执行阶段(D)。针对本院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积极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①强化药师作用,定期开展专项讲座,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专项技能培训,定期更新抗菌药物知识库,知晓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及科学性。②积极应用计算机、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等,强化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发现抗菌药物滥用情况者,应与其绩效挂钩,避免类似事件发生。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宣传力度,科室以微信群、电视、小报等形式,开展抗菌药物的集中宣讲,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临床工作。(3)检查阶段(C)。医院每周、每月对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检查,不同科室之间可进行评比,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合理性高的科室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4)处理阶段(A)。该阶段是对执行阶段和检查阶段存在问题的处理,召开抗菌药物管理会议,对上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更正,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3 个月管理后评估管理效果,两组均纳入抗菌药物使用者78 例。

1.4 观察指标

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两组均各纳入抗菌药物使用者,记录两组无适应证用药、无手术预防、用法用量不合理、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及抗菌药物联合不合理发生率[7]。②管理质量。两组管理3 个月后从管理成效、遵医嘱用药、监控方法、品种选用、重视程度进行评估,各项合计100 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8]。③管理者及患者满意度。两组管理3 个月后采用管理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从管理方法、技能提高、绩效考核对管理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从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及感染控制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各项总分100 分,≥90分为满意[9]。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适应证用药、无手术预防、用法用量不合理、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及抗菌药物联合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n(%)]

2.2 两组管理者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管理3 个月后管理成效、遵医嘱用药、监控方法、品种选用、重视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管理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 值P 值管理成效93.23±6.31 80.15±4.63 6.392<0.001遵医嘱用药91.71±6.98 82.15±5.74 5.415<0.001监控方法92.17±6.56 83.26±5.95 6.229<0.001品种选用90.43±5.69 82.71±5.41 5.329<0.001重视程度91.59±6.72 81.65±6.31 6.335<0.001

2.3 两组管理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管理3 个月后管理者对管理方法、技能提高、绩效考核满意度和患者对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及感染控制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管理者管理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率较高,广泛用于儿科、泌尿外科及重症人群中,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但是,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发生率较高,不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亦影响患者预后[10]。PDCA 管理作为基本管理方法之一,具有程序化、标准化等特点,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无适应证用药、无手术预防、用法用量不合理、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及抗菌药物联合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PDCA 循环管理法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中,可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保证患者能科学、安全用药。分析原因:PDCA 管理以P、D、C、A 4 个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能相互联系,彼此相互完善,及时发现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习惯,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通过检查和处理等不同阶段进行分析,能了解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医护人员思想上引起重视[11]。

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削弱了临床效果及药物效力。执行过程中能明确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12]。本研究中,观察组管理3 个月后管理成效、遵医嘱用药、监控方法、品种选用、重视程度评分高于评分对照组(P<0.05),可看出,PDCA 用于抗菌药物中能提高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合理、安全用药。分析原因:PDCA 管理的实施,能从医师层面、药师层面、患者层级信息层面进行综合干预,能充分发挥医师、药师及患者等作用,有助于提升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使用创建良好的环境,可提高管理者和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管理3 个月管理者管理方法、技能提高、绩效考核满意度和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及感染控制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PDCA 循环管理能提高管理和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PDCA 循环管理法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中,能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提高管理质量,且管理者和患者满意度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不合理管理者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