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对心内科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沟通能力评分的影响

2023-08-19王晓菲殷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心内科标准化病情

王晓菲,殷萍

淄川区中医院心内科,山东淄博 255199

随着现代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是心内科在评测患者潜在危险疾病时常用的一种评估方案,其以患者的体征指标作为院内病情危急情况的预测依据,有助于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3]。标准化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效率。本研究将2020 年6 月—2022 年5 月淄川区中医院心内科20 名护理人员纳为研究对象,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在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影响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心内科护理人员20 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2020 年6 月—2021 年5 月间实行常规护理管理,于2021 年6 月—2022 年5 月实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护理管理,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成员均为女性,年龄22~27 岁,平均(24.35±1.07)岁;大专学历12 名,本科学历8 名;所有参与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调动情况。自2020年6 月—2021 年5 月护理案例中选取40 例患者,年龄48~74 岁,平均(62.33±10.21)岁;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冠心病12 例,高血压14 例,心律失常11 例,其他疾病3 例。自2021 年6 月—2022 年5 月间护理案例中选取40 例患者,年龄47~76 岁,平均(62.52±10.19)岁;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冠心病13 例,高血压14 例,心律失常11 例,其他疾病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护理人员实行常规护理管理,依照医院相关流程与规定对心内科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对患者病情施行监测与报告。

在观察组中,对护理人员实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护理管理,其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借助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每日对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项目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不足2 分的患者,给予相应措施处理后叮嘱其带药回家治疗;对于评估结果在2~4 分的患者,可继续实行住院观察治疗;对于评估结果高于4 分的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重点监护或抢救室监护。②组建标准化沟通培训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通过授课、病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对小组护理人员展开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标准化沟通意义、优势等内容的认识,且护理人员在通过标准化沟通培训考核后方可参与后续护理工作。③将标准化沟通落实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收集患者姓名、床号、诊断结果、检查结果、个体诉求的现状资料,并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展开调查,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患者当前的病情发展情况、心理状况、治疗方案等情况展开分析,从而明确后续护理服务的开展方向。将患者的个人情况与护理服务方向相结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在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方面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告知患者临床护理服务期间的注意事项,引导患者适量活动等。④结合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制订标准化沟通检查表,对护理人员的标准化沟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实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随机对病区内标准化沟通的实践情况展开抽查。

1.3 观察指标

依照本院具体情况对护理能力量表中的相关条目进行调整,从分级护理、专科护理、专业知识、病情敏感度与团队协作能力5 个方面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展开评价,量表中各项评价指标总分均为10 分,评分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呈正相关关系[4]。

以院内自研护理工作质量评价量表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病情观察能力两个方面展开评价,两项评价指标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结果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统计两组病例在临床护理服务期间的护理管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患者坠床、输液外渗、管道滑脱、仪器设备故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价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综合能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价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价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 值P 值分级护理8.27±0.22 9.52±0.25 16.786<0.001专科护理8.83±0.41 9.39±0.58 3.526 0.001专业知识8.79±0.22 9.63±0.35 9.087<0.001病情敏感度8.29±0.55 9.44±0.54 6.672<0.001团队协作能力8.22±0.72 9.27±0.64 4.875<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与病情观察能力评价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病情观察能力评价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病情观察能力评价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 值P 值沟通能力82.53±4.02 95.15±4.26 9.636<0.001病情观察能力81.02±4.25 92.22±6.57 6.401<0.001

2.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管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由于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受中老年群体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的影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具有较高的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护理工作的开展与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5-6]。因此在心内科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个人的风险意识与专业技能,通过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保障[7-8]。而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管理工作在风险预见方面的管理较为缺乏,导致患者多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能得到护理干预[9]。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是一种自国外引入的快速病情评估系统,该系统以患者体温、心率等作为基本评价指标,通过评价结果对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分值化划分,以划分结果为依据,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其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客观快速、计算简便、操作性强等优势[10-12]。标准化沟通是一种具有结构化特性的沟通模式,其掌握难度较低,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准确、清晰地将信息传递出去[13]。将标准化沟通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之中,可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效率,降低漏报、误报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心内科低年资护理人员展开标准化沟通管理,并对护理人员相关能力评价变化进行观察,发现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在标准化沟通实行后的思维能力评价高于实施前,且交班质量也较标准化沟通实施前得到明显提升[1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护理管理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案例中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评价,发现护理人员在观察组案例中的各项综合能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在观察组案例中的沟通能力评价与病情观察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实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护理管理,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具有显著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标准化沟通模式下,护理人员可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并依照应急流程及时将患者信息准确传达给医生,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均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并为患者带来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1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早期预警评分与标准化沟通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减少心内科护理服务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方案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实行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综合能力评分与沟通能力评分,为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沟通能力带来有效提升,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内科标准化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标准化简述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