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增强美术课堂实效
2023-08-19陈薪宇
文 陈薪宇
教师应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没有师幼互动,就不可能发生教学活动。然而,有些教师常常强调幼儿“身动”,往往忽视了幼儿是否真的“心动”。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与交融。本文以幼儿美术活动为例,分析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营造和谐氛围、巧用各类游戏、合理运用评价三个方面,阐述美术课堂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于互动教学思想,《学记》中这样论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的“教学相长”,实际上就是古代朴素的互动思想。教学互动是指将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阶段强调的是教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过程,其互动形式大多是借助交流和互动进行的。这是教学互动的方式,是通过调节师幼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幼儿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一)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互动教学是在美术教学目标下,教师与幼儿通过以互动方式进行学习,使幼儿学习具有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性。教学互动在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教育模式上往往采取教师讲课、幼儿听课、教师示范绘画内容、幼儿临摹绘画内容的模式。幼儿在课堂上很少有与教师之间的言语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是“高高在上”的。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能够引导幼儿对事物有更多的看法,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天生的,但大部分是后天培养而成的。教师教得好与坏,课堂内容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幼儿是否喜欢美术课堂的关键。一般来说,幼儿都喜欢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娱乐性强的教学内容,而对简单地临摹教师绘画作品较为反感。这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多讲一些小故事、与幼儿一起评价一幅作品、与幼儿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美,就会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
(三)习得美术技巧
如果能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就会为幼儿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美术技巧可以在互动教学中获得。互动教学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更加直接的交流,互相吸收对方所长,使幼儿的美术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美术课堂中师幼互动的策略分析
(一)营造和谐氛围
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将这些作品用于环境美化,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氛围就像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生命,这个生命是随着幼儿心智发展而生长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儿与教学氛围之间的互动。
“源头活则流泉清,根本固则叶宽松。”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要与幼儿形成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幼儿就喜欢听教师的课,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营造环境氛围方面,很多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是设计墙面,将一些幼儿优秀作品布置在墙上。这种方法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但是有些幼儿作品因此被教师“抛弃”,使得这一部分幼儿失去表达、交流的机会。
教师要努力创设与每一个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例如,在“节日的教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其他幼儿园节假日的教室情景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节日气氛下的教室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接着,教师让幼儿对自己的教室进行自由装扮,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设。有的幼儿用棉棒沾着颜料画出很多喜庆的图案,有的幼儿将自己高兴的心情描绘在画面上,有的幼儿用剪刀剪出一些漂亮的拉花和植物。大家共同将教室装扮成一个节日的殿堂。然后,教师拿出相机与幼儿一起拍照合影,并发到网上,使幼儿所思、所想、所做、所知在网络上分享和传播。
(二)巧用各类游戏
关于美术的教法,陈鹤琴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美术的教法最重要的是发挥儿童的天才,让儿童自己去体验,表现他的意思。”陈鹤琴先生倡导“教学游戏化”,因为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最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接受美术教育。
例如,在“我的好朋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着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增加这样的环节:当一名幼儿找到好朋友时,双方要画一张对方的画像并送给对方。教师可以在旁边当裁判,与幼儿一起讨论画像内容。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轻妙的歌曲声,大家都找到自己的朋友,这堂课的绘画内容也顺利完成。又如,在“做贺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贺卡,教师自己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当贺卡制作好后,教师与幼儿可以通过互送贺卡的游戏,加强双方互动。一般来说,幼儿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的贺卡,肯定会非常投入地制作,这样就可以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三)合理运用评价
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互动方式,指的是教师对幼儿作品的好与坏的基本观点。幼儿美术活动的基本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绘画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并提升幼儿多方面能力。因此,在对待幼儿作品时,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幼儿绘画对象的粗浅程度进行评价。有时,即使幼儿的画在教师眼里一无是处,但由于是幼儿通过内心的感触表现出来的,教师仍要用一份平和的心、鼓励的言语激励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师幼互动的基本价值。幼儿非常在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小表扬”“小鼓励”,都能让幼儿兴奋不已,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合理评价会让更多平时比较内向的幼儿,在美术课上勇于展现自己的风采,激励他们更加喜欢美术,在美术课上更加投入。
例如,在“这就是我”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将自己画得非常像,且造型准确,笔触熟练生动,表现出一定的技术水平;而有的幼儿则将自己画得特别抽象,甚至将自己画成了“神”。当遇到这些绘画作品时,教师不能只鼓励“画得像”的幼儿,也要表扬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幼儿,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全班幼儿美术能力在互动中得到整体提升。
实践证明,互动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只有幼儿真的“心动”,他们才会真的行动;只有师幼真的互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然而,目前不少幼儿园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受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过度注重幼儿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导致美术活动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握时机,给幼儿最大的能动空间,适时点拨和指导,使幼儿真正参与学习、乐于探究,使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