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2023-08-19刘洋

关键词: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内核,更是孕育着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之匹配的是通过更为广博的文化自信,将中华文明的成果遍洒世界,让这些人类共同的精神果实,为和谐、开放、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去展现中国文化之魅力,更能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也是文化传播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7-0094-05

我国对世界事务的话语权不断增加,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锚点,也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舞台重要的参与者。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倡议的推动下,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融合别国文化已成为当下重要问题[1]。换言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于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2]。怎样在新时代这一背景下,用创新、包容、正能量的中国故事讲述,形成文化共鸣,是当代每一位中国故事“撰稿人”的文化传播学者和从业人员的重要工作方向,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用时代的强音去融合历史、现代的中国故事,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将信息化浪潮中新媒体资源汇入中国故事的编撰中,从更高的标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去考量,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去形成共通的主流文化追求,达到文化与情感的共鸣,在中国形成强大的发展力,在世界打破文化的藩篱,形成融合的新篇章[3]。

一、认识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基因所在,为传播力的生成奠定基础

2014年学者李云雷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发表的《何谓“中国故事”》一文,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故事强调中国立场,是以文学形式讲述凝聚中国人民共同生活经验与内心情感的故事[4]。大众对中国故事传播的可信度和接受度,从根本上讲源自故事本身的素材和思想内核,只有在故事中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的特点,同时不断与时俱进赓续现代的新内容、新思想、新理念,才能总结提升,将中国故事变为时代的进行曲,全面、立体、真切的展示中国形象,形成文化自信。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要讲清楚中华文明传承的基础,将文化的道路归根溯源,突出中华文明的脉络和其深厚的底蕴,以中华文化热土的积淀,从而将故事讲活、讲实、讲透,这样才能将中华文明传承融入故事中,充分反映心声,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让处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的故事融入世界主旋律,唱响中国进行曲。

(一)挖掘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不断推陈出新因时而变

文化是传承更是赓续。只有不断迭代才能世易时移,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中华文明有诸多的精彩故事和世界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都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其中的深层含义,可以更好地挖掘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其优秀的成果,融入时代内容,将历史与现代协调共荣,将民族的精神源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统一,形成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故事篇章。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是内涵丰富的精神体系,总结并延续了华夏数千年的知识结构、智慧体系和理性思考,其辩证的唯物观、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和诚信刚毅的斗争精神,无不鼓舞着中国人民历经风雨,勇往直前。从中积极挖掘其现实主义意义,从道德、法治、文化、道路等方面形成与之统一的传播模式,并将中华文化的各种优秀财富孕育在中国故事中,势必将会使得故事更具说服力和时代性,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接受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5]。作为具有历史性和先进性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中国作为世界舞台重要的推动者所应发挥的作用源泉,它是中华大地共同培育的精神乐土,也是我们民族历经风雨成长不息,勇于奋斗、不断进取的驱动力和促动力[6]。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广泛性,使其在流传中积累了丰富的外来文明成果,从全球的视野审视中华文明的发展,更加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形成密切交流、思想交汇、人文共识、生态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二)深入挖掘近现代文化的闪光点,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讲述元素

讲故事重在有思想、有內涵、有线索,中国故事更需要有内在的精神元素作为支撑,让故事具备灵魂,是广大媒体传播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在传统中华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向善、向美的精神硬核,这种普世的文化观,将优秀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故事将思辨的思维方式、包容的传统观念,立德树人的道德发展要求,集大成为一体,这种故事本身就有很好的传承度和传播性,因此可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更加宽泛的时间周期内进行传播,获取更好的传承效果。我们应该抓住我国国际地位增强这一宣传传播的势头,将我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创新和延续不变的民族精神复刻在中国故事中,形成更为优秀的传播主体。我国作为和两河文化、巴比伦文明等世界文明并齐的文明传承,已成为现今世界上留存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多民族文化和多元文明的融入,也使得这种文化传承更具时代特色和传播特性。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道路的融合,将世界文明史的重要主线贯穿起来,这种近代文明的变迁,带来了更多的中国故事,同时也集合了诸多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这种文明的转换,给世界文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匹配的借鉴,也让不同国家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坐标参考,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作用所在[7]。中华文明在进入20世纪的近现代,有了一些转折,这些转折的意义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反思和创造,也是文化整合和重塑的一个过程,在其中形成了很好的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再认识,这种文化转折在20世纪给中国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也形成了更多具有近现代特色的故事元素,通过文化的不断思考与再建设,为民主、法治和平等的文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为其在近现代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三)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为中国故事铸就提供新元素

中国发展道路是中国在世界舞台最为神奇的历史进程。近现代的中国文化,凝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立足当代,功在千秋。这种与时代相结合、面向世界、对接未来的新型中华文化元素,根据中国实际,结合优秀的社会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本的理念,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统一结合在一起,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传承性,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新起点,也为世界文明史提供了新的素材,讲这些重要的文化成果应用在现代的中国故事中,不但能够给故事增添更多的现代色彩,还能让故事的内容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也让受众喜闻乐见。现代中国故事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发展追求,也是基于人类文明成果的中国化实践,具有丰富的道德要义和众多的文艺气息,它以传统中华文化为根基,用时代内涵做注释,形成了具有强大精神促动力和文化传播力的艺术形式,结合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优秀人物、生态发展、科学进程等不同条线的故事线索,为推动我国新时代文化发展,促进文明传播,创造了新的途径,融入鲜明的红色基因特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深刻的时代性。

二、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中国故事宣扬开放发展成果

广泛传播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对中国故事最好的宣传方式。在信息化变革的大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宽度都在无形的扩大,这种爆炸式的传播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多样的形式,但对于传媒领域教师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讲好中国故事同文化自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自信的宣讲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为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

(一)用正确的方向树良好的形象,让小故事蕴含大文章

良好形象的构建,必须依靠文化的传播与精神的构筑。通过文化的传播、文明的输出,可以很好地建立综合的印象和评价,这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形的精神财富。在当今信息传播透明化、扁平化的状态下,通过媒介进行文化输出与文明传播,能够最快的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国家形象一旦建立,就能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在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使命,更是一项政治任务,通过正向的传播力,可以将我国更好地推向国际舞台,体现更为切实的大国担当。古往今来,很多故事的传播,将中华文明向世界撒播,给世界留下了对我国的最初印象。马可波罗游记,从丝绸之路的记忆中形成了中西的交融,也为西方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门。鉴真东渡,将我国的佛学文化广泛传播,形成了最具时代特点和文明基点的精神图腾,一直以来影响着东方佛学文化的发展。时至近代,美国记者斯诺游历延安,将红色中国的故事整合成集,向西方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奋斗前进的伟大征程,故事的传播使得西方对于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走进了世人的视野,树立了探索、进取的发展形象。文明需要内化的演进,更需要外化的宣讲,讲好中国故事是现代中国发展重要的一面旗帜,其中蕴含的不仅是故事的内容,更多的是良好的大国形象、大国担当和开发、发展、自信、友善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核[8]。无论这种故事是跃然纸上还是在大荧屏与受众见面,其归根结底就是要将新时代的风范告诉每个人,让关注中国发展的媒体、个人、政府,都能够从这些以小见大的故事中,了解中国的变化,体会中国的进步,相信中国的力量。

(二)通过耳熟能详转化为喜闻乐见,用中国故事凝聚磅礴的力量

讲故事不仅在于讲,更重要的是促进交流,使得单向的传播,变换为相互的了解,这样才能建立更为有效的传播平台,使得故事的元素更为丰富,宣讲的方式更加灵活,让更多的人愿意聆听中国故事,更愿意亲自感受中国发展。通过各种现地场合,可以将中国故事与亲身体验结合起来,让受众跟随故事的讲述者,走进故事的发源地或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中,这样浸入式的讲述形式,可以将很多故事内容之外的文化元素激发起来,从而让受众从过程中了解故事的背景、线索、实质、发展等全方位的要素,真正展现中国故事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故事的整编与艺术加工不能固成守旧,可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将时代最显著的强音加入其中,使其更具感染力和现实说服力,这也是媒体传播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不同时代大众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展现故事本身的讲述内容,既能让受众记忆深刻,也能唤起他们更多的思考,这样就能更好的传递故事之外的文化基因,让中国故事与中华文化形成密不可分的聚合体,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三)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求同存异增加互信包容

世界文明各具特点,各有千秋,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其对于所尊崇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既要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又要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风格,用思想的碰撞形成文化的相融,在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用中国故事作为纽带,将世界各国国家价值体系、民族特点串联起来,形成多元、开放、包容、共赢的精彩篇章,形成认同、接纳的基础,在故事的设计、编目过程中,媒体教师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通盘考虑,不能为了讲故事而写故事,更多的要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转为故事,从而形成积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文化成为的经济重要的拓展内容,讲述中国故事不能仅仅描绘中国的事情,更多的应该将国际的交融,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让休戚与共、共赢发展的发展观,助推中国故事使其成为最好的中国“名片”[9]。

三、总结传统文化特点温故知新用好经典,将中国故事匹配现代精神需求

经典的传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华彩乐章,应该不断的将其思想内涵、人文含义、价值追求進行加工、润色,让它们承接历史的沧桑,焕发当代的魅力。中国故事的讲述可以将中华文明经典的诗词歌赋作为重点,用这种言简意赅的特色文化,展现民族文化瑰宝的无限风光,同时让受众在聆听、传颂中浸入其中,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文修养,感今怀古,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贡献力量。中国故事很多是包含在历史的传承中,作为讲述者或撰稿人能力培养的教师,应该从我做起,去真切地认识中华历史长河中经典的历史桥段、优秀的历史人物、壮怀的历史风云、经典的诗词歌赋,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优秀,感悟中华文化的本质。这既是对于传媒教师历史责任担当的考量,也是中国故事编、讲、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重心,汇集数千年的天地、人文、发展观,只有深刻认识了,才能用心去了解,变成自我的感性认知、理性思考和内容输出。

(一)用中华优秀诗歌,打造中国故事传播平台

讲故事是互动的,它既是将文化进行沟通的方式,也是以文化人的重要形式,通过东方独有的诗歌形式,将艺术性、人文性、文化性、历史性、创新性的故事理念蕴含其中,使得故事更具有可听性、可赏性和可思性。中华传统诗词歌赋能够流传至今,很多都是通过心口相传的形式,这样的文化更具有大众性和辨识度,可以得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意识形态人群的认同,这也是中国故事在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坐标系。文化的原生作用很大一方面是打破地域与空间的思想藩篱,诗歌文化,是集东方文字写意、寓景于情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它不但集合了众多的文化精神之源,还从中衍生出了许多的优秀思想、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10]。近些年,“中国诗词大会”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优秀传播示范,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不但在国内掀起了学经典、诵诗词、品文化的热潮,也让海外华人通过节目感受到了故土深情,同时通过在孔子学院的积极推广,也让经典的中国古诗词走向了世界,形成了中华文化最好的注释,为中华文化的系统化、艺术化传播,提升经典民族文化自信心构建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诗词大会的内容广泛、引经据典,同时采用了公众媒体常见的“秀场”模式,提升了观众参与度,也让诗词在节目的诵读与传唱中,吸引了更多地关注和大众的喜爱。

(二)共情共鸣,以诗词为媒串起中国故事的精彩瞬间

诗词是中国延续千年的文化传播形式,其结构紧凑、内容概述性强、朗朗上口,可以将人、物、景、事等多种情境融入在一起,这也是“讲故事”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为了讲好诗词歌赋的故事本意,诗词大会将参与群体的跨度进行了重要的延长,使得更加广泛的古诗词爱好者进入了“讲故事、诵诗词”的过程中,这样的群众参与性,与媒体传播的广泛性非常契合,从而将一个简单的语言类栏目,做成了遍及中国并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由于当下碎片文化的侵袭,很多媒体传播必须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呈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样的“故事”因为缺乏了延续性,很难让受众记忆乃至共情参与,更谈不上有什么共鸣。因此,首先要将故事的延续性和铺垫做好,形成可供审视、思考的主题主线,这样才能激发更多受众的参与热情,也愿意将在故事中找到更深层次的探讨话题。中国故事需要媒体从业者从更高的职业责任担当和领域发展的角度,去落实和更新迭代,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讲述故事,才能真正构建传播品牌,打造家喻户晓的传播形式。

(三)创新讲述方式,共同发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经典传承

新时代的媒体传播,需要新势力的加持,这样才能让中国故事在宣讲过程中,赢得更多的喜爱和关注。创新故事讲述不是要哗众取宠,用出位、夸张的表现形式去博人眼球,更重要的是关注其内涵,让受众在听完、看完之后还能发人深思,回味无穷,从而达到真正“心”传播的目的。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倡导我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故事必须承载更多的精神内核,特别是近两年新冠疫情肆虐,我国在新时代的抗疫征程上,谱写了诸多的史诗性华章,这些不但是中华文化新时代的凯歌,也是世界人文史不可少的,闪烁着优秀人文光芒的故事素材。总结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元素,可以更多地将我国的大国担当、人文精神、开放合作的发展格局展现出来,用新发展理念构建创新的传播新格局,用他人之口,讲述我们的“新鲜”故事,这样会让更多的人愿意去聆听,能够去接受。“酒香不怕巷子深”,善于以多元的媒体传播形式,改变说教式的“讲故事”方式,通过政府指导,媒体搭台,合作开拓的形式,让更多的普通人、平常事进入中国故事的范畴,形成“大家说”,这样的中国故事传播,既贴近了现实,又能凝聚大众的智慧,在创新性、广泛性上得到质的提升,也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涉猎更加宽泛,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的突破。通过精准发力、环绕传播、创新内容、百花齐放的讲述,让中国故事成为新时代最好的记忆[11]。

四、为中国故事插上新媒体的翅膀促传播,以中华文化关联人类共同发展

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在于其发展性,它集合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精神传承,集大成为一体,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有着极高的作用,它强调的人文关怀、和谐交融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媒体传播技术不断发展,卫星通信、光纤传输、数字媒体、网络直播等,各种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给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更加多元的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深耕内容创新,将具有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国故事,插上多媒体的翅膀,向更远更广的领域传播。

(一)重视新媒体在中国故事传播中的应用,不断延展宣传方向

新时代媒体传播的方式和形态都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变化,从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到微博、微信、短视频,这些飞速发展的原生态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加速着信息的传送效率。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日渐成为传播的主渠道,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将故事与网络相互绑定,让中国故事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新鲜的艺术,新的表现形式,使得故事的讲述更有力量,更具可观、可阅、可闻性。从媒体传播的年度调查可以发现,近一半的境外受众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源自新媒体的推介,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喜欢从碎片化的传播中,汲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从新型社交媒体的转发、发布中,获取自己喜爱的信息。这些数据说明,中国故事通过新媒体进行推送,不但可以给故事的传播节约成本,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在“内容为王”的新传媒时代,必须将故事讲的新颖、有趣、发人深思,这样才会收获更多的关注,从而将大众传播、化整为零的传播理念,在中国故事的推广中,形成更好的优势[12]。

(二)注重多元文化的引接,讓中国故事在新媒体时代更有竞争力

特征明显的人物特点,内涵丰富的主题线索,耐人寻味的细节描绘是故事引人入胜的关键。当前媒体受众也更加多元,不同文化的交融,才能确保故事更具备讲述的灵活性。在2019年上演的《流浪地球》,作为一部科幻影片,充分借鉴了国际流行的影视描述手法,借助数字媒体、人工智能合成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展示平台,但是其内涵表现的确是中华文化中勇敢坚毅、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个中国故事的讲述,不但聚合了新时代关注的生态、人文、发展等课题,还将中华文化的内核嵌入其中,一经公映就得到了国际的关注,并且也成为为数不多在国际影坛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制造”的科幻片。

(三)时空融合,用新媒体搭建国际舞台推介中国故事

在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媒体构建[13]。新媒体传播不但在内容和内涵上需要有新的突破,在传播方式上也需要加强合作,强强联合,形成更为宽广的国际传播新模式。这就要求我国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努力使国家“自身期望形象”与国际上“实际社会形象”达成一致。讲述中国故事更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协作,可以使故事的色彩更加浓重,内容更具创新,放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形成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14]。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世博会,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国际合作,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舞台,通过合作,不但可以将中国故事包装得更为光彩夺目,还能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媒体传播视野,具备综合传播能力的人才,把更好的中国故事、中国风貌、中国发展介绍到海外媒体,将中华文化准确的呈现在国际舞台的中央。

新时代是中国故事传播最好的时代,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用红色基因打造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内涵,将文化自信与自觉融入传播过程中,用新概念、新范畴、新形式、新媒体去继承历史的厚重,扩展当代的风采,积极构建既符合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又能引起世界共鸣的精彩篇章。

——————————

参考文献:

〔1〕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J].中国比较文学,2014(01):1-10.

〔2〕唐珊.华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J].人民论坛,2020(05):136-137.

〔3〕〔7〕崔潇.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内容创新的四个“度”——以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对外传播,2018(12):36-38.

〔4〕李云雷.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当代中国文学的新主题与新趋势[J].文学评论,2014(03):90-97.

〔5〕吴雨轩,刘志宇.中国文化典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路径构--以在匈牙利传播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2(04):68-71+129.

〔6〕〔8〕〔9〕袁建涛.“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J].湖湘坛,2021,34(05):119-128.

〔10〕〔11〕陈涛,岳爱武.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维度及向度研究——基于高校实践探索的视角[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2(04):63-68.

〔12〕郝俊红,郑英,王娇雪.新时代语境下运用电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J].今传媒,2021,29(08):47-49.

〔13〕〔14〕张举玺,贾景裕.讲述中国的“他者”之声:《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叙事经验[J].國际传播研究,2023(02):28-31.

(责任编辑 徐阳)

The New Era Uses Chinese Stories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LIU Ya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spiritual core of a nation, but also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ore values.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the new era is matched by sprea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a broade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o that these common spiritual fruits of mankind can serve the harmonious, open and developing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form and method of "telling stories" to show the charm of Chinese culture can more resonate wit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New Era; China Story;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e

收稿日期:2023-04-08

作者简介:刘洋(1986-),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纪委监察处,讲师,研究方向:留学生教育、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研究(NGJGH2021365)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