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3-08-19姜如雪赵晓明

区域治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社工

姜如雪,赵晓明

长春工业大学

青年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自从社会工作专业恢复和重建以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为了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议题。

然而,青少年时期作为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渡阶段,本身就面临多变、不稳定的、反叛的特殊属性,在信息飞速更新迭代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更加多元化;而发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在构建和应用方面,与本土青少年面临的困境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无法拿来活学活用,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本土理论还在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无法应对复杂多样的问题;除此之外,致力于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群体也面临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短缺,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社会认同度不足等问题。多重的因素导致在原本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基础上,又叠加了许多外在的社会问题,使得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积重难返。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些伦理困境的主要议题,理解困境背后的成因,以探求破除困境的出路。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主要议题

(一)自主权的归属问题

案主自决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来源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西方追求自由、自主、人权的大环境中,案主自决原则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非常契合。然而,在案主自决原则应用于中国本土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工作中时,却往往受到一些限制。

从典型的家庭结构来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一、对于在中国式家长的过度干预下成长的青少年,主要集中于社会适应能力差、沉迷网络、厌倦学习、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在开展社会工作时,由于家长对青少年的过度保护心理,往往介入过程会被家长全程干预,导致社会工作者无法对青少年展开切实可行的帮助;二、对于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主要集中于人格缺陷,早早放弃学业,交往不良群体,甚至走向犯罪等问题。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工作的重点是纠正青少年歪曲的价值观,纠正不良的行为和嗜好,引导青少年树立主流的核心价值观。由于受到案主自身的限制,为了规避对案主自决可能对自身产生伤害的结果,又无法把自主权完全交给青少年自身。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如何把握好案主自决和干预的度,解决青少年群体的问题,实现案主利益最大化,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伦理困境中的重要议题。

(二)关系的界定问题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为了协助青少年处理问题而形成的,当问题解决后,维持两者专业关系的前提消失了,专业关系也就随之结束。

然而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奉行集体主义,礼尚往来。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关系,往往要以青少年案主的哥哥姐姐身份自居,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取得案主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相处的人情,即便专业关系结束,也不意味着情感就随之结束。同时,中国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度还不高,公众普遍不明白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范围。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了解案主基本信息,提供问题解决策略是建立专业关系的体现;而在案主或案家的认知里,社工可能是一个友善热心肠的形象,他们会把社工定性成为一种朋友的关系,这种关系需要维护和反馈。

双重关系的建立可能会帮助社会工作者快速的与案主拉近距离,打破隔膜,赢得案主信任。与此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弊端,例如有些青少年案主会把社工当成可以依赖的对象,在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屡次求助,很多一线的社工反映有案主向他们借钱却无力偿还[1];另外,青少年群体正面临生理发育方面的性困惑,对于感情还比较懵懂,有些青少年案主面对异性社工的关怀产生移情,对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误以为是爱情,如果这种双重关系处置不当,会把青少年的问题推向更艰难的窘境。

(三)利益的分配问题

作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首要的职责是增进案主的福祉,应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就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层面来看,无论何种情况都要把案主的利益放在首位;然而就社会工作者个人层面来看,同样也受到所处环境以及自身利益的影响。环境方面的影响体现在,社会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组织,接受社会组织的制度规则管控,需要维护社会组织的利益,因此当社会组织的利益与服务对象的利益冲突时,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自身利益的影响体现在,在实务过程中,可能出现案主利益与社会工作者自身利益相悖的局面,例如,有基层社工反应:在介入有家暴问题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时,案家对社工造成了生命威胁。也有曾经做社工后来转行到其他行业的人员反应:社会组织的规模小、人员少,不得不一个人同时服务好几个案主,导致工作占用全部生活,这样既不能全心全意为案主服务,又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力不从心……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从青少年的角度

从青少年自身层面来看,青少年群体同时面临着生理、心理多方面的转变,这个阶段的呈现出多变、创新、不稳定的特征。尤其他们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正在不断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从家长层面来看,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互动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最为典型的两种家庭结构来看:主干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青少年群体面临两辈人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往往呈现自主权利缺失,学习压力大,娱乐方式单一,缺乏朋辈群体的特征。他们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控制,又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二、单亲家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家庭的稳定性却在逐步下降,单亲家庭不断增多,家庭的破裂使青少年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由于家庭系统巨变,父母关爱缺失,使青少年产生不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反叛、攻击的性格特征,甚至影响到今后的婚恋择偶观。

从社会层面来看,信息爆炸的时代,行业监管覆盖尚不完全,部分直播平台、游戏平台输出扭曲的价值观,使青少年过早地接触到一些血腥、色情、暴力、享乐主义等观念,青少年抵御外界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跟风,从而出现沉迷网络、沾染不良的嗜好和行为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当代的青少年承载上一辈的愿望寄托,争相追逐各种才艺补习班、培养天才等,使青少年承受着更大的内卷学习压力。

(二)从社会工作伦理的角度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利他主义的助人专业,价值观和伦理是其“生命线”[2]。近年来,民政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社会工作伦理作为社会工作核心组成部分,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伦理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工作日益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亟须加快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进程。

伦理探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西方在伦理思想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西方推崇个人主义,在社会中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目标而非群体目标。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是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价值观,对于优先考虑个人目标的行为往往是持批判态度,崇尚团结和集体,例如扎根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孔融让梨、单者易折等的传统经典文化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的对于集体的推崇。中西方的文化显著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面对本土青少年的问题,显然不能直接“西学中用”。本土社会工作伦理体系研究的滞后,使得中国的实务工作缺乏指引和规范,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传承和发扬。

(三)从社会工作者实践的角度

随着青少年社会工作问题的多元化,对社会工作者的知识水平、理论基础、人际交往能力,甚至是热心、耐心、爱心等性格因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工作者专业队伍不稳定,服务人员少,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社工都不是社会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对青少年的困境往往依照自身的经验和价值观去介入,甚至在同一社会组织的社工之间,接待和服务案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另外,社会工作者从属于社会组织,服务案主的同时也要为所属的社会组织服务。我国的社会组织主要是依靠政府购买的形式获取运作资金,政府为监管资金走向、评判社会组织服务质量,会对社会组织提出一系列可量化成果和效率的指标。社会组织为获取项目资金,提高项目完成率,就会开展项目时对案主的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有所倾向。社工被夹在以社会组织利益优先还是以案主利益优先的困境之间,无所适从。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基于服务对象的维度

社区工作者在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运用系统视角,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协助青少年战胜困难。

从家庭层面来说,要重点帮助青少年改善成长环境。为缺乏教育经验的家长链接亲子心理培训机构,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少年的特殊时期,促进家长和青少年和谐相处,帮助家庭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模式。从学校层面介入,改善青少年的学习环境。建立成长互助小组,增强青少年朋辈支持系统,增强青少年对学校的归属感;设置校内爱心社工站,定期宣传和举办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活动,保障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稳步健康发展。从社区层面介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开展与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的亲子、友邻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娱乐氛围;搭建留守青少年服务站,为留守或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提供生活照顾、安全监管服务。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支持,共同发力,切实保护青少年的权益。

(二)基于社会工作伦理的维度

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发展起步晚,社会面普及度不高,中国学者们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少,研究也不够全面和细化。目前,急迫需要构建一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的伦理体系,为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提供指引。

建议设置社会工作伦理研究专项奖,围绕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守则及通用过程模式,借此吸引各地高校的学者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共同关注社会工作伦理议题,合力扩充伦理体系深度及广度,加强对于这一领域

本土化的研究热度,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社会工作者的行列。鼓励更多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增加社会工作伦理实务课程,扩充高校社会工作的师资力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可链接资深的学者或有经验的一线社工开展讲座,切实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整体专业水平,助推社会工作伦理的专业化发展。

(三)基于提供服务的维度

社会组织应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为有困难的青少年申请政府专项社会工作资金补贴;筹措社会资本,与基金会、公益机构、慈善组织等资源联动,举办公益慈善活动,邀请当代青少年关注的明星或品牌企业出席,号召企业及各界社会人士捐款。不仅可以扩充资金来源途径,也可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同时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发展网络救助平台,建立服务账号,在校园网或各个学习平台开展网络宣传直播,力求帮助更大范围的家长和青少年答疑解惑。社会组织要致力于解决社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做好支持社工工作的后盾,使一线社工得以全心全意投入到青少年的服务的当中去。

社会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始终坚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断完善工作方法,牢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时刻保持价值中立,使自己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包容性。在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不只要关注青少年自身层面的问题,还要善用系统思维,联系和发现青少年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帮助青少年树立符合社会传统主流的价值观,增强青少年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归属感,协助青少年完成人生重要阶段的人格培养和自我实现。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每一位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为青少年社会工作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社工
青春社工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