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
——以指导本科生撰写育儿推文为例
2023-08-18林冠伶
陈 颖,林冠伶
(阳光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15)
一、引言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能力为重”。[1]实践能力素养是评价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视角来看,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教学实践的实务知识是推动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不仅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将学习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幼儿活动中。[2]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理论课,但课程实施存在重理论记忆轻实践能力的问题。[3]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学生难以做到将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研究以撰写育儿推文为教学改革载体,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务知识,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实操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性,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二、育儿推文在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应用能力的转变,是为了满足岗位对幼教人才的需求。[4]写一篇好的育儿推文需要作者拥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在撰写推文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展现实践应用的能力。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写的育儿推文要有清晰的写作框架。首先,学生需要根据查找的资料、对幼儿的观察,用真情实感叙述案例场景;其次,针对案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学生可利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文献查阅以及与幼儿相处的实践经验提供育儿建议。
(二)赋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在教学之初提供了课程主要知识点,可依此设定推文主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导向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建构属于自己的内在知识体系。学生的育儿推文推送后,收获的阅读点击率、点赞率以及留言反馈,可为学生自主学习赋能。
(三)辐射课程的社会价值
育儿推文架构清晰,内容由授课教师团队把关,以论文撰写格式进行要求,确保推文内容提供科学化的育儿建议。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下,育儿推文可为广大的学龄前家长答疑解惑,体现出课程对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价值。
三、研究方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庞杂,传统授课一般采用“讲—听—读—记—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的内容多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缺乏丰富的案例,有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因此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尝试通过让学生撰写育儿推文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了育儿推文行动研究。为此,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结合微信平台资源,以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为窗口,引导学生写育儿推文。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问题,引导学生以育儿推文的形式展示案例、分析案例。学生撰写育儿推文的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撰写育儿推文的具体实施流程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基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发展成研究计划,通过行动、反思、观察的不断循环对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克服理论与实践的弊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5-6]在育儿推文行动研究中,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思考教学变革方法,通过优化学生育儿推文撰写能力的过程,解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本研究扎根实践,触动实践,以教师作为实践者与研究者,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过程开展两轮教学改革研究,具体实施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开展的具体步骤
本研究历时两个学期,分别是2020—2021学年下学期,学生人数为117人(2个班),2021—2022学年下学期,学生人数为118人(2个班)。教师规划育儿推文主题撰写安排,如表1所示。每班10组,6—10人为一组,每组对应1个主题,依次安排小组汇报时间。教学采用的教材为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编著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总课时 32学时。
表1 育儿推文主题安排表
四、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一)第一轮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初试育儿推文撰写
1.实施过程
第一轮研究初次尝试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打造“ECE育儿不孤单”系列推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依据主题进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学习和相关文献阅读,尝试撰写专业推文,在撰写推文的过程中强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学习,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制订了小组推文撰写任务,包括推文撰写要求、推文范例、小组分配表和分工表、小组汇报评定表,以上文档在第一节课时向学生说明。
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展开的具体行动如下。第一,制订学习主题,如儿童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等。第二,发布推文撰写要求,与学生反复讨论、打磨育儿推文。推文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幼儿行为表现案例,例如以下案例:
明明吃完了饭,妈妈教导他把碗筷收进洗碗池。明明小心地把碗筷收好,正当要走进厨房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碗也跟着碎了。妈妈赶忙跑过来问明明有没有事,可明明却轻抚着碗,心疼地说:“碗儿,你疼不疼?”
第二部分为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案例1的分析范例如下:
皮亚杰在研究孩子思维时发现,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2—7岁)存在“泛灵论”的特征,即会把无生命的事物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常见行为有把玩具当作小伙伴,和它们一起做游戏,讲悄悄话等。正因如此,案例中的明明在碗摔了后表现出关心“碗儿”疼不疼的行为。
第三部分为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角度提建议,供教师与家长参考。例如,有学生参考《巧用“泛灵论”教育孩子》一文,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幼儿行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泛灵论发展特性,并且善用这个特性,进一步培养孩子不随便破坏物品与珍惜资源的品德。
第三,分析基于育儿推文撰写的教学设计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程教学持续改进记录表”对第一轮研究的效果进行了观察记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依据专业教研会结果进行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学校督导听课后对课程的评价;每月统计本课程需辅导的学生。
第四,对第一轮研究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如下:初次尝试撰写推文,学生没有清晰的范本可以参考;学生接触幼儿的经验少,对幼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展认识不深,在描写幼儿案例时不准确;教师一对一修改推文的效率低。
2.效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章节测试成绩筛选出每月需辅导的学生。在第一轮研究中,随着课程的推进,每个月需要辅导的学生人数逐月递减。学生向教师反馈,投入育儿推文的撰写有助于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梳理推文的修改过程可发现,后组通过学习前组的推文撰写逻辑与内容,降低了师生反复讨论修改的次数。这说明在撰写推文过程中,学生试图理解与思考如何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问题,并提出适宜的育儿建议。撰写育儿推文对学生思辨应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第二轮研究:小组互助,撰写育儿推文
1.实施过程
第二轮研究是基于第一轮并不断反思的教学改革,主要针对“学生不明晰推文任务的要求”“教师单方面打磨育儿推文效率低”“学生描述幼儿案例不准确”三方面问题,进行了以下行动:制订任务指导手册,清晰明了地呈现推文撰写任务要求细则,如表2所示;师生共同评价育儿推文,重新制订课堂评价细则,包括自评、小组互评与师评;利用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幼儿的发展与行为特征,以便更准确描述幼儿案例。
表2 育儿推文小组项目指导手册目录表
通过观察以及与幼儿的接触,学生能够较详细并准确地描述幼儿的行为,如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描述: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她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想也没想伸手就去拿,嘴里还宣称:“这是我的!”莎莎也正想用这支红色蜡笔,丝毫不肯让步。这下佳佳可生气了,一下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她。
针对上述案例,学生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知识点分析佳佳为了得到红色蜡笔而对莎莎进行推、踢等行为,认为这是工具性攻击和身体性攻击。
第二轮研究除了用“课程教学持续改进记录表”对研究效果进行认定,还使用其他方式:将学生成绩与往届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课程评价反馈问卷;督导及教师听课评价;以访谈的形式搜集家长阅读完育儿推文后的想法与改进意见。
通过第二轮研究,笔者反思如下:尽管课程中采用撰写育儿推文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但推文的内容仅仅是书面形式,学生并未获得教育实操。另外,从家长访谈发现,家长的育儿问题繁杂,期待更多元的推文主题以及线上即时解惑,这是本研究进步的空间。
2.效果分析
由图3可知,第二轮研究学生的课程评价总体上比第一轮的课程评价好。在课程整体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课程的教学评价安排上的满意度高。由此可见,总体上学生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较满意。但是,第二轮研究学生在自我学习评价方面的满意度仍较低,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可发现原因:针对推文撰写任务,学生认为该任务能够锻炼个人的思辨能力,但是自己对推文撰写的满意度不高;课程内容主要以课堂为主,希望能够增加实践机会,深刻领悟理论知识。因此,在第三轮研究中,教师要思考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
图3 两轮课程评价满意度对比图
3.反思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育儿推文案例编写内容停留在指导和建议层面,还需深化实践应用部分。例如,增加学生幼儿园见习机会,从幼儿行为观察以及从采访家长育儿困难的问题中获取真实案例。时间有限,本研究的行动研究仅仅覆盖两个学期中的两轮周期,缺乏长期动态研判。期待透过课程实施的不断累积,改进各项问卷调查,做进一步的量化推论统计。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问题,尝试探索通过撰写育儿推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行动研究聚焦问题、提出计划、实施教学和评价反思,研究者发现撰写育儿推文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探究、合作、分享的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使学生能够基于案例剖析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特点,改善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理论记忆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本研究还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