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视角的冒险游戏研究

2023-08-18黄昭婷

教育观察 2023年15期
关键词:研究者危险情绪

黄昭婷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幼儿园,重庆,400060)

一、问题提出

游戏性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合理安排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游戏既能帮助幼儿探索世界,又能帮助幼儿理解每天接收到的信息。[1]各类游戏中,冒险游戏的特殊性更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幼儿对冒险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喜欢挑战一些有难度、刺激性的游戏,且适度的冒险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应对风险的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对幼儿视角下的冒险游戏体验展开探索,了解幼儿的冒险游戏世界,为幼儿园开展冒险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目的:了解幼儿在实际的冒险游戏中的基本情况。

访谈对象:S幼儿园大班幼儿。首先,大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游戏有更大的需求。其次,本研究为了探析幼儿视角下的冒险游戏,主要以访谈法进行研究,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清晰。最后,相比小、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有更多的冒险游戏经历,更适合作为访谈对象。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S园35名幼儿作为访谈对象。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访谈内容按照事先指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提纲依据研究目的自行编订。

(二)图片引谈法

研究者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进行观察,并拍摄幼儿园内符合冒险游戏特性的户外游戏设施,基于这些照片对幼儿进行引谈,主要是让幼儿判断图片中的游戏是否为冒险游戏并询问判断依据,由此进一步了解幼儿对冒险游戏的了解情况。除研究者拍摄的照片外,研究者也会对幼儿自己提到的一些冒险游戏进行追问。

(三)资料分析

本研究使用音频设备将访谈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将录音逐字转换成文本,最终形成材料来源。研究者扎根于原始资料中,反复阅读原始资料,理解文本表达的意义。根据原始资料对幼儿所传达的内容进行主题提炼及归类,以此为基础将原始资料打散并重新组合。随后,研究者将重新梳理后的文本数据导入Nvivo 12中,进行文本资料的比较和分析,并对幼儿原始的想法进行编码。将原始资料编码完成后,按主题进行表格的分类汇总,表格中节点后的数字代表该节点编码的数量。

三、研究结果

根据幼儿参与冒险游戏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冒险游戏前对冒险游戏的风险预判情况,在冒险游戏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受伤之后的“再次选择”情况。

(一)幼儿对冒险游戏潜在风险的预判情况

通过询问幼儿“你在玩冒险游戏前会不会先想一想这个游戏危不危险?”,通过Nvivo 12进行编码,共得出40个自由节点,归纳出6个树状,经过整理得出3个核心节点,如表1所示。

表1 幼儿对冒险游戏潜在风险的预判情况

1.“我可以自己把握”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表示想玩某个游戏前,会先考虑这个游戏是不是危险的,即判断自己能不能把握,如果自己把握不了就不会去玩,有的幼儿表示,玩游戏之前会先感觉一下或者先热身。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风险预判能力,并不盲目进行可能具有风险的游戏,而且部分幼儿表示他们只玩安全的游戏,如有安全设备的游戏。部分幼儿的观点如下。

幼儿A表示:“我只玩安全的游戏,就比如我自己玩仙人掌的时候刺到我,我就不玩了。我的哥哥被刺过,我看到他被刺了,我就不会再去玩了,下次我还会提醒哥哥。”幼儿B表示:“如果游戏的危险程度我把握不了,我就不去玩;玩之前要感觉一下,如果玩不了就不玩。”幼儿C表示:“我见过那些蹦蹦跳跳的地方,就是那种跳起来的,可以蹦很高,它很安全,有那种比较安全的衣服。”对于幼儿回答到的蹦跳之类的游戏,研究者继续追问:“你认为那些游戏危险吗?”幼儿C表示:“那些都不危险,那是游乐园,没有危险,那是我最喜欢的游乐园,还有我最喜欢的游戏。”当研究者继续出示“攀爬”“吊环”等引谈图片询问幼儿:“你认为这些游戏有危险吗?”幼儿A表示:“这个就像攀岩一样,你看这有些小点点是不是,登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紧张怕自己掉下去,可是我不怕,我已经做过这种项目好几次了,我知道怎么让自己不掉下去。”幼儿B补充说:“如果你拉紧的话,你就不会掉下去,如果你不拉紧的话,你的手就会松。我玩之前会先做一些热身运动。”可见,大部分幼儿对游戏的安全性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和判断。

2.“在大人的保护下可以玩”

在部分幼儿看来,小孩子不可以单独玩冒险游戏这种具有危险性的游戏,必须在大人的陪伴和保护下才能玩。幼儿D表示:“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可以玩,自己就不行。”幼儿E表示:“大人是看着小孩的,不会有危险。”有的幼儿认为家长会为自己判断游戏是否有危险,大人让玩的才玩。这也说明部分幼儿虽不能自己预判游戏风险,但能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判断冒险游戏的风险性。幼儿F表示:“大人会提醒我们,他们觉得安全的话就去,不安全就不去。”也有幼儿认为小孩子要长成大孩子才能玩冒险游戏,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不能掌控游戏风险。当研究者出示引谈图片追问幼儿自己是否会玩相关游戏时,幼儿D表示:“有些小朋友可以玩,但都是十一二岁以后才能玩。”幼儿F表示:“胆子大的可以玩,胆子小的玩的话就会被吓到。”可以看出,这部分幼儿对安全的把控主要依赖于成人,但也可以反映出他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会盲目地进行此类游戏。

3.“我不会考虑”

仅有少数幼儿表示不会考虑游戏是否存在危险成分,他们表示:“只要好玩,想玩就去玩。”当游戏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时,一些幼儿就不会去考虑这个游戏是否危险。幼儿G表示:“虽然很危险,但我还是会去玩,因为很好玩。”幼儿H表示:“不会考虑,想玩就玩。”幼儿I:“不会考虑,因为我觉得攀爬掉下去有点痛,但也不是很痛。”这部分幼儿更注重游戏体验带来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而不去考虑是否危险,这也说明部分幼儿对冒险游戏的需求比较强烈。

(二)幼儿在冒险游戏中的情绪体验

对“在玩这些冒险游戏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玩这些游戏会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的相关回答进行整理,编码出自由节点42个,进而整理出树状节点6个,核心节点3个,如表2所示。

表2 幼儿在冒险游戏中的情绪体验

如表2所示,幼儿总共表现出三种类型的情绪:第一种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也是大部分幼儿的情绪体验;第二种是混合的情绪体验,即幼儿既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有消极的情绪体验;第三种是消极的情绪体验。

1.“我觉得很开心、很刺激”

大部分幼儿对冒险游戏保持积极态度,研究者提到冒险游戏时,幼儿充满期待,在交谈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甚至在访谈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幼儿还会经常提及冒险游戏。大部分幼儿觉得冒险游戏会给他们带来刺激的感觉,认为冒险游戏非常好玩,玩起来很开心。当研究者出示引谈图片询问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时,幼儿J表示:“这些游戏很好玩,它会让我体验到刺激和快乐,在冒险游戏的过程中很开心,特别特别开心。”幼儿K表示:“很开心,有点刺激,我玩那个攀爬有一个绳子吊着我,我觉得好像自己要掉下去了。那上面还有楼梯,还有那种可以爬的地方,想要通关这个游戏,很好,很刺激,很好玩,我老了都想玩。”对于部分幼儿提到的游戏,研究者继续追问幼儿的相关感受,幼儿J表示:“因为感觉很刺激,我哥哥荡秋千荡得比我还矮,就是有时候还没有荡到我的高度,他就觉得不行了。我荡到很高才说不行。”幼儿在玩一些探索性的冒险游戏时,还会体验到成就感,对于幼儿自己提到的探索类游戏,如探险等,幼儿K表示:“很有趣,玩起来很开心,玩起来很搞笑。在探险中找到了东西就会很开心。”从幼儿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刺激”“有趣”“挑战”是幼儿谈论冒险游戏时的感受。

2.“我觉得很紧张,但是又很好玩”

一些幼儿虽然在冒险游戏中会紧张、害怕,但因为觉得很好玩,所以还是会尝试去玩,尽管害怕但他们仍然会感到开心。幼儿L表示:“开心,但是又有一些紧张。”幼儿M:“有点悬,觉得很好玩会很开心。”幼儿N表示:“很开心,比如爬那个石头的时候,到那个顶上,我就有点恐高。虽然有一点开心,但是爬到那么高,还是有点害怕。”幼儿O表示:“有时候让自己很开心,有时候让自己很紧张。”幼儿P:“我觉得这个很恐怖,但是又好玩。”从幼儿的表述可以看出,有混合情绪体验的幼儿对冒险游戏更多的是喜爱和享受,但是在游戏中还是会因为游戏的冒险性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和害怕。

3.“我觉得很害怕、很恐怖”

当研究者利用引谈图片询问幼儿感受时,仅有少数幼儿完全表现出消极情绪,表示不敢去玩冒险游戏,觉得这类游戏危险,或者在冒险游戏的过程中感到紧张或害怕。幼儿Q表示:“我没有摔下来过,但是我会害怕。”幼儿R:“我感觉心里很紧张,就怕挑战失败了。”幼儿S表示:“很难受,因为那个地方很恐怖。”幼儿T表示:“很害怕,脚会抖。”从幼儿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儿的消极情绪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游戏本身的冒险性让幼儿心生胆怯;另一方面是幼儿对“冒险”结果的害怕和抵触,幼儿害怕失败,不愿去承担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三)幼儿受伤之后的“再次选择”情况

对“如果你玩某个冒险游戏受伤了,你之后还会去玩吗?”的相关回答进行编码,得出自由节点35个,整理出树状节点5个,核心节点2个,如表3所示。

表3 幼儿受伤之后的再次选择情况

1.“我还会再次尝试”

由表3可知,仅有37.14%的幼儿表示即使玩某个游戏受伤,之后也会再次尝试。幼儿A表示:“我要大胆去玩儿。”幼儿F表示:“那就再玩几次吧”“还会尝试一次,因为那是不小心摔下来的。”幼儿E表示:“还会去的,要大胆挑战。”有的幼儿认为,如果受过伤,下次就会更加小心注意,知道怎么样更好地保护自己,从而减少下一次受伤的可能性。幼儿B表示:“你可以去玩儿,但是要小心。”幼儿G表示:“会玩,因为这次就会更注意。”这说明部分幼儿不仅不会因冒险游戏可能带来的风险而退缩,反而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汲取经验,为下一次玩冒险游戏奠定良好的经验基础。

2.“我再也不玩了”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表示,如果玩某个游戏受伤了,就再也不去玩了,主要原因是觉得游戏危险,担心再次受伤。幼儿Q表示:“不会玩了,因为那里太危险了,差点让我死亡。”幼儿R表示:“不会去了,因为去了又受伤了怎么办呢?”幼儿V表示:“永远不会了,容易把膝盖摔破,受伤了就玩正常的游戏,不玩冒险的游戏。”幼儿S表示:“受伤了不会再玩了,因为那个太恐怖了。”也有幼儿认为让他受过伤的游戏会导致他心情不好,不会再去玩。幼儿M表示:“受伤之后就不会去玩了,因为我心情不好。”幼儿P表示:“再也不玩了,受伤了不开心。”可见,游戏的风险对幼儿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也是心理上的考验,这也提醒我们要多方面关注幼儿的游戏体验。

四、研究启示

对儿童来说,冒险游戏不仅是玩的概念,更是对内在天性的解放和对未知的探索,是个体生命的本真存在。[2]幼儿从自身的经历、经验出发,呈现了他们对冒险游戏的态度、行为、情绪体验等。幼儿对冒险游戏有着自己的理解,从幼儿的描述中不难看到幼儿对充满刺激的、不同寻常的冒险游戏的热爱与追逐。对于幼儿阶段的游戏,安全问题是幼儿园和家长考虑的首要因素,冒险游戏的广泛实施有着重重阻碍,但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他们对冒险游戏的喜爱和期待超过成人的想象。提到冒险游戏,幼儿表现出好奇和激动,大都迫不及待想要尝试。成人总是想要排除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危险,但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有着强烈的安全意识,在面对某些存在危险因素的游戏时,大多数幼儿能够提前做好判断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畴内尝试,而不是盲目进行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3]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冒险可能会导致受伤就剥夺幼儿冒险的机会,而是在幼儿参与冒险时,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应对风险的方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研究者危险情绪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喝水也会有危险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拥挤的危险(三)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