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统编版教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023-08-17陈虹
陈虹
【关键词】:素读倾听引导领悟听说读写能力
一、尝试“素读”,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的力量,是一位健康人与生俱来的基础,但那就是某种生物学的本性反映。语文课课堂教学中所要训练的“听”的力量,则是指专心地聆听的力量,还包括在聆听后具有重新思考分析和甄别信息的力量。而训练读的力量,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素读,即老师没有配乐或背景声,不加装饰,以最质朴本真方法正确诵读。而这样不加装饰的最质朴本真的素读,正是由于老师倾注了感情, 最能引起學习者心理情感的共振,也最容易使学习者形成聆听的欲望。我在教统编版小学语文课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就试图用素读的方法去朗读课文, 用低沉而凄凉的语调去渲染大年夜天气的阴冷,用充满欣喜与渴望的语调去朗读每一次擦燃火绳, 小女孩子们仿佛看到的火炉、烧鹅、圣诞树、奶奶等事物的兴奋和期盼。最后用惋惜沉痛的语调去朗读小女孩的悲惨结局, 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深刻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对比之下我们生活的多么幸福。通过我的素读,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二、多多“倾听”,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人有了听的能力,自然就会有了说的愿望。但有了说话的欲望,并不等于就有了说话的实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最重要的方面便是老师自己也不妨多一些“倾听”,创造条件、给足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让学生“说”。有了“说”的机会,才能说,才会说,才能“说”得更好。统编版教材很多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个环节让学生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学生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养成与人交流合作的好习惯。当我在教统编版本小学语言三年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时,我先问学生:“你想去哪里春游? 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推荐的地点。出示以下交流条件:(1)在交谈时要说明确观点和理由;(2) 要耐心倾听他人说完,尽量不打断他人说话。然后各小组汇报,评议,最后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经过这样的小组沟通,汇报,评价,学生们也能畅所欲言,通过长期的锻炼,学生们有了"说"的机会,才能说,才会说,才能“说”得很好。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读”的能力的训练,不可狭隘地认识为对课文的诵读。要切实提高“读”的才能,关键在于由课内扩展到课堂之外阅读,引导学习者读大量教材之外的作品, 并能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读写能力。众所周知,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要用课文“教”而又不能仅仅“教”课文。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爱读书,也要开阔眼界,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教材之外的好书和论文,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要适时互动,如此才可以与学生缩短距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我在教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时,讲完课文,总结出寓意后,我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出示阅读要求:1.自主阅读《北风和太阳》《大眼筛子和小眼筛子》;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文章篇目主人公比什么结果明白的道理《北风和太阳》《大眼筛子和小眼筛子》3.北风、大眼筛子和铁罐有哪些共同点呢?(引导学生从性格和结局二种视角比较。)性格上: 三个人都只看了自己的优点,就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结果:三位人物最后都失败了。铁罐最后连影子“也没看见”,北风“悄悄地溜走了”,大眼筛子筛下的面粉只配“装进粗布袋”。
4.选择精彩的句段,展示诵读。
这样的课程设计,将学生的语言练习范围由课内扩展至课外,同时指导学生读课外的文学作品,并加以比较阅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让其“领悟”,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文字并无定法, 但终须有法。“文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说的即指文字是“悟”出来的,因而要让学习者“悟”出写的能力。如何让学习者“领悟”文字的写法、修辞、语言、结构等,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在于引领学习者品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和好词佳句,尤其是指导学习者多读教材篇章中的精彩段落,更易引发情感的共振,形成仿写的冲击。这个冲击,有时候也是一次“顿悟”。如我在教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时,重点引领学习者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述荷花各种姿势的语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才伸展成二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都张开了,里面带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却是个花骨朵儿, 似乎饱胀得马上就要开裂了似的。”先引导学生品读:“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用了什么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一个句子吗? ”,然后结合书本第七页的“小练笔”———“第 2 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形状,仿照着写一个你喜爱的花卉。”给学生们提供了课堂小练笔, 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品读课文的精美语言, 就已经产生了思考与情感的强烈兴趣, 并产生了模拟仿写的强烈冲动,已“顿悟”,这时让学生进行练笔, 他们很容易就能运用刚学到的课文里的修辞手法和关联词进行仿写,自然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使用好统编版语文教材,尝试“素读”,多多“倾听”,加强“引导”,让其“领悟”,并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持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