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生态学思考

2023-08-17汪雨梦韦妙

职教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数字化转型双师型

汪雨梦 韦妙

摘 要: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快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生态系统进行外部生态种群和内部生态因子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院校设备资源匮乏、校企培养模式落后、教师培养标准不一致和教师素养结构失衡等生态问题。因此,根据生态学理论,应把控教师层次标準、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搭建校企培训平台、完善教师素养结构。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双师型”教师;教育生态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职教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分阶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20A026)

作者简介:汪雨梦,女,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2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韦妙,男,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07-0090-06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提到:“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31.2 万个,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1]《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要求:“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2]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些文件都可以看出我国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首要条件,然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存在设备资源匮乏、校企培养模式落后、招录师资队伍不齐和教师素养结构失调等问题。基于生态学理论,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生态系统外部种群的交互作用以及教师种群内部各个因子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应用生态学知识原理塑造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生态系统,有助于加速推进“三教改革”之“教师改革”,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生态系统的分析与定位

赫克尔的生态学观点表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当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两者相互有序作用时,生态圈才能保持循环运转。反之,只要其中一方受阻发展不均,就会造成“生态圈天平”的失衡倾斜。“双师型”教师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也是如此[4]。

(一)外部生态种群分析

20世纪70年代,劳伦斯·A·克雷明在《公共教育学》一书中首次提到“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试图用生态学知识原理解释教育学领域的内容[5]。“双师型”教师生态系统的原理与自然界生态系统一样,外部生态种群包括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培养模式、人文环境以及优质的资源设备,可以为教师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使教师了解社会产业数字化大环境,更新知识理念。政府的政策制度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智能监测、失衡预警与重塑调控的功能。政府通过制定统一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细则,联合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制度建设和监管调控。

(二)内部生态因子定位

在教育生态学中,对教师种群起到发展作用的因子称为教师内部生态因子,也可以称为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6]。本研究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生态系统的内部生态因子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数字化素养、研究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首先,学生直接接受着教师的道德思想、情感意志、知识技能和启迪教化,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二,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双师型”教师传道授业的核心。“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同,其教学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还有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智慧教育作为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形态,教师需要具备数字化意识与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及专业发展层次,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第三,创新能力是教师为人师者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需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改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既要教学生“学会”知识,又要教学生“会学”知识,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此外,“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终身学习能力是教师与时俱进的前提。现代化的社会科学知识更新迅速,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产业环境变化也非常之快。职业院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鲜的知识,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改变传统职业教育刻板的教学模式,适应教育体制的转轨变型[7]。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生态问题

(一)外部生态因子失衡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比较明显。不仅如此,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过程中,还缺乏共享机制的支撑,使教师受到管理等方面的困扰。

1.学校设备资源不均衡。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设备的采购和维修,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一部分职业院校因疏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大量的设备被闲置浪费而成为摆设。而另一部分职业院校由于资金链短缺或采购承受力有限,校内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虚拟仿真设备和数字化开发项目不足,导致职业院校无法对“双师型”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同一区域内各个院校之间单打独斗,未能建立有效的共建、共管和共享机制,优质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2.校企培养模式落后。自然界中的“生态链”负责在生态主体之间、生态环境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和摄取。教育生态链法则与自然界不同,它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的是知识流、信息流与能量流。这种知能富集链上的能量,并非在各个传递环节中逐级消耗,而是体现为知识和能力在传递过程中的不断增长[8]。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師培养生态链断裂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职业院校种群作为生态主体未明确教师培养目标,没有根据教师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培训,而是“泛化”培养。其次,企业在对教师进行培养时会考虑培养成本的高低,对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和财力且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相应回报的培训项目,部分企业将其视为额外负担而不予以重视。最后,企业与学校未统一“双师型”教师的政策培养机制、管理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导致双方权责利益分配不均,积极性不高。

(二)内部生态因子失衡

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缺失,其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仍未进行时代性变革。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部门尚未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形成统一认识,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实践操作、制定优质教学内容和更科学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等方面,依然有较大差距。

1.生态位窄:教师培养标准不一致。生态位指不同的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占有的地位,具有区别于其他种群空间与时间的功能和位置,并且种群与种群之间存在资源竞争与共享的利益关系[9]。应然状态下,职业院校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着较高的生态位。但实际情况却是其在生态位上与传统教师存在高度重叠,没有体现出“双师型”教师自身的独特性[10]。“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初步提出,但至今为止,我国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标准进行统一定义。有学者调研发现,部分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结构达标率虽然高,但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一是因为职业院校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要求教师取得各种资格证书,且不论这些证书“含金量”的高低,这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本身就缺乏科学性。二是职业院校审核教师时“重量轻质”,比如评定教师参加企业实训的指标是时间,而不是实践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忽视了教师技能的获得[11]。另外,各省各地对“双师型”的认定标准不同,评定方法不一,从而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过程冗长且复杂,无法彰显出“双师型”教师的权威性和不可代替性[12]。这种外部评定与培训标准不一的做法,导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中占据的生态位较为狭窄,发展空间不明确。

2.结构偏差:教师能力素养不完整。在生态学中,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职业教育领域内各项要素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双师型”教师的数字素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而“双师型”教师个体生存方式受到学校、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各项制度的影响,长期处于半封闭或封闭的生态环境中,其数字化教学理念难以转变。教师对智能技术工具不熟悉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职业教育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到来,知识数量和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双师型”教师自身内部若没有终身学习能力因子、创新能力因子和数字化教学能力因子,将很难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13]。

首先,我国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数字化信息素养普遍不高,教师重理论讲解轻实践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前职业院校教师上课需要笔、备课本、教科书对知识进行讲解融合。现在教师还需要使用数字化媒体工具,既要适应科技和经济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又要拥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但大多数老师在使用数字化媒体时,多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制作课件PPT、播放相关教学视频等等,忽略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其次,部分教师认为数字化技术只会让教学任务更加繁琐。他们本来只是需要讲解知识点,现在除了要收集网上资料进行汇编总结,还要会熟练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最后,有些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知识不全面,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择优选择数字化技术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对教学优化和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不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数字化评价分析的专业能力不足等。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生态路径

(一)把控教师层次标准

第一,国家层面要确定“双师型”教师标准,从“师德师风、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制定规则,统一全国职业院校录用教师的标准,确立规范化的“双师型”教师认定要求。例如,甘肃省为加快职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发展,对中职院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双师型”认定标准的层级分类。第二,省级教育部门及地方教育部门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组建“双师型”教师专家评议委员会,按照标准程序对申报“双师型”教师的人员做好评审工作。第三,学校在录用教师时,要严格审批每个教师的应聘申请书,以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其理论知识进行测验评判,并聘请一些企业专家任教并对教师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优先录用符合国家“双师型”资格的教师[14]。在技能培养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教师进行教学分析、教法指导和教学评价。在德行修养方面,学校需要对违规违纪且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解聘,并将此名单上报至教育部,教育部须颁发关于处理违规违纪教师的文件政策以此作为警示。总而言之,国家、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需要严格把控数字化背景下的“双师型”生态位层次标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水平、专业操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师德修养水平。

(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需要淘汰过时落后的技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更好地对接数字化产业市场。职业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专业、特色学科,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程度。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学校需要遵循“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资金投入要在适度范围内予以增加,供给给学校的资源设备也应该符合学校的发展状况。学校购进多样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虚拟现实设备,缓解院校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二是信息化教学资源收集设施,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职业院校教师学习以及后续情况,解决院校和企业培养教师周期短的问题[15];三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基础设施,例如,湖北省三峡中专引进了沉浸式教学设备,师生可以VR实景体验工地安全事故,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演练模式。

(三)搭建校企培训平台

限制因子定律是英国生物学家伯拉克曼提出的,指限制因子决定生物生理发展过程的速度或强度的定律[11],将生态学知识应用在教育生态学中也同样适合。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学校种群、企业种群、政府、数字化资源”都是其中的影响因子,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为打破限制因子定律,第一,国家层面需搭建“双师型”教师培训服务平台,汇集教师的个人电子信息档案,教师可登录平台系统进行学习,学校也要将教师的数字化信息能力作为必要考核条件。第二,各个省、区的职业院校种群要与企业种群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比如,2020年山西药科职业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设教师培训基地,既加强了对教师的考核指导,又满足了教师更新知识的需要。第三,学校种群和企业种群要以数字化设备助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教师培训过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等数据,为教师进行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测评画像,设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精准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第四,充分发挥教育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促进不同地区教师种群相互竞争与知识的交流创新,让熟练的教师、企业专家培训新人教师,针对性地解决新人教师的疑难点。同时,各个职业院校需要设立教师带头组长,搭建优质专业教师的人才流动库,实现学校种群与企业种群之间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

(四)完善教师素养结构

打破教师队伍发展的“花盆效应”,使教师从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中解放出来。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8年制定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建立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创新的三元能力框架[16]。学校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可以从“资质测评—技能培训—实践评估—激励晋升”四个步骤入手。首先,在培养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方面,学校需要从政策文件、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层面加以逐步改进,激励教师提升自己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和数字化思维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的三维互动虚拟技术对教师进行仿真实训,提高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其次,在培养教师数字化学习技能方面,学校要增加实践和研修的内容,帮助教师在统一培训后完成系统化的吸收,引进认定、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等各环节。职业院校还要建立督导小组,探究教师经过培训后是否对数字化设施设备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革新[17]。最后,在培养数字化创新能力方面,学校要考核数字化教学或科研方面的成果,鼓励教師将数字化与专业知识融合创新[18]。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科研成果、师生关系和作业模式进行创新,学校也要对有优异成果的教师予以激励或晋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EB/OL].[2023-03-15].http://www.cac.gov.cn/rootimages/uploadimg/1686402331296991/1686402331296991. pdf?eqid=e1e9664d001c99f200000006648ecd4a.

[2]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Z].教师〔2018〕2号,2018-02-11.

[3]教育部.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Z]. 教师函〔2021〕6号,2021-08-04.

[4]熊露露.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5):57-61.

[5]楼晓春,马亿前,陶勇.“行校企共同体”电梯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生态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88-92.

[6]陈姣.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35.

[7]朱冠华,王浩.终身学习视域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学习[J].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2(1):27-33.

[8]佛朝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24-28.

[9]黄小宾,杨超.现实样态及未来取向: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职教论坛,2021,37(8):103-108.

[10]易烨,丁明军.组织生态学视角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风险因素与消弭之策[J].职教论坛,2021,37(10):27-32.

[11]吕鑫源,刘春燕,李晶晶.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破解思路——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2(13):61-65.

[12]李昭,毛方吉.“双师型”教师的身份认同困境与纾解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3):30-35,45.

[13]朱冠华,王浩.终身学习视域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学习[J].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2(1):27-33.

[14]张晨钟,唐爱民.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探析——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0):39-46.

[15]陆宇正,汤霓.数字化时代新基建重塑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挑战与因应[J].职教论坛,2022,38(8):5-14.

[16]郑彩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素养全球框架》:背景、内容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9):1-9.

[17]司斌,薛梅青.信息化背景下高水平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21(3):96-100.

[18]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責任编辑    王文静]

Ecological Think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ANG Yumeng, WEI Miao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teachers are the key  to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ternal ecological population and internal ecological factors of the "dual qualified" teacher training ecosystem,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 such as a lack of institutional equipment resources, outdated school enterprise training models, inconsistent teacher training standards, and imbalanced teacher literacy structure. Therefore, according to ecological theory, it is necessary to regulate the level standards of teachers, improve school infrastructure, build school enterprise training platforms, an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 literacy.

Key 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education ecology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数字化转型双师型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