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2023-08-16刘海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笔者课文

刘海霞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發展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中深刻的思想、精妙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都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学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紧紧抓住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味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因此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句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长文短讲、课文精讲的方法,抓住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读、思,去品味作者的观点、感情,使其真正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笔者紧紧抓住“一叠”“一尺来高”等词,使学生体会到短短的一个夜晚,周恩来总理要批阅这一大堆一尺来高的文件,可见其工作的紧张、繁重;在讲生活简朴方面,紧紧抓住“一张不大”“两把小”“一盏”等词进行教学,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周总理生活的简朴,从而激发起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二、分析背景,深入体会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和学生的年龄生活相隔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当时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进行时代背景介绍和分析,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学习《第一场雪》时,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喜欢雪,作者又把雪写得有声有色,因此学生很容易明白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他们对文中作者“瑞雪兆丰年”的联想是“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

于是,笔者问学生知不知道该文是作者什么时候写的?他们摇头。笔者便顺势介绍了文章写作的背景:这是作者峻青1962年写的。1959—1961年,我国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人人都渴盼着能有一个好收成。在那样的情况下,1962年,峻青来到胶东半岛,在那儿遇到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这场雪,不仅是来年丰收的预兆,更是国民经济复苏的一个信号,这怎能不使作者心中产生无比喜悦之情呢?此时,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自然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体会思想

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笔者根据不同的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笔者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边播放边讲解,紧接着抓住“观潮”“奇观”中的两个“观”字的不同含义,先鼓励学生自由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去体会,最后感受作者对这一天下雄伟壮观的景象的由衷赞叹,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潮汐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笔者还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编演小话剧,如《负荆请罪》《捞月亮》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朗读,在读中悟

读懂一篇文章,就要从文章字里行间体味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课文的内在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性,从而受到教育。笔者根据课文内容,分别采用分角色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录音范读、模仿朗读等方法。

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通过课堂上的分析讲解,学生对五壮士的爱这一情感已经产生了。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笔者抓住文章的后四段,先是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小组比赛读,一时间学生热血沸腾,爱国之情也在朗读中不断被激发。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后,笔者让学生谈一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作为新时代少年又该怎样投身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呢?学生纷纷拿出笔和本,写下了他们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的具体做法。这样,热爱祖国、奋发成长的思想就在学生心中萌芽了。

又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笔者没有过多地分析文章,而是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让学生深入地去体会人物身上的内在品质,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文章最后三段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讲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都站起来一齐齐读最后三段,孩子们读得声情并茂,有的还流下了热泪。就这样,孩子们在一篇篇文本的读与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一个个爱国者的崇高形象。

选入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都文质兼美,如《海上日出》《草原》《三月桃花水》等,怎样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感受优美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采取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去读,读出音韵美、画面美、文字美、感情美,最终达到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在自己与他人的交流与习作中自然能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以上这些仅仅是笔者在教学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以后笔者会继续不断深钻教材,落实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笔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