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器乐辅助教学,用音乐落实“双减”

2023-08-16王婷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歌唱

王婷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小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课堂的热情,提升美育效果。

一、音乐教学中小乐器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小乐器演奏方法简单、易于学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小乐器成本不高,基本能够做到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個。学生在进行小乐器的演奏时,需要多感官之间的配合,需要手脑并用,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协调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加强知识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合奏是器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十分考验学生的配合能力。在小乐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演奏方法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双减”背景下,小乐器辅助音乐教学的策略

1.借助乐器,辅助歌唱教学

歌唱教学是小学常见的音乐课型,但不是每个学生的先天歌唱条件都很好,部分学生存在“五音不全”或者是音乐基础较差的情况,不敢表现自己。而小乐器的音高通常是固定的,且音准偏差都在允许的范围内,只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演奏方法,就不会出现较大的失误。

例如《红蜻蜓》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学生在学唱第二声部时难度较大,极易受到第一声部学习的影响,难以正确掌握歌曲的音准。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如果用嗓过度很容易使声带受损。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竖笛齐奏,减轻学生的发声压力,同时让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熟悉记忆二声部旋律。等学生反复练习能够熟练转换时,再进行歌唱练习,从而提升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借助乐器,熟悉节奏类型

在学唱歌曲环节,通过乐器演奏可以体会音乐情绪、熟悉歌曲重点节奏,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小小少年》是4/4拍的一首曲子,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但是歌曲为弱起小结,学生就不太容易分辨强拍。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打击乐器,跟随音乐敲击器乐,学生在多次聆听、体验、模仿中可以逐渐区分强弱节拍。这样既可以快速解决教学难点,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善用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使用一些比较负面的教学评价,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学生能够初步使用小乐器进行演奏时,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并且指出其中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部分。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小乐器开展教学,对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身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开展好美育教学,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歌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歌唱十月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