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史不同范式医学内容教学方法初探

2023-08-15姜姗金悦盈刘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26期
关键词:医学史范式医学

姜姗,金悦盈,刘欢

医学史不同范式医学内容教学方法初探

姜姗,金悦盈,刘欢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730

在医学史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难免会涉及不同历史时期及文化的其他范式医学内容,对习惯于现代医学思维的学生来说,存在知识背景的空缺,从而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本研究基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的困扰,以中医内容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其他范式医学内容的兴趣与需求,提出目前此类其他范式医学内容在医学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专业背景要求高、专业知识散漫缺乏重点、古典文本解读难度大、内容安排比例尚存在调整空间、缺乏对其他范式医学的感性认识等5个方面问题;并结合教学体会与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提出借鉴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基于深入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建构有机结合的医学史课程体系等4个方面思考与建议,旨在提升医学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

医学史;范式;中医;教学法;翻转课堂

近年来,随着医学人文教育逐渐受到医学院校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各高校开设的医学人文类课程也逐年丰富。而《医学史》在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中,始终是一门经典的传统课,且在多家中西医学高等院校中成为本科生必修课。而伴随着近十年来医学史学术研究的迅速发展,以及历史学、文献学、医学科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在原有的《医学史》课程之下逐渐辐射出许多与之内容相关的专题课程。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例,目前除面向临床、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开设的《医学史》通史性课程外,还另有4门与医学史主题相关的选修课。而有关《医学史》及其相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也已有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宏观层面,对中国医学史教育的发展进行回顾,提出当下的问题[1],亦有对医学史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问题的思考与实践[2-3];微观方法学层面,除进行了多种新教学理念在医学史课程中的融合外[4-6],还因近两年来线上教学模式快速发展,激发了医学史课程的创新[7-8]。但对于医学史课程中不同范式医学内容的教学问题尚未见专门探讨。

既然是医学的历史,其内容不可避免地涉及时空两个维度的跨越。一方面,古代医学的发展过程是医学史的主体内容;另一方面,在全球史的视域下,不同文化的医学状况也是教学中必然会讲授的知识。固然,对古今中外医学发展史的了解、学习,有利于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如何发展至今日现状,开拓视野,以更加宽容的目光审视当下,避免在未来医疗、科研工作中的盲从与执拗。但是,对于西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历史已然是相对陌生的人文知识,而不同时空下其他范式的医学,更是与平时熟悉的现代科学医学知识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容易造成难以记忆,无法理解学习意义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出于多门医学史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与体会,基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其他范式医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课程教学的初步思考。

1 不同范式医学史内容教学现状

医学史是一门研究医学演化过程的学科,一般可分为综合史和专门史两大类,前者是对医学演化历程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后者是对医学某一分支、某一部分的历史研究[9]。而医学史的相关课程也依此大致可分为医学通史以及医学史专题课程。但无论以怎样的维度进行切割,只要是讲述医学的历史,其内容就必然具有一定多元性,这种“多元”,既包括了不同地域、文化中衍生的医学知识系统,如中医、波斯医学、印度医学等,也包括了同一地区的医学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对于这种时空差异的解构,托马斯·库恩曾就科学技术的革新提出的“范式”理论,即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当既有的范式无法解释新发现的现象,或自然界的某一方面,新范式的发生与范式的转变则成为必然[10]。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与科学思想发展、革新有着相似历程的神灵主义医学、自然哲学医学、经验医学、机械论医学、实验医学、生物医学等不同模式的沿革[9]。而经历数百上千年的转变后,不同的医学模式之间,也存在着与科学革命过程中不同范式难以通约[10]、无法互相诠释的特征。本文即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解释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医学生、面对其他范式医学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

这种不同医学模式之间的难以通约性,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史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我国现代教学体系下成长的学生,自始即接受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已然建构了根深蒂固的自然科学思维体系。因而,当他们步入大学,从事临床与基础医学等方向的学习、研究之后,对于此类有别于现代西方医学的不同范式医学,从文化背景到知识内容都是相对陌生的。笔者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亦感受到自身专业背景知识与简明传授之间的距离,常常遇到学生在学习中医、阿育吠陀医学、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等神灵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医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因不能理解关键概念与理论,或对于此类医学文化完全陌生,而难以将这些知识内置于医学发展史的图景中,因缺乏感性认识而无法形成深刻印象,影响对课程知识的真正内化。而如果在教学中对此类难点处处展开专业上的深入诠释,则容易偏离授课目的,延误教学进度;还容易因授课拖沓而使学生对知识更为抗拒。

因此,对于此类普遍存在的难题,应调整课堂讲授的时间比例,还是应该将时长控制在应有的范围?应从专业角度进行深度解读,还是仅以浅显、科普的语言简单介绍?应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转换角色?为使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以课堂问卷的形式,首先对学生关于其他范式医学内容的需求进行调查。

2 对不同范式医学内容教学调查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于2022年下半年的医学史系列课程期间,面向西医临床、基础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共发放40份,收回有效问卷38份。问卷内容涉及专业/研究方向、知识点兴趣、期待学习的知识等不同主客观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医学史相关课程中其他范式医学内容的感受、期待与需求,以调整未来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使学生对所调查的知识内容更易理解,本次问卷仅围绕中国传统医学展开调查。

对学生的专业背景与研究方向的调研显示,有“中药学”“中西医”等与中医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研究方向均为现代科学医学方法的中医中药研究,而非传统中医学专业。从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与研究方向分布来看,多数学生自身研究方向与中医有一定关联,只是在研究范式上是以现代科学实验为主;基础医学研究的学生远多于临床医学的学生,结合对学生研究内容的访谈可知,也多是因与实验研究中的分析对象,或与中药相关,或为神经科学研究而与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有关联。

对于课程内容中最感兴趣的选择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人文领域知识层面,学生普遍对中医的语言风俗、思想文化、历史较感兴趣;而与科研工作相关的中医药现代发展也是学生极关注的内容。但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的中医学古代文献,或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及图像史内容,则兴趣较弱。相较而言,对考古挖掘工作与出土文献的兴趣则高于传世的经典文本解读。

对于更大范围的中医知识,针对学生最想知道的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对学生的主观答案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中医历史、中医文化、中医理论、实践技术、现代研究等5个方面,其中,中医的历史与现代发展是学生主要关切的内容,也体现了作为医学人文课程所应起到的现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作用。而对于纯文化层面的知识学生的了解欲望不强,有别于纯粹的中医科普工作的侧重点。

关于通过课程学习,拟达到的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将此类课程的目标设定在对中医相关知识的通识性了解,以培养从历史、文化等人文角度更好地理解传统医学。少部分学生的期待中有更为现实层面的目标,如通过课程来体验相关实践,或以古鉴今,指导未来临床与科研工作,如“从历史角度出发,探究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模式”“通过这门课程来了解中医文化以及中医药未来的发展”等。

最后,在常规医学史相关课程内容设置之余,对于传统医学的内容,有部分学生表达了对关于临床实践或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技术层面的学习需求。如“目前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应用前景”“中医治疗儿童和成人有什么差异”“中医养生和中医理疗”“中医药膳,中医美容和瘦身”“中药炮制过程,中药的功效是怎样确定的”等。此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一些较为玄妙、难以知会的知识有深入理解的意愿,如面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等。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医学史相关课程中其他范式医学内容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问题。

2.1 专业背景要求高

从医学史相关课程的选课学生专业背景来看,自身研究与中医相关的学生占主流。这一现象虽与学生对实际所从事专业的兴趣有关,但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生的访谈交流了解到,大多数科研工作中未涉及中医的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十分陌生,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术语、理论理解出现困难。从学生感兴趣的授课内容调查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中医想要了解的知识或集中在与自身科研有关的现代发展方面,或集中于历史文化等非核心知识范围。因而,如何降低其他范式医学专业知识传授的门槛,帮助不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迅速理解核心知识,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专业知识散漫,缺乏重点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可以看出,在中医人文类课程中,学生对中医思想观念与核心概念的学习有较高需求。这一方面与选课学生对中医知识的兴趣倾向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核心的专业概念与思想在知识讲授中的必要性。与现当代医学史的授课不同,古代或其他传统医学的历史本身就贯穿着诸多陌生名词术语,且其他范式医学往往建构于特殊的、有异于现代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说,如果想理解这些概念、理论,需要另建构一整套世界观体系。但这对于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来说并不可能。因此,如何从中准确抽提出最具代表性、也最影响对医学史整体脉络理解的概念与理论,是此类医学史内容教学中的难点。

2.3 古典文本解读难度大

范式的区隔常伴随着语言体系的差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异域文化的传统医学自不必说,即便是传统中医学,学生也存在着话语理解上的问题。从调查中对经典文献的了解欲求不高即可看出这种陌生与压力。对于不同范式医学的说理方式与文本内容,如果照本宣科,仅将教材中的描述再现于课堂,而不加转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语言套入了陌生的事件中,难以印象深刻,也影响对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身体与疾病观的理解,还容易造成套用现代医学思维逻辑去解构其他医学模式的偏差。而因于前述不同范式的不可通约性,这种解构极易造成对知识本身的误会。因此,亟待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将不同范式医学知识的语言用简明、准确的现代语言进行阐释。

2.4 内容安排比例尚存在调整空间

对于临床、基础等西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史是培养他们理解现代医学发展脉络、以历史视野观看当下问题的场域。而在目前的医学史教学中,以中医内容为例,往往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不同历史时期有哪些医书和代表性医家,对学生而言实际是将陌生而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放置在了主体的位置。因此,怎样合理搭配不同范式医学内容在授课中的占比,医学的历史知识如何安排详略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的指导作用。对于此类课程内容安排的相关问题,需在反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设计,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来调整课程安排,以发挥好医学史架于医学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作用。

2.5 缺乏对其他范式医学的感性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对其他范式医学的实践与技术层面有学习、了解的兴趣。且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过往从未接触过传统医学的治疗,也没有见过传统医学相关的图像与物质文化,因而对于授课中提及的各类疗法、器械都只能依靠想象形成知识定位。尤其对于其他文化古代医学的内容就更为陌生,难以在自身既有知识中激起反馈。因此,如何通过教学媒介或方法的改变,以更为直接、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其他范式医学知识的印象,形成感性认识,也是医学史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3 不同范式医学史教学方法的初步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这5方面不同范式医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但因于研究中调查问卷的对象数量有限,且笔者还将在未来教学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并展开研究,本文仅对未来此类内容的教学中可能实施的调整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以下4个方面思考。

3.1 借鉴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模式

教学实践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与传授,而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换了课堂主体角色,中国高等院校开展了许多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尝试。就医学史课程来说,已有学者尝试在《中国医学史》课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讨论为形式、教师为辅导的PBL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11]。与之相类,从内容上打破既往按课程内容安排顺序讲授,改为以问题为引导的授课方式也在医学史课程中屡有尝试[12-13]。近几年来,翻转课堂渐渐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热点。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引入国内后,起初运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后延展至大学教育中[14]。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已有学者对医学史课程的特点以及课外资源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适合使用这种课堂内外时间、学习决定权有别于传统的新型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尝试,教学效果得到改善[15]。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中,有关其他范式医学史内容的理解,对专业背景有一定要求,对此,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提前让学生学习介绍概念理论的材料,并结合相关教学视频、慕课等资源预习基础知识,减少授课中理解的障碍。此外,对于内容编排比例,也可以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使课堂新知识的讲授满足学生真实需求和兴趣。

3.2 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医学史课程的教学资源基本以统编教材或指定教材为核心,且此类教材多为医学通史,对于其他范式医学内容的编排较平均,对难以理解的专业问题缺乏深入解析。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直接进行加工提炼,则无异于“以经解经”。因此,对学生不熟悉的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应使教学资源多样化,在教授理性知识之前,先形成感性认知。首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目前线上教学发展迅速,诸多网络平台均有各类医学史教学视频及科普材料,可配合翻转课堂,分享给学生提前学习;其次,利用教学实物资料,许多学生对其他范式医学完全陌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教师准备相关医学器物带至课堂,让讲授内容形象直观,另外也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博物馆,让学生直接参观体验;最后,可邀请相关领域从业者进入课堂,为学生从实践角度进行分享,互动提出问题,甚至现场演示,使医学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其他医学模式的良好平台。

3.3 基于深入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最理想的知识传授,应是讲授者已然内化了相关知识,再深入浅出。许多一线教师都有体会,要给学生一滴水,需先有一桶水。对于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其他范式医学史内容更是如此。前文提到学生对概念理论的不理解,以及古典文本解读难度大等问题,实际上都需要教师自身首先对此类知识有所研究,形成深入的认识。以中医为例,当前医学史教学中涉及中医史的内容,往往流于介绍医家、医著的传统模式,但中医的历史远不止于此,尚有诸多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融合。但这些属于“外史”的知识往往被讲授者忽略。因此,教授中医史课程的教师,首先要有内外史融合的视野,不仅要对中医本身,还要对社会史、医疗史、生命史等维度下观看的中医有深入认识。

此外,对于学生对其他范式医学概念理论的理解问题,主要因于两个方面:一是古今、中外语言体系的差异,二是对不同思想、哲学构架的世界观的陌生。针对这两方面原因引起的问题,从语言学、诠释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关键概念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教师首先明确“什么是什么”的基本问题,作为授课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基于自身研究,建构针对这类概念理论的详略得当的教学解释体系,并于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

3.4 建构有机结合的医学史课程体系

医学史课程的目标旨在从宏观介绍古今中外的医学面貌,并不针对某些特殊的医疗方法或历史时期。但从问卷调研中往往可以看出学生尚有对专门知识领域的兴趣与学习需求。随着未来医学史学科的发展建设,亟待丰富医学史课程体系,除通史性的医学史之外,还可增设更多其他专题医学史课程。如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开设有专题式医学史选修课程,如《院校简史》《中医理论与历史文化专题》《文学与艺术里的医学史》等。这些课程的内容与《医学史》课稍有重叠,在授课时,如涉及专题内容,则可在完成课程安排中的讲授深度与时长后,为学生推荐其他专题选修课,学生则可在课程体系内选择进行延展学习。在这些“卫星”课程的辅助下,既可以为有深入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额外的学习场所和机会,又可以控制通史课程的内容详略安排与讲授时间。

4 结语

从研究角度,医学史是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从教学角度,作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中的传统课,医学史是帮助学生建构历史视野,连接科学医学与其他医学模式沟通的桥梁。因而具有连通、融合意义的医学史本身,如果存在理解上的屏障,则不仅易使学生对医学史学科产生抗拒,也难以在未来对其他范式医学形成客观公正的评判。

本研究所提及的几方面改革性思考,也是笔者在目前教学工作中正在实践的尝试,其效果与反思将于另文讨论。同时,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且不同年龄、时代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对现有医学史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之后,笔者还将持续、间断性通过多种调查方式,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需求与兴趣上的变化,以不断提升未来医学史课程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其他范式的医学思想与形成过程,有效传授更易记忆的医史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医学史的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1] 张大庆. 医学史教育在中国: 历史、问题与展望[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 28(4): 432–439.

[2] 高晞. 医学史通识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通识教育评论, 2021, 8(1): 49–58.

[3] 马丹, 李萍, 崔勿骄, 等. 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医教育, 2016, 35(5): 46–48.

[4] 夏媛媛. 医学史教学中自媒体手段运用探讨[J]. 中华医史杂志, 2016, 46(5): 297–299.

[5] 支政, 王刚, 杨旭杰, 等. 实践型教学在中医类专业医学史课程教学中的思考[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 33(3): 62–64.

[6] 张蕾. 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国医学史中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22): 43–45.

[7] 马丹, 李萍, 李艳杰, 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中国医学史课程建设探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5): 31–32.

[8] 莫清莲, 罗婕, 范天田, 等. 中国医学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25(3): 81–83.

[9] 张大庆. 医学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10]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1] 梁天坚. 《中国医学史》课程PBL教学实践与体会[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7(2): 134–135.

[12] 严暄暄, 魏飞跃, 葛晓舒, 等.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医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6(8): 94–97.

[13] 甄雪燕.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外医学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6): 170–172.

[14] 汪晓东, 张晨婧仔. “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8): 11–16.

[15] 陈莉. “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 229(1): 28–31.

(2023–05–23)

(2023–05–29)

R-09

A

10.3969/j.issn.1673-9701.2023.26.026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030001)

刘欢,电子信箱:liuhuan_pumc@163.com

猜你喜欢

医学史范式医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当代医学史的前沿研究*
——基于期刊的计量分析
医学的进步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史研究现状与医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30年前我赴英研究医学史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