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研学旅行优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3-08-15汪惠萍

旅游纵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合肥市研学导师

汪惠萍 殷 翔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研学旅行是集学习与旅游于一体的社会活动,从广义上看,所有以教育和学习为目的的旅游活动都属于研学旅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研学旅行者[1];从狭义上看,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统一组织,在校学生共同参与,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察活动。当前,我国政策推行的研学旅行是指中小学生研学,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在国家政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全国掀起了研学旅行发展的热潮,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正在快速发展。

合肥市作为首批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城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合肥市的研学旅行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不断拓展和延伸,已形成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研学旅行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合肥市研学旅行发展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探索合肥市研学旅行优化发展路径,以助推研学旅行发展。

一、合肥市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一)教育部门积极践行,率先启动研学旅行

从2008 年开始,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万名学生合肥工业游”活动,利用春秋季课堂时间集体出游,参观工业企业,将其融入课程式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与了解本土工业科技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游学和求知相融合的体验。这个思路也是合肥市以工业游为起点后,大规模开展研学旅行的主导思想[2]。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几十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工业游成为合肥素质教育的“全国品牌”,这为全市研学旅行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政策层面多措并举,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教育部在2012 年年底出台政策,把合肥、西安、苏州三城定为中国首批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城市,研学旅行活动在全国铺开。为促进研学旅行发展,2013 年合肥市教育局制订了研学旅行试点方案和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学校教学计划,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科学设计研学课程,建立中小学阶段研学旅行课程体系。2018 年合肥市公布第一批16 家研学旅行基地,2019年公布第二批17 家研学旅行基地。

在研学政策的推动下,合肥市研学旅行快速发展,根据合肥日报的统计数据,直至2017 年年初,合肥市累计有2 000 多所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参加学生突破200 万人次。

二、合肥市研学旅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研学旅行推行程度不统一,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差异大

目前,合肥市中小学的研学活动都是由各个学校自愿组织的,研学旅行工作推进程度不统一,各校的研学旅行零散无序,与相关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不足,没有形成合力,导致许多研学活动研学分离,知行分离;重学轻研,只知不行,制约了研学旅行活动的高效开展及其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和实施依赖旅行社或专业机构,无法保证研学质量

当前,合肥市研学旅行产品主要由旅行社或专业机构设计,以本地产品为主,通常是学校通过招标,由旅行社或专业机构落实研学活动,旅行社或专业机构中标后,与学校签订合同,旅行社或专业机构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研学线路,提供研学安全预案,由导游人员担任研学导师和研学服务人员。因为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和实施主要依赖旅行社或专业机构,所以难以保证研学旅行质量。

(三)研学旅行产品供给不足,缺乏深层次开发

合肥市目前有33 家市级研学旅行基地,11 家省级研学旅行基地,5 家国家级研学基地,4 处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现有研学基地有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教育、工业文化、科技体验、拓展训练等类型。2021 年,合肥市有中小学701 所,中小学在校生87 万人,加之研学旅行市场需求旺盛,现有研学旅行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当前,合肥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主要形式是春秋游、主题游、冬令营和夏令营等,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模式固定,旅行社设计的研学旅行产品单一,缺乏深层次的产品,尤其是带有本土特有文化的特色产品不足,师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小。

(四)研学课程融入学科体系不足

当前,研学课程主要由旅行社和专业机构主导开发,学校参与较少,旅行社和专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缺乏课程思维与专业教育教学素养,并未将研学课程融入学校学科体系中,研学课程内涵不足,浅层次的研学课程难以达到研学教育的目的。而且,学校每年组织研学旅行的次数不多,一般是春秋季各组织一次,时间集中,学生参与研学课程的次数少,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研学导师缺乏标准认证,优质导师资源缺乏

研学导师是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制定或实施研学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探究性学习和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在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中担任研学导师的人员主要是旅行社的导游,其在研学中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游览,为学生讲解景区相关内容,难以保证教育质量。而且,各旅行社对研学导师职责和服务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也没有全国统一的研学导师认证机制,导致研学导师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参差不齐,影响了研学旅行质量的提升。

(六)研学旅行评价体系不完善

研学旅行结束后,对于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完成了研学目标,均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研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但是缺少对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成长和学习的反馈,对学生的思想、创意和体验的挖掘不足,没有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分析,难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依据。

三、合肥市研学旅行优化发展路径

(一)资源整合,推进全域研学旅行

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的研学旅行领导小组,整合全市与研学旅行相关的教育、农林、文化、交通运输、旅游、财政等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对全市研学旅行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在各部门协调合作的基础上,开放共享区域内所有可利用资源,探索创新研学活动,推进全域研学旅行发展[3]。由政府统一管理和组织研学旅行,让全市所有学校都有计划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所有学生都参与研学旅行活动,达到“资源的全域利用、人员的全域参与和活动的全域统筹”,推进研学旅行走向纵深发展。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研学旅行资源不只是旅游资源,凡是能够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诉求,让他们有兴趣去自主认识和体验学习的事物都可以是研学旅行资源[4]。因此,合肥市可以对全市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如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等,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研学旅行基地,丰富研学旅行产品内涵,提升研学产品品位。

(二)深挖本土特色,打造精品研学旅行品牌

对合肥的区域特色和地方文化进行专题化开发,将合肥市现有旅游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分类细化,提炼主题[5]。在主题的指导下设计并开发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产品,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作出个性化设计。在科普、自然观赏、体验考察、励志拓展、文化康乐等类型研学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国学、红色文化、徽文化、名人探访、民俗文化等类型的研学产品,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深挖本地特有的包公文化、三国文化、巢湖文化,并对其进行重点开发,面向全国打造合肥研学精品。

(三)跨界融合,科学设计研学课程

研学课程设计既要注重课程内容与学校课程的相关性,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入,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性、师生的能动性,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在设计研学课程时,可以邀请教育等各行业知名专家,组建研学课程开发团队,共同进行研学课程研发。

首先,可以与市公安局、政法委、消防、医疗等部门合作,开发禁毒、反邪教、法治宣传、生命安全、应急救护等主题的研学课程,充分发挥各部门研学育人的功能;其次,研学基地可以立足本地,发掘地域特色,开发科学探究、农业实践、工业体验、主题教育、劳动实践等多种类型的研学课程;最后,旅游景区可以根据景区特色开发体验自然风光、传承传统文化、发扬革命传统、感受民俗风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的研学课程。

多主体、多形式研学课程的开发,可以增加研学课程类型,形成丰富的研学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参与面,提高研学活动的影响力,突出研学旅行的价值。

(四)培养研学导师队伍

研学导师是研学活动的实施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同时要传递正能量,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在研学实践中达到育人的目的。研学导师队伍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第一,设立研学导师认证标准,对研学导师进行认证。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机构对研学导师资格进行考核,所以合肥市可以设立适合本地研学旅行发展需要的认证标准,邀请专业机构对研学导师予以认证。

第二,建立企业、行业培训机制。研学相关企业可以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对原有从事导游和讲解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建立研学旅行人才共享平台,吸引多领域学科专家加入研学导师队伍。学科专家可以在研学旅行人才共享平台上进行登记,这样研学机构就可以在平台中找到需要的专家。研学课程内容的涉及面广泛,学科专家的加入可以解决相关教师缺乏某学科知识导致学生对相关事物认识不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研学旅行效果。

第四,根据研学导师的从业时间和从业表现设立级别,进行考评。

(五)建立多元化的研学旅行评价体系

对研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可以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从研学主题、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特色、行前课程、研学手册、课程执行情况、研学成果等方面设计量化评价表格,由学生、家长、老师根据不同指标打分,由此得出研学课程实施量化评价结果。

对学生的评价以其在研学旅行中的表现为核心,构建由研学导师、学校教师、研学小组成员等组成的评价主体,采取他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研学导师可以侧重于对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研学态度、参与程度、环保意识、研习秩序、研学作品等方面。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涵盖整个研学环节,包括行前准备、资料记录、思考程度、问题意识、时间观念,以及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变化。小组成员互评应主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开发线上研学课程,构建研学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在线上推行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发展的必然趋势。研学基地要积极开发线上研学课程,通过直播互动、在线连麦、现场点评、做游戏、课后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研学活动,也可以把优质课程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出去,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在网络上发布这些课程,也可以方便教师使用,如各学科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实践课。高质量的研学课程与互联网结合,可以解决当前学校研学次数少的问题。

为更好地帮助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升研学质量,合肥市可以借助智慧城市平台构建网络研学平台,整合全市中小学、研学基地、旅行社、研学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等机构,在平台上发布研学基地、研学课程、研学导师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和学生查找、选择研学课程及研学导师,并在平台上对研学课程和研学导师进行评价。同时,研学平台可以记录各个学校学生的研学次数、研学评价、研学成果等信息,实现研学数据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研学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

猜你喜欢

合肥市研学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醒狮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送你一盆小多肉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合肥市朝霞小学
研学之旅
V eraW an g
导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