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课程重构与课堂变革
2023-08-15胡振芳北京铁路实验小学
胡振芳 _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
“双减”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教育环境,我们该如何组织学习?笔者认为,课程与课堂的重构、教师素养的提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课程是灵魂,课堂是关键,教师培养是保障,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中心环节。
1.一段课程之旅
2016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发布,我们紧紧围绕学校“行尚儒雅、思求创新”两大核心素养,系统地建构了“通达”课程体系。“通达”课程体系横向上建构了“通体达健、通儒达雅、通实达新”三大课程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养分”。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引入“深度学习”理论,借鉴美国“项目学习”、芬兰“现象教学”等研究成果,以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开展课程建设行动。先后启动了“一千零一夜”“一带一路”“大话西游”项目学习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向生活、社会延伸。“项目学习”成为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载体。
2.一场课堂革命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将实现从塑造“知识人”走向“智慧人”的变革。这一变革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研究的关注点“从核心素养到课程再到课堂”,最终指向对“学习”的关注,从而实现“教会—学会—会学”的转变。
2020年年初,我们结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高年级开启了“三图六构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三图六构”的益智课堂教学模式以目标导学,问题导学为原则,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策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达成高效课堂、深度课堂、慧雅生本课堂的融合。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以显性的知识为抓手,不断勾勒出深藏大脑之中的“冰川”,经过不断地反复训练,最终达到高效思维自动化的境界。“三图六构”既对应着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也对应着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结束一定是以师生PK凝练图来收尾,凝练图是学生的思维进阶到高阶思维并实现建构的显性成果。
3.一起面向未来
教师们将课程与课堂的改革称为一次学习“革命”,一场观念的革命、技术的革命、行为的革命、心灵的革命。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建立教师工作坊,开展“课例研究”校本研修。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全程或其中教学事件的描述,形成反思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集结成《在行动中学作课例研究》一书。